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62|回覆: 2

[中醫養生] 失眠、頸椎病?用它吧。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5-9 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小茴香是一味小小的調料,它不如油鹽醬油那樣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其實它是藏在廚房裏的中藥高手,拔出病根那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的。

小茴香壹

小茴香壹

很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擾,用小茴香就能做一個安眠小方子哦。

你以為小茴香只能治失眠而已嗎?那就太小看它啦。

緩解肩頸痛

茴香籽一兩,生鹽炒熱之後,做小布袋敷在脖子,30分鐘,一天2次。這種熱敷袋非常好用,胃痛也可以用它,肩周炎也能用它,敷肚臍還能補腎。

防止骨質疏鬆

一項研究成果表明:食用茴香能防止骨骼礦物質的流失和骨質疏鬆症產生。這是因為茴香能減少破骨細胞的數量,從而對骨骼起到了保護效應。

護肝利膽

小茴香揮發的茴香油能夠促進肝組織細胞的再生,對於患有肝類疾病的人,能夠有效的抑制肝病細胞的繁殖生長,促進正常肝細胞的繁殖再生。小茴香中的多種營養元素及其特有的茴香油等,能夠起到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使得膽汁的固體成分比重增加,從而達到護膽的作用。

小茴香貳

小茴香貳

理氣和胃

如遇胃寒嘔吐、食欲不振、胃脘脹痛者,可與乾薑、木香等配伍使用。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表現出胃脘冷痛、喜溫、畏寒肢冷等症狀的,可用小茴香100克、生薑200克同搗,再炒黃研末,於每日早晚用小米湯送藥10克治療。

如果你肚子有些痛批微醺韓,可在做菜時加點小茴香,或把小茴香加到米粥中。

通便

小茴香小茴香所含主要成分為茴香醚、甲基胡椒酚、黃酮等,具有抑菌、調節胃腸功能、利尿、利膽、保肝等作用。如果是便秘,取小茴香3克、蘿蔔子(萊菔子)3克共研細末,開水沖服,每日2次。

小茴香叄

小茴香叄

殺菌

小茴香除了能揮發茴香油,還含有茴香醚的成分。茴香醚是天然植物中難得的殺菌抗生素,能夠有效的殺滅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細菌預防胃癌,同時還能夠起到暖胃護胃的作用。對於那些畏寒胃弱的人而言,在飯菜中少量加點小茴香,不僅能夠暖胃護身,還能夠有效的預防多種感染性的腸胃疾病。

調節氣管

小茴香引起含有獨特氣味,不僅能夠起到刺激腸胃的作用,對於氣管黏膜的異樣,也能夠起到刺激作用,從而保證氣管的氣順氣通。

覃希松 發表於 2025-4-30 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茴香之藥性功用及施用要義】

小茴香者,【本草綱目】謂之"蘹香",性味辛溫,歸肝、腎、脾、胃經,乃藥食同源之佳品。其用非止於庖廚調味,實具通陽散結、理氣和中之妙用,誠如先賢所言"小物有大功"。今就其所主諸症,依【神農本草經】三品之例,分述如次:

一、安神定志之功
【靈樞】有云:"陽氣盡則臥。"小茴香辛溫之性,能啟脾陽以安神明。其法可仿【外台秘要】"茴香散"遺意,取淨茴香籽三錢,納紗囊置枕畔。蓋其芳香之氣,能通竅醒脾,使清陽上升而神得所養,非若金石安神之品有伐胃之虞。

二、通痹止痛之效
【醫宗金鑒】載:"寒痹之為病,陽氣虛而陰氣勝也。"頸項肩背之痛,多屬太陽經氣不利。以茴香合青鹽熱熨,乃取"辛以潤之,熱以行之"之理。然需知此法宜於寒證,若屬陰虛陽亢或濕熱痹阻者,當慎用之。

三、調中和胃之用
仲景【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小茴香能醒脾開胃,其與乾薑、木香相伍,正合"寒者熱之"之旨。然今人胃病多兼鬱熱,若見口苦、吞酸等症,則當佐以黃連等苦降之品,不可執溫燥一端。

四、固本培元之道
【黃帝內經】謂:"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小茴香入腎經,其溫煦之功可助命門之火。然骨質疏鬆之症,本在精血虧虛,標在骨失所養。茴香雖能減破骨之蝕,終非補益之品,當與熟地、龜板等厚味填精之品並用,方合"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訓。

五、施用禁忌
【本草經疏】明言:"胃腎多火,陽道數舉,得熱則嘔者勿服。"凡陰虛內熱、舌紅少津者,皆當忌用。即如外敷之法,亦當以皮膚潮紅為度,不可過劑致灼。

要之,小茴香之用,貴在"通"、"溫"二字。然今人體質多雜,病機常兼,施用之際當參合四診,不可執一藥而應萬病。昔張子和有言:"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用藥之道,豈可忽乎?

(全文計798字)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7-17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小茴香之藥性功用及施用要旨】

小茴香者,【本草綱目】謂之"懷香",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四經,乃藥食同源之佳品。觀今人所述其效,雖大抵不謬,然未明其理法精微,今試以醫經為本,參以臨證要訣,詳析其用。

一、安神定志之理
【千金方】有云:"辛香之物,能通神明。"小茴香所含茴香腦、茴香醛等精油成分,實具開竅醒脾之功。其安眠之效,非直接鎮心,乃通過溫運中焦、斡旋氣機,使營衛調和而自然得寐。建議以鹽炒小茴香納囊置枕,取"辛香透絡,鹽性下行"之意,較之單純內服更具巧思。

二、通痹止痛之法
所言頸肩敷法,實暗合【靈樞】"熨藥"古法。然需知:生鹽需炒至微微爆響,小茴香當以山西產者為佳,布袋宜用粗麻布以通氣。更當配合"病在上取之下"之則,可同時以茴香末3克沖服,引火歸原。胃痛敷臍時,當佐以吳茱萸末等分,方能盡顯溫腎暖土之效。

三、調中和胃之辨
文中配伍乾薑、木香之議甚當,然未申明證候禁忌。凡舌紅苔黃、口苦咽干者,斷不可用。至若慢性胃疾,小米湯送藥之法源自仲景建中湯意,然當今之人多挾鬱熱,宜加烏梅一枚反佐。現代研究所謂護肝利膽之效,實本於【醫學啟源】"辛香疏瀹,能通郁滯"之說,然肝膽濕熱證候者慎之。

四、其他功用別解
1. 所謂防骨質疏鬆,乃因辛溫入腎,激發命門之火,此即【內經】"少火生氣"之理。
2. 通便利尿之效,當分虛實:實證配萊菔子誠為得當,虛證則需加炒白朮9克。
3. 殺菌抗炎之論,古人早有"辟穢化濁"記載,疫病流行時可作香佩,此即【肘後方】遺意。

施用要旨
1. 量宜謹慎:日常食用不過3克,療疾亦勿超10克。
2. 配伍禁忌:陰虛火旺者忌用,孕婦慎服,不可與寒涼藥同用。
3. 道地甄選:以顆粒飽滿、色黃綠、氣濃烈者為上。

今人但知其用,不究其理,譬猶暗室操刃,危殆潛藏。願諸君明藥性之精微,察證候之虛實,方不負此天地造化之良藥。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