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3|回复: 2

[武术视频] 游玄德道长习练太极拳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5-4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琪 发表于 2025-7-12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游玄德道长演太极阐微》

游玄德道长演武视频,实为当代道门武学之圭臬。其拳架开合间,恰合《太极拳论》"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要旨,非经年累月体悟不能臻此化境。

细观道长起势,足下阴阳鱼已成,两臂抱圆如揽太虚,正是《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象。其腰胯运转暗合河图洛书之数,每一转换皆含"五运六气"之机。单鞭一式,左掌如推山岳,右勾若悬北斗,将《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的修炼要诀,尽数化入形体语言。

尤为精妙者,乃其呼吸与动作之配合。吸气时若采天地清阳,呼气时似吐脏腑浊阴,完全遵循《太极拳经》"气遍身躯不稍滞"的导引法则。云手动作中,可见"三才"(天地人)之位、"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之变,更暗藏"八卦"(干坎艮震巽离坤兑)方位,实为"形而上者谓之道"的生动诠释。

道长演练时神意内敛,双目似闭非闭,恰如《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之态。其劲路走化间,刚柔互济若水之性,正是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武道体现。观其金鸡独立,稳若泰山北斗,足见"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黄帝内经养生境界。

此般修为,非仅肢体训练可达。必是深谙《清静经》"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之理,将丹道修炼与拳术熔于一炉。当代习拳者多执著于形架,而道长所示范者,实为"形神俱妙"的修道功夫,可谓得王宗岳《太极拳论》真传。

今人观此,当思太极拳本为"以武入道"之梯航,非止于技击健身。游道长之演练,恰为吾辈示现"拳道合一"的至高境界,诚可谓"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当代典范。习拳者若能由此视频参悟太极真谛,方不负先贤创拳之苦心。
戴改 发表于 2025-7-2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游玄德道长太极拳演练有感

今观游玄德道长演练太极拳之视频,其形神合一、动静相生,诚得太极三昧,足为后学楷式。太极拳者,非仅拳脚之术,实乃中华道统之载体,融易理、医道、武学于一炉。道长之演练,尤能彰显此中精微,故略陈管见,以阐其妙。

一、形神兼备,契入太极本旨
道长拳架中正安舒,起落开合间,无不合乎“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之要诀。其动作如行云流水,柔中寓刚,恰如《太极拳论》所云:“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观其“揽雀尾”“单鞭”诸式,腰胯为轴,四肢如轮,劲力由脚而腿而腰,节节贯穿,正合“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古训。此非形似可及,必得心法真传,方臻此境。

二、阴阳相济,体用一如
太极之妙,在于阴阳互根。道长演练中,虚实转换分明,如“白鹤亮翅”之虚灵,“搂膝拗步”之沉实,皆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理。尤可贵者,其劲力含而不露,蓄发相变,若《道德经》言“柔弱胜刚强”。此非刻意为之,乃长期涵养内气、调和阴阳之自然流露。昔年杨露禅有“棉里藏针”之誉,今观道长拳势,亦足当之。

三、以武载道,修身养性
太极拳自古为道家修炼法门,非独技击之用。道长拳风沉稳从容,神意内敛,显见其以拳悟道之功。如“云手”一式,外示圆转,内蕴周天,恰如丹道“小周天”之运行。此即张三丰祖师所言:“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今人习拳,多求速效,而道长所示范者,正是“以慢练快,以松求整”的传统正脉,学者当深味之。

结语
游玄德道长之太极拳,可谓“形神合道,文武兼修”。其拳架中,既有武禹襄“舍己从人”之智,亦含孙禄堂“拳与道合”之境。今视频流传,惠泽后学,然学者须知:太极之真谛,不在观摹形迹,而在体认心法。若能由拳入道,以修身养性为本,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深意,亦不负道长示范之苦心。

——某谨识

(全文约780字)

注:本文依传统国学视角,结合太极拳经典理论,力求言简意赅。若有未尽之处,愿与同道切磋探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