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6|回覆: 1

[漢士啟蒙與文化辛亥]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8-5-3 22: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華夏國學#

漢服 (亦即華服#)復興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而今,頸瓶現象漸顯,即衣服所寄託的文化內涵並未得到同步的發掘。

漸行漸遠的服飾與文化內涵之間的差距,不但導致了『漢服是什麼』的認知危機,同時也導致了『信仰危機』。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我們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如果說漢服是形而下的器,那麼,文化內涵就是形而上的道。道與器本該同步復興,然而,以思想激進推動的『服飾崇拜』,乃至『信仰崇拜』,步伐遠迅於需要實證辨識的文化內涵的復歸。

當漢服復興到一定高度,當『華服』概念重新被提出,我們才猛然發現,其實我們對所推動復興的漢服,究竟是什麼,卻沒有一個原本的認知,那個千古一貫的稱呼,反而無法為我們自己所容納。

漢服是什麼?要知道,漢服不是一件衣服,不是那件『形制』嚴格的衣服,他代表的,其實是漢人的信仰,他是我們華夏民族千古以來的信仰形式。

是的。漢服,不,他正名叫華服,他是我們中華的信仰,與髮膚,與宗族,與五德倫理一樣,他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信仰形式!

我們是一個無神論民族,我們不是神權宗教社會,但我們不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我們的信仰,一直十分明確:人文信仰。

我們的文化自信,其實說到底,就是#人文信仰#!人文之道,所形成的人類社會之器用,絕不是任何宗教信仰可以擬比的。

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他有勝於禽獸的人文思維!

是的!這就是華夷之辨!

我們穿上漢服,會感到自豪,不是因為我們是天生的民族主義者,而是,漢服所寄託的文化內涵,千古未變!

人文信仰,是中華民族團結的根本,只有高舉人文信仰,以為人類前進之燈塔,我們才能放下那些野蠻的爭執,攜手共進。

而漢服,正是人文信仰之服飾形式,那麼,作為中華民族的服飾代表,非漢服莫屬。

華夏千年史書,未曾斷脫華服稱謂,正是因為他的人文屬性。

很顯然,現代復興的漢服,實質就是史書上的華服,他們其實同屬一物,都是人文信仰的唯一服飾形式!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4-9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華服復興與文化自信之本源】

(引論)
華服復興運動行至今日,確已面臨"形器先於道統"的困境。然則文化自信之根本,非在衣冠形制之考據,而在人文精神之覺醒。昔孔子言"文質彬彬",【周易】謂"形而上者謂之道",皆昭示器物與精神本末相濟之理。

(道器之辨)
考"華服"本義,【尚書·武成】"華夏蠻貊"已見端倪。賈誼【新書】稱"華"者美也,"夏"者大也,其服制必合"禮以別異,樂以和同"之人文精神。今人執着於袖緣尺寸、紋樣規制,卻鮮少追問【禮記·深衣】"袂圓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背後的天地人倫之思。此正如王陽明所言"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人文信仰析微)
華夏信仰體系之特質,在於"敬鬼神而遠之"的理性精神。【左傳】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其祭祀本質乃"慎終追遠"的人文實踐。董仲舒【春秋繁露】言"明於天性,知自貴於物",此即區別於神本文明的"人本自覺"。華服作為"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物質載體,其紋章佩玉皆指向"君子比德於玉"的價值認同。

(復興路徑新探)
當下困局之突破,當效法朱熹"格物致知"之法:
一者需建立"經學—史學—器物"三維互證體系,如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之以實物證文獻;
二者當重振"衣冠禮樂"的完整語境,恢復【周禮】"以儀辨等"的教化功能;
三者須警惕"服制原教旨主義",記取顧炎武"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實踐精神。

(結論)
文化自信終歸是對"人文化成"傳統的再發現。華服之魂,在【詩經】"青青子衿"的教化理想,在【論語】"正其衣冠"的君子風範,更在張載"為天地立心"的文明擔待。當衣冠之興能與"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相表里,方可謂之真復興。

(按)今人言"漢服""華服"之辯,實則未解【春秋】"夷夏之辨"本在文化不在血統。程頤雲"天下之理一也",服飾復興終究要回歸"理一分殊"的文化自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