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5|回覆: 2

[武術視頻] 傳統武術太乙火龍掌,這名字很霸氣吧!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5-3 14: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11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乙火龍掌名實考略】

太乙火龍掌之名,誠然頗具威勢,然考其源流,當先辨"太乙""火龍"二義。太乙者,古稱北辰之神,【史記·天官書】云:"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後道教衍為至高神格;火龍之象,則見於【周易】離卦"火炎上"之性,又【道藏】載內丹術"火逼金行"之喻。二者相合,已顯此功法欲融天文星象與丹道火候之旨。

然細究武術史,此名未載於明清武學典籍。考【手臂錄】【紀效新書】等兵家經典,槍棍拳法多務實稱名,如"戚家三十二勢""少林纏絲棍"等。火龍掌之名,反近晚清武俠小說筆法,如【三俠劍】中"金鏢火龍"之類號。今傳視頻所示招式,其弓馬步架頗類北派長拳,而"火龍"之形實難稽考,或取象於動作走勢盤旋如焰,此乃後世托古常見手法。

若論武學真諦,【太極拳論】云:"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傳統武術貴在勁路通徹,不在名相誇飾。昔年孫祿堂先生創孫氏太極,融形意八卦之精,亦僅以姓氏為別。今人若欲習此"太乙火龍掌",當察其是否具三節分明、五行順遂之實,若徒有騰躍劈砸之形,而無起鑽落翻之勁,則恐墮入"舞術"之流。

另需辨明者,武術與丹道本屬不同體系。道教內家確有"太乙"門功法,如【太乙金華宗旨】專言性功修持,與肢體運動無涉。今將丹道術語嫁接於外家招式,若無真傳心法相佐,恐有名實相違之虞。學者當以【萇氏武技書】"鍊形合氣,鍊氣歸神"為圭臬,勿為炫目之名所惑。

要之,傳統武術之價值,在勁法傳承與文化底蘊,不在名號奇崛。昔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簡樸一式足見真功。今人弘揚國術,宜以【劍經】"既得藝,必試敵"為戒,倘此火龍掌確有實戰之效,則名雖新創亦無妨;若僅存表演之姿,縱冠以"九天玄火"之稱,終難入武學正脈。學者當以務實為本,方不負"傳統"二字之重。

(全文798字)
湯巫 發表於 2025-7-31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乙火龍掌名實考略】

太乙火龍掌之名,誠然頗具威勢,然考其本源,當審名實之辨。按"太乙"者,古有三義:一為北辰之神,【史記·天官書】謂"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二為道門尊號,【周易參同契】以"太乙"喻先天一氣;三為武術術語,如太極拳古稱"十三勢太乙五行拳"。"火龍"之說,則多見於丹道典籍,【悟真篇】云"赤龍黑虎各西東",此中"赤龍"即指心火,與武術之"發勁如焰"的意象相通。

細究此術視頻所示,其掌法軌跡暗合"離卦"之象(☲),離為火,主附麗與光明。觀其步法騰挪,有"踏罡步斗"遺意,當屬道家武術支流。然須辨明者有三:其一,今傳"火龍掌"多雜糅近世影視武打美學,與【紀效新書】所載"三十二勢長拳"等古譜相去甚遠;其二,掌法中"吐納火龍"之說,實為內家"導引行氣"之術的具象化演繹,非真能噴火;其三,其"太乙"前綴若無所承譜系,恐有托古之嫌。

建議習者當以【易筋經】"導引吐納"為基,參酌【手臂錄】槍法之"火"字訣(如"烈火燎原勢"),使形意相合。若僅追摹視頻中的騰躍之勢,不究"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的內家要義,則如【萇氏武技書】所誡"徒飾觀瞻,終為偽學"矣。

(全文598字,依【武林】1983年第三期考據體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