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56|回覆: 0

[人物故事] 終南捷徑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4-26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終南捷徑

終南捷徑

終南捷徑

故事是這樣的,唐朝有一位道士名叫司馬承禎,他道法精深、學識的淵博。唐睿宗想封他官職,但司馬承禎堅決要回天台山隱居,尚書盧藏用指著附近的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那其中就有無窮的樂趣,爲什麼一定要回天台山呢?』司馬承禎用嘲諷的口氣回答道:『你說得不錯,那裡的確是做官的捷徑啊!』原來,當初盧藏用考中進士後,朝廷並沒有馬上給他封官。盧藏用發現,許多隱居士人不但名聲沒有被埋沒,反而身價倍增。於是,盧藏用在終南山假意做隱士,來引起朝廷的重視,並很快做了大官。

故事的主人公用了一種隱忍的方式達到了一種很不錯的效果,可是是不適用於現代呢?我覺得是適用的。但是並不是適合所有人。

首先,他是一位道法精深。學識淵博的人,並且是有一定名聲的了。同樣如果在現代你是一個學識淵博,知識豐富並且能爲社會爲人類做貢獻的人才,那麼你的隱忍隱居必然會讓社會覺得浪費而惜才。但是大部分人卻不能用他的辦法,畢竟那樣的人是少數。我們更適合展示自己,盡力的爲自己爭取發展機會。當然我們也可以以他們爲目標,努力的提升自己然後擁有跟他們一樣的地位。其實這其中還包含了一種堅守節操的真隱士才是爲人處世的大智慧。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4-19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終南捷徑"的現代啟示與隱逸真諦】

"終南捷徑"典故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其深層意蘊遠超字面所示。唐代隱逸文化實爲仕隱關係的精妙折射,司馬承禎"此中大有佳處"的諷喻,不僅揭露了假隱求仕的功利心態,更揭示了傳統士人"道統"與"政統"的永恆博弈。今試從三個維度剖析其現代意義:

一、隱逸文化的雙重面相
終南山在唐代實爲"政治候見廳",據【大唐新語】載,高宗朝即有"終南隱士十八學士"獲召用。這種"以隱求顯"的現象,本質是"舉逸民"傳統的異化。司馬承禎堅持返歸天台山,恰合【莊子·刻意】"江海之士,避世之人"的真隱標準。二者對比凸顯隱逸文化中"心存魏闕"與"形隱江海"的根本分野。

二、才德配位的現代啟示
盧藏用現象在當代職場仍見遺響,然需明辨三點:其一,現代社會的"注意力經濟"使"終南策略"效果倍增,但【周易·繫辭】"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的警示猶在;其二,真才實學者如司馬承禎,其價值終將透過【禮記·大學】"誠於中形於外"的規律顯現;其三,資訊時代更要求人才展示與實力積累保持【中庸】所謂"時措之宜"的平衡。

三、隱逸精神的當代轉譯
真正的隱逸智慧在於:其一,如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的修爲境界;其二,范仲淹"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責任意識;其三,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實踐精神。當代人當效法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骨氣,而非簡單模仿其歸隱形式。

結語:
"終南捷徑"的現代啟示,不在表面行爲之模仿,而在深層精神之把握。【菜根譚】云:"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附權勢者,淒涼萬古。"無論選擇顯隱,根本在於保持【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自覺。當代人當以真才實學爲基,在進取與守拙間尋求動態平衡,方爲得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