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81|回覆: 2

[醫藥臨床] 睡前咳嗽不停燥熱作怪

[複製鏈接]
梅偉 發表於 2018-4-24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賴某某,男,40歲,2015年10月12日,因『睡前咳嗽3周余』就診。

患者1個月前外出務工回鄉後,始有流涕、咳嗽、咽喉不適等症狀,到當地鄉村醫生處診治,給予輸液治療(具體用藥不祥),余症消失,唯咳嗽加重,並逐漸轉為睡前咽癢、咳嗽,每次至少咳嗽近半小時,極為難受。經胸部X攝片顯示,雙肺紋理稍增粗,余未見異常。經縣級綜合醫院口服藥物治療1周後,療效不顯,前來就診中醫。

診見:白天偶爾咳嗽,睡前咽癢,咳嗽加劇,或咳吐泡沫痰,或咳吐黃痰,持續半小時左右,逐漸減輕而睡着,晨起痰多,舌苔薄黃,舌質紅而少津,脈浮數。

診斷:咳嗽(燥熱犯肺)。

處方:桑葉10克,杏仁6克,浙貝母10克,南沙參12克,射干10克,僵蠶6克,玉竹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溫服。服用2劑後,咳嗽明顯減輕,加減治療1周後痊癒。

本例患者因深秋時節,異地變換起居,感傷燥邪,犯咽而咳嗽。方中桑皮疏風解表,杏仁、貝母化痰止咳,沙參潤燥清熱,射干清熱利咽,僵蠶解痙止咳,玉竹養陰潤燥,甘草清熱潤喉,中病機而收效。(梅偉)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丁里 發表於 2025-5-25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燥咳醫案辨治析微】

此案乃典型秋燥傷肺之候,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燥勝則干",患者務工返鄉之際,適逢深秋燥令,外感燥邪,由表入里,終致肺失清肅而咳。細究其病機演變,可分三端:初起風燥襲表見流涕咽癢,誤治後燥邪化熱內陷,終成肺燥陰傷之局。此正合吳鞠通"秋燥之氣,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化氣為濕,復氣為火"之論。

診脈浮數、舌紅少津,顯系燥熱傷津之象。夜間咳甚者,蓋因入夜陽入於陰,燥熱得陰助而亢盛;咳痰時白時黃,乃燥熱煉液為痰,尚未完全化火之徵。此與【醫門法律】"燥病必渴,而渴之所屬各不同"之述暗合,當屬溫燥範疇。

處方配伍尤見匠心:桑葉輕清宣透,合杏仁開肺達邪,取法桑杏湯之意;浙貝母化痰不傷陰,配射干利咽散結,暗合【聖濟總錄】射干湯之旨;更以玉竹、沙參雙補肺胃之陰,遵葉桂"上燥治氣,下燥治血"之訓。其妙在僵蠶一味,既解痙止咳,又具祛風化痰之效,誠如【本草求真】所言"僵蠶味辛氣平,能祛風散寒,燥濕化痰"。

本案啟示有三:首當明辨燥邪兼夾,此患者初感當屬涼燥,誤治後轉為溫燥;次需重視時辰辨證,夜咳加重提示陰虛陽亢;末宜注意地域變遷對人體影響,【周禮】"四時皆有癘疾"之說,正謂此也。現代醫學所謂"氣道高反應性",於此案中體現為燥傷肺絡所致痙攣,中醫從潤燥解痙論治,恰中肯綮。

註:本文所述方藥,須謹遵四診合參原則應用。秋燥咳嗽雖多屬外感,然有宿疾者尤當詳辨標本,不可執一方而治百咳。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6-3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燥咳醫案辨治析微】

此案乃典型秋燥傷肺之候,誠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云"燥勝則干",患者務工返鄉之際,適逢深秋燥令,外感燥熱之邪,由口鼻而入,首犯肺系。觀其脈證,舌紅少津、脈浮數者,正是【溫病條辨】所言"秋燥之氣,輕則為燥,重則為寒,化氣為濕,復氣為火"之燥熱相兼病機。

細析病傳變之跡:初起流涕咳嗽,本屬外感風邪,然輸液治療後反見咳甚,此乃西藥辛燥傷津之弊,致使燥邪深陷。其"睡前咳劇"之症尤具辨證價值,【醫宗金鑒】謂"夜咳屬火",然本案兼見泡沫痰與黃痰交替,實為燥熱灼津成痰,痰熱互結之象。肺陰受損,衛氣夜歸於陰時,正邪相爭故咳作。

處方暗合葉氏"上燥治氣"之旨,桑葉、杏仁為君,取桑杏湯意而不用豆豉之宣散,蓋因燥熱已傷肺絡。浙貝母、射干配伍尤妙,既清痰熱又利咽喉,正應【本草備要】"射干散結氣而療咽閉"之訓。玉竹用量獨重,取其甘平柔潤之性,遵【本草乘雅】"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者"之說,滋養肺胃之陰。更佐僵蠶息風解痙,針對咽癢嗆咳之標,深得"急則治標"之要。

本案啟示有三:首辨四時主氣,秋燥致病當分溫涼;次察治療轉歸,誤治傷津可致病情深化;三審晝夜咳時,夜咳非盡屬陰虛。方中不用黃芩、梔子等苦寒直折,而取甘寒濡潤之法,正合【臨證指南醫案】"燥為化火之漸,治當以潤制燥"之奧義。然須申明,今人用方當遵四診合參原則,不可拘泥成方,蓋因"歲氣有勝負,客主有加臨"(【類經圖翼】),醫者貴在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