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4|回復: 2

[武術視頻] 武当道长习练民间传统功夫八极拳,八极拳刚猛的实战拳法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4-19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l15816 發表於 2025-6-15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武当道长习八极拳之文化深意与武学真谛》

武当山乃道教圣地,素以太极、形意等内家拳法闻名于世。今见道长演练八极拳这一刚猛外家拳法,实为中华武学"和而不同"之生动体现。八极拳讲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其"六大开"技法与武当内家"四两拨千斤"之理看似相悖,实则暗合阴阳相济之道。

考八极拳源流,可追溯至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八极架子",其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此拳以腰胯为轴,发力如雷霆,正与《周易》"刚健中正"之义相通。观视频中道长演练,其"顶心肘"之劲道,非徒恃蛮力,实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内劲贯通,此即《太极拳论》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之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八极拳"贴身短打"之技,与武当"三尺圈内无敌手"的攻防理念殊途同归。道长演练时"沉肩坠肘"的身法,既合八极"含胸拔背"之要,又暗藏武当"虚领顶劲"之秘。这种跨流派的技术融合,正是中华武术"万法归一"的至高追求。明代武学大家程冲斗曾言:"器械拳法,皆可融会贯通",今于道长身上得见真章。

从文化维度观之,道门习练外家拳法,恰印证了《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学智慧。八极之刚与太极之柔,犹如阴阳鱼之两仪,相反而相成。清初大儒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早已指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而今武当道长兼修二者,正是对传统武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

此视频最具深意者,在于展现中华武术"体用不二"的本质。道长每一式"猛虎硬爬山"皆含"起承转合"的韵律,非为炫技,实乃通过外形动作修习心性。这种"以武入道"的实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技进乎道"的鲜活例证。昔年孙禄堂先生融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今观武当道长演武,可谓薪火相传。

吾辈当知,武术非止搏击之术,实乃中华文明之活态传承。道长此举,非惟展拳脚功夫,更在昭示:真正的武学大道,必当破除门户之见,在兼收并蓄中返本开新。此中深意,值得当代习武者深思。
董所 發表於 2025-7-13 04: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武当道长习八极拳之文化意蕴与武学价值》

武当道长习练八极拳一事,实为传统武术文化交融之典范,其中深蕴"道器相济""刚柔互摄"的哲学智慧。考八极拳源出沧州,属短打门硬开猛攻之术,其"顶、抱、担、提、挎、缠"六开之法,正与武当"以柔克刚"的太极理念形成阴阳互补。此现象非偶然,实乃中华武学"和而不同"精神之当代彰显。

从拳理而论,八极拳讲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其"两仪顶"桩功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与武当三丰祖师《太极拳论》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要诀殊途同归。视频中道长演练的"猛虎硬爬山"一式,虽外显刚猛,然其劲路走向暗合《周易》"艮止坤顺"之理,出手如雷霆收震怒,罢手若江海凝清光,正是"刚中寓柔"的至高境界。

考诸武术史,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已载"八极拳"雏形,其"拳打不知"的特点与武当"后发先至"的战术形成战略互补。清季《拳经》所述"八极加劈挂,神仙也难挡",恰印证武当道长兼修此技的实战考量。然须辨明,八极之刚非匹夫之勇,其"六合发劲"原理实本于《黄帝内经》"力发乎筋,劲起于膜"的生理学说,与武当内家"以气运身"的修炼体系可互为参证。

今观道长演练,其转接处尤见功力:八极"闯步"接"沉坠劲"时,足下生根如岱岳临渊,而腰胯转换间又现太极"如环无端"之妙。此非简单招式拼凑,实为"形意相融"的化境体现。昔年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家精髓,今武当道长合内家外家之长,皆印证《易经》"天下同归而殊途"的至理。

然需警醒者,时人常执"刚柔对立"之见。实则《道德经》早有"柔弱胜刚强"之训,八极拳谱亦言"硬打硬进无遮拦"须以"松活弹抖"为基础。道长此举,非惟展技,更在示现"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中华武学真谛。习武者当于此参详:外家拳可修内功,内家拳亦含刚劲,其理一如宋儒所谓"理一分殊"。

今录七绝一首为结:"铁臂横扫势崩云,忽化绵掌抚太清。莫道刚柔难并济,武当月照沧州城。"愿诸君透过拳脚表象,得见中华武术"和合共生"的文化本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