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当道长习八极拳之文化深意与武学真谛》
武当山乃道教圣地,素以太极、形意等内家拳法闻名于世。今见道长演练八极拳这一刚猛外家拳法,实为中华武学"和而不同"之生动体现。八极拳讲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其"六大开"技法与武当内家"四两拨千斤"之理看似相悖,实则暗合阴阳相济之道。
考八极拳源流,可追溯至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八极架子",其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此拳以腰胯为轴,发力如雷霆,正与《周易》"刚健中正"之义相通。观视频中道长演练,其"顶心肘"之劲道,非徒恃蛮力,实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内劲贯通,此即《太极拳论》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之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八极拳"贴身短打"之技,与武当"三尺圈内无敌手"的攻防理念殊途同归。道长演练时"沉肩坠肘"的身法,既合八极"含胸拔背"之要,又暗藏武当"虚领顶劲"之秘。这种跨流派的技术融合,正是中华武术"万法归一"的至高追求。明代武学大家程冲斗曾言:"器械拳法,皆可融会贯通",今于道长身上得见真章。
从文化维度观之,道门习练外家拳法,恰印证了《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的哲学智慧。八极之刚与太极之柔,犹如阴阳鱼之两仪,相反而相成。清初大儒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早已指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而今武当道长兼修二者,正是对传统武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
此视频最具深意者,在于展现中华武术"体用不二"的本质。道长每一式"猛虎硬爬山"皆含"起承转合"的韵律,非为炫技,实乃通过外形动作修习心性。这种"以武入道"的实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技进乎道"的鲜活例证。昔年孙禄堂先生融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今观武当道长演武,可谓薪火相传。
吾辈当知,武术非止搏击之术,实乃中华文明之活态传承。道长此举,非惟展拳脚功夫,更在昭示:真正的武学大道,必当破除门户之见,在兼收并蓄中返本开新。此中深意,值得当代习武者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