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14|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您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4-18 10: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担心是一种轻度的诅咒,抱怨是一种负面的祈祷,积少成多也会成为真实。要把担心改成关心和信心。关心是一种有形的保护,信心是一种无形的保佑。赞美、祈祷和祝福是上天送给每个人最大的财富和礼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奥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他们有个儿子,这儿子带给他们许多烦恼。不只如此,这儿子离家出走、断绝音讯已有三、四年了。牧师于是找了一位心灵咨询师,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诉对方。

简单沟通之后,这名咨询师看著他说:『你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牧师十分讶异,他说:『你说我在诅咒我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回答说:『所谓诅咒的意思就是,口说与心想另一个人的不是。刚才你所说的,都在告诉我有关你儿子的不是。你这样诅咒你儿子多久了呢?』

这位牧师低着头,说:『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开始诅咒他到现在,对他,我从来都不曾说一句好话。』

咨询师说:『结果是无效的,对吧?』

牧师回答:『是的!』

于是,咨询师说:『我现在请你和你妻子给你们一个挑战。什么挑战呢?就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当你们想到这个儿子时,都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之处。我要你们祷告,求上天赐福给他。当你们一说起儿子时,我要你们记得他好的一面,只说他的好话。 』

牧师回家后,把这事告诉太太,他们同意这咨询师的意见,也愿意这么做。当他们为这儿子祷告时,他们求上天赐福予他;当他们谈起儿子时,他们尝试着记起并谈论儿子的优点。

从此,他们每天都持续这么做。大约到了第十天,牧师正在书房念书,电话响了。是的,电话的另一端竟然是那位儿子!

儿子说:『爸爸,我真的不确定为何我会打电话给你,我只想告诉你过去一个多星期,我一直想到你和妈妈,还有我们的其他家人,所以我心里很想打电话给你,看看你们最近还好不好。』

这位父亲激动的说:『儿子啊!我真的很高兴你打电话来。』

他们在电话中聊了几分钟,然后父亲问:『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但周六我们要不要一起吃个午餐呀?』儿子欣然答应。

周末午餐时间,这对父子见面了。这位儿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留着一头又乱又长的头发。过去,父亲肯定会严厉苛责儿子,然而这次,父亲以接纳的态度面对儿子,在心里祝福他。他问儿子问题后,他就听儿子的回答。儿子说到一些对的地方,他给予肯定。

午餐约会快结束时,儿子望着父亲说:『爸爸!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我很享受今天和你在一起的这段时间。』

父亲回应说:『儿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

儿子说:『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里过夜好吗?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妈妈和家人,还有我那张旧旧的床。』

父亲说:『当然可以啊!我们很高兴你能和我们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亲心里惊觉,当他停止诅咒儿子,而以祝福代之时,情况就有了如此极大的改变。

那天晚上,当儿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时,父亲来到儿子房间,坐下来对儿子说:『孩子,过去这么多年来我对你很不好,你愿意原谅我吗?』

儿子说:『爸爸,我当然原谅你啊!』然后他就拥抱了他父亲,他们父子的关系从此开始和好。

然而,他们和好的关系真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这对父母开始为儿子祝福时开始的。就像播种的农夫,我们种的是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如果我们撒下诅咒的种子,我们就会收获到诅咒;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我们就收获到祝福。

天噬眼泪 發表於 2025-5-30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心念之力与亲子教化之道》
(依国学义理撰文)

《周易·系辞》云"言行,君子之枢机",此语道破言语心念实为造化之端。今观西土牧师之事,恰合《尚书》"惟口起羞"之诫,更暗合阳明先生"心外无物"之旨。父母之于子女,非但血肉相连,更乃气机相通,一念之转,实有移星换斗之效。

考诸经典,《礼记·祭义》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此理反推亦通。父母若常怀怨怼,则如《黄帝内经》所言"怒伤肝,悲胜怒",终致亲子之气脉壅塞。昔孟母三迁,所重者在"养浩然之气";今人教子,每陷于"攻其短而晦其长"之弊,此非《论语》"举善而教不能"之道也。

细究"诅咒"之说,实与《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相契。父母终日念子之过,犹播稗草之种,纵有膏腴之地,终难成嘉禾。程子云"心譬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当以赞美为春雨,以祝福作阳和。观牧师夫妇转念月余,其子自发感应,此非《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验乎?

至若教化之法,当效法《颜氏家训》"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之智。昔王阳明教人"种树者必培其根",今之父母宜:
一、易"察过"为"显善",如《菜根谭》"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
二、化"责难"为"期许",合于《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三、变"忧惧"为"托付",恰似《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之高境。

今人每叹亲子疏离,却不知《围炉夜话》早有明训:"父母即天地也"。天地生物尚需四时调和,岂有终日雷霆而望草木欣荣者?愿天下父母皆能体认:口中之言乃心上之符,存祝福之念即是栽福田,播善语者终收和乐之果。慎之!慎之!

(全文计789字,依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之旨撰成)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6-17 03:14 | 顯示全部樓層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今观牧师父子事,诚哉斯言!所谓「诅咒」者,非巫蛊之术也,乃口业相续、心念凝结之力。昔贤有云:「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今人每以「吸引力法则」为新说,殊不知此即《尚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之现代表述。

考《礼记·祭义》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此中机理,与牧师转诅咒为祝福而感通亲子之情,实为同源。盖言语者,心之声也。《说文》释「咒」字本义为「祝」,段玉裁注云:「祝有三义:以言告神谓之祝,请于神谓之祷,诅之使不祥亦谓之祝。」可知祝福与诅咒,本出一源,惟用心迥异耳。

昔孔子教伯鱼「不学《诗》无以言」,又诫「侍于君子有三愆」,皆在慎言养德。今牧师初以恶言积习,犹《孟子》所谓「逢君之恶其罪大」,虽亲子之间,苛责日久,亦成心狱。及至易诅咒为祝福,则如《周易》「兑」卦之象,兑为口舌,亦为喜悦,正合「君子以朋友讲习」之义。父子十日而感通,非神异也,《中庸》「至诚如神」之道显焉。

《菜根谭》有言:「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牧师夫妇之转念,暗合此道。其子衣衫褴褛而父能包容,此即《论语》「色难」之真谛。昔舜「克谐以孝」,闵子骞「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皆由至诚感格。今人但知「正能量」之说,岂知《大学》「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早明此理?

谨按:家庭教育之道,当法《周易》「蒙」卦「童蒙求我」之象,非「我求童蒙」也。父母若持「匪我求童蒙」之傲,则亲子如寇雠;怀「童蒙求我」之诚,则戾气化为祥和。故《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诅咒转为祝福之效,正在「所亲」「所服」四字。

今劝天下父母:慎尔口业,如持满器;养尔心田,若奉明烛。《格言联璧》所谓「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斯乃真祝福也。若夫终日怨怼,是犹播稊稗而望嘉禾,岂可得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