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氏八极拳的武学体系与文化根脉》
霍氏八极拳作为北方短打拳法的代表,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的技法特征,实乃中华武学"刚柔相济"哲学的具体呈现。考其源流,当属少林劈挂门支脉,经沧州霍殿阁先生融会贯通,终成体系完备的武学流派。今观视频所示拳架,可见其深得《拳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三昧。
一、技法体系中的阴阳辩证 八极拳讲究"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与"八大招",每式皆暗合《周易》"刚柔相摩"之理。如视频中"顶心肘"一式,看似刚猛无俦,实则内含"肘不离肋"的守势,正应《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之要义。其步法中的"闯步"与"碾步",恰如《太极拳论》所言"进退须有转换",在疾进中暗藏虚实变化。
二、劲力运用的科学机理 视频演示的"十字劲"发力,实为人体力学结构的完美运用。通过脊柱的螺旋升降(丹田内转),配合四肢的对称发力,形成"三盘连击"的立体攻势。此与《苌氏武技书》"气贯四梢,力由脊发"的记载若合符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沉坠劲"的运用,通过重心瞬间沉降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正合现代运动生物力学中的"动力链"原理。
三、武德修养的文化内涵 霍氏门规强调"习武先习德",此乃承袭《礼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的传统。视频中演练者神色肃穆、招式严谨,体现的正是儒家"克己复礼"的修为。八极拳谱所载"不欺弱小、不畏强权"的训诫,更与《孟子》"浩然之气"的养气说遥相呼应。
四、当代传承的思考 今人习练八极拳,当避免陷入"唯技击论"的窠臼。建议从三方面入手:其一,以《纪效新书》校勘拳理;其二,结合运动解剖学优化训练;其三,通过地方非遗保护活化传承。如此方能使此百年绝艺,真正实现"技进乎道"的升华。
此拳虽起于草莽,然其蕴含的"守中用中"思想,实为中华武学"致中和"境界的生动诠释。学者若能由术入道,必可窥见传统文化"一阴一阳之谓拳"的深层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