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7|回覆: 1

[醫藥臨床] 探析針藥並用治療青少年慢性鼻竇炎驗案

[複製鏈接]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中是青少年人群的常見慢性病種之一,針藥並治青少年慢性鼻炎鼻竇炎,其療法綜合而全面,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從而越來越備受社會各界的推崇,也對今後臨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某,男,15歲。主訴:反覆鼻塞,流黃涕3年余,加重2天。患者3年來反覆出現鼻塞,流膿涕,曾於西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診斷:慢性鼻竇炎。2017年4月10日到本科就診。訴2天前因受涼後,復現鼻塞,流黃膿涕,量多不止,伴咳嗽、咽癢,舌紅,苔薄有齒痕,脈滑數。晨起遇寒則噴嚏頻發,側臥時同側鼻塞明顯,對側鼻腔通暢,頭悶,平素體胖,面色虛黃,白晝疲乏易睡。

診斷:鼻淵(風邪犯肺,伴內蘊濕熱)。

針藥並治法如下:①鼻淵1號方加味:銀花30克,連翹30克,梔子10克,知母12克,蘆根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2克,辛夷10克,細辛3克,薄荷10克,鵝不食草6克,荊芥10克,魚腥草30克,茜草10克,側柏葉10克,甘草10克。5服。

②火針淺點刺:用碘伏以穴位(上星、印堂、雙側迎香)為中心,向外進行消毒,點燃酒精燈,左手持酒精燈,右手持細火針,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針體,直至將針尖燒至紅白後,迅速準確地點刺相應穴位,一個穴位針刺1次,術閉按壓約1分鐘(達到止痛和預防出血目的),用酒精脫碘,囑患者3天內避免清洗,防止感染。

③毫針:雙側風池速刺;另取上星、印堂向鼻尖透刺;素髎、迎香透上迎香(雙側),列缺、合谷、太沖、至陰,留針瀉法30分鐘。每周2次為1個療程。

第一次針刺畢後,患者感覺鼻塞立即減輕。

4月15日二診:鼻塞、流涕、咳嗽、咽癢,較前緩解,針刺方法同前,囑其將余藥服畢。

4月20日三診:除少量白黏涕,伴鼻塞,頭昏較前明顯改善,針刺方法同前。中藥處方:黨參30克,當歸30克,梔子10克,知母12克,川貝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2克,細辛3克,白芷10克,鵝不食草6克,茜草10克,側柏葉10克,甘草10克。5服。

4月25日四診:除少量黃涕、偶發鼻塞外,余症消失。

囑咐患者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和鼻腔清潔,常戴口罩。半年後隨訪,患者除偶有受涼感冒外,慢性鼻竇炎症狀不明顯。

祁秀榮出身中醫世家,三代從醫,師從其父祁越(山西省名中醫,參與創製並承襲新九針的應用)。本案例所用方劑源自其家傳自擬鼻淵1號方,基礎方蒼耳子散為治療鼻淵驗方,配合辛夷宣通鼻竅;首方見銀花、連翹,清熱解表,兼魚腥草解毒排膿;荊芥性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蘆根清降肺熱,配合桔梗宣肺排膿,知母清熱滋陰;【本草綱目】曰:『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茜草涼血通經,側柏葉涼血清泄肺熱。三診於鼻淵1號方加入茜草及側柏葉,患者病史3年,病情反覆,易感,故而平素免疫力低下,黨參、當歸可補益氣血,提高免疫力;川貝長於清鬱熱排化痰,再配合通鼻竅,滋陰清熱宣肺、化痰排膿、涼血通經之品。針刺取穴以鼻面部為主,迎香為手陽明大腸經穴,循行鼻旁,大腸與肺相表里,肺開竅於鼻;印堂位於鼻根,迎香挾於鼻旁,素髎正處鼻尖,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從而針感直達鼻部,『氣至病所』,兩穴合用,可疏風清熱、通鼻利竅、宣肺利氣;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合谷穴系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兼具原絡兩穴、表里兩經相配作用,共奏清泄肺熱、通經活絡之功,正如四穴總歌曰:『頭項尋列缺,面孔合谷收』;太沖為足少陽膽經合穴,二間為手陽明大腸經滎穴,上星為督脈經穴,三穴並用,發揮疏肝利膽、清熱利濕、理氣通竅之功。火針的作用在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白細胞滲出,提高其吞噬機能,促進炎症的吸收和局限。祁秀榮認為通過針刺激發機體自我修復機能,可調整內在的失衡狀態,從而清泄肝膽濕熱之邪,補益肺脾之氣,配合火針溫通經脈,達到補虛扶正、除濕祛邪、調和氣血、治癒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針藥並用,作用協同,實現療效的最大化,且無毒副作用,充分展現了中醫的整體治療特色,值得臨床借鑑及應用。

探析針藥並用治療青少年慢性鼻竇炎驗案

□ 楊琴 呂曉慧 山西中醫藥大學 祁秀榮 靳聰妮 山西省針灸醫院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中是青少年人群的常見慢性病種之一,針藥並治青少年慢性鼻炎鼻竇炎,其療法綜合而全面,效果顯著,無毒副作用,從而越來越備受社會各界的推崇,也對今後臨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馬某,男,15歲。主訴:反覆鼻塞,流黃涕3年余,加重2天。患者3年來反覆出現鼻塞,流膿涕,曾於西醫院耳鼻喉科就診,診斷:慢性鼻竇炎。2017年4月10日到本科就診。訴2天前因受涼後,復現鼻塞,流黃膿涕,量多不止,伴咳嗽、咽癢,舌紅,苔薄有齒痕,脈滑數。晨起遇寒則噴嚏頻發,側臥時同側鼻塞明顯,對側鼻腔通暢,頭悶,平素體胖,面色虛黃,白晝疲乏易睡。

診斷:鼻淵(風邪犯肺,伴內蘊濕熱)。

針藥並治法如下:①鼻淵1號方加味:銀花30克,連翹30克,梔子10克,知母12克,蘆根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2克,辛夷10克,細辛3克,薄荷10克,鵝不食草6克,荊芥10克,魚腥草30克,茜草10克,側柏葉10克,甘草10克。5服。

②火針淺點刺:用碘伏以穴位(上星、印堂、雙側迎香)為中心,向外進行消毒,點燃酒精燈,左手持酒精燈,右手持細火針,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針體,直至將針尖燒至紅白後,迅速準確地點刺相應穴位,一個穴位針刺1次,術閉按壓約1分鐘(達到止痛和預防出血目的),用酒精脫碘,囑患者3天內避免清洗,防止感染。

③毫針:雙側風池速刺;另取上星、印堂向鼻尖透刺;素髎、迎香透上迎香(雙側),列缺、合谷、太沖、至陰,留針瀉法30分鐘。每周2次為1個療程。

第一次針刺畢後,患者感覺鼻塞立即減輕。

4月15日二診:鼻塞、流涕、咳嗽、咽癢,較前緩解,針刺方法同前,囑其將余藥服畢。

4月20日三診:除少量白黏涕,伴鼻塞,頭昏較前明顯改善,針刺方法同前。中藥處方:黨參30克,當歸30克,梔子10克,知母12克,川貝10克,蒼耳子10克,桔梗12克,細辛3克,白芷10克,鵝不食草6克,茜草10克,側柏葉10克,甘草10克。5服。

4月25日四診:除少量黃涕、偶發鼻塞外,余症消失。

囑咐患者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和鼻腔清潔,常戴口罩。半年後隨訪,患者除偶有受涼感冒外,慢性鼻竇炎症狀不明顯。

祁秀榮出身中醫世家,三代從醫,師從其父祁越(山西省名中醫,參與創製並承襲新九針的應用)。本案例所用方劑源自其家傳自擬鼻淵1號方,基礎方蒼耳子散為治療鼻淵驗方,配合辛夷宣通鼻竅;首方見銀花、連翹,清熱解表,兼魚腥草解毒排膿;荊芥性辛散氣香,長於發表散風;蘆根清降肺熱,配合桔梗宣肺排膿,知母清熱滋陰;【本草綱目】曰:『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茜草涼血通經,側柏葉涼血清泄肺熱。三診於鼻淵1號方加入茜草及側柏葉,患者病史3年,病情反覆,易感,故而平素免疫力低下,黨參、當歸可補益氣血,提高免疫力;川貝長於清鬱熱排化痰,再配合通鼻竅,滋陰清熱宣肺、化痰排膿、涼血通經之品。針刺取穴以鼻面部為主,迎香為手陽明大腸經穴,循行鼻旁,大腸與肺相表里,肺開竅於鼻;印堂位於鼻根,迎香挾於鼻旁,素髎正處鼻尖,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從而針感直達鼻部,『氣至病所』,兩穴合用,可疏風清熱、通鼻利竅、宣肺利氣;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合谷穴系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兼具原絡兩穴、表里兩經相配作用,共奏清泄肺熱、通經活絡之功,正如四穴總歌曰:『頭項尋列缺,面孔合谷收』;太沖為足少陽膽經合穴,二間為手陽明大腸經滎穴,上星為督脈經穴,三穴並用,發揮疏肝利膽、清熱利濕、理氣通竅之功。火針的作用在於溫經散寒、活血通絡,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加白細胞滲出,提高其吞噬機能,促進炎症的吸收和局限。祁秀榮認為通過針刺激發機體自我修復機能,可調整內在的失衡狀態,從而清泄肝膽濕熱之邪,補益肺脾之氣,配合火針溫通經脈,達到補虛扶正、除濕祛邪、調和氣血、治癒疾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針藥並用,作用協同,實現療效的最大化,且無毒副作用,充分展現了中醫的整體治療特色,值得臨床借鑑及應用。(楊琴 呂曉慧 山西中醫藥大學 祁秀榮 靳聰妮 山西省針灸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5-17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針藥並治青少年慢性鼻竇炎之機理與臨證思辨

本案以針藥並舉之法療治青少年鼻淵,深契中醫"內外合治"之旨,其效驗非偶然,實乃理法方穴環環相扣之果。茲從病機、治法、方藥、針術四端析之。

一、病機辨治:風邪襲表,濕熱內蘊
患者少年體胖,面色虛黃,顯系脾虛濕盛之質;復感風邪,肺竅壅滯,濕熱熏蒸,故見鼻塞黃涕、舌紅脈滑。祁氏辨為"風邪犯肺,內蘊濕熱",誠得【素問·氣厥論】"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之奧義。蓋肺開竅於鼻,少陽經脈循鼻頦,風熱上擾、膽胃濕熱交織,遂成纏綿之疾。首診以疏風清熱、化濕通竅為綱,正本清源。

二、方藥解析:清透並行,通竅化濁
鼻淵1號方以蒼耳子散為底,妙在加減:
1. 銀花、連翹、魚腥草 為君,清解肺胃熱毒,現代藥理證實其抗炎抑菌之效;
2. 蒼耳子、辛夷、鵝不食草 為臣,辛溫通竅,佐細辛透達伏邪,然細辛用量僅3克,恪守"辛不過錢"之戒;
3. 梔子、知母、蘆根 清熱利濕,兼顧少年陰常不足之體;
4. 茜草、側柏葉 涼血止血,防熱傷血絡。全方清透不傷正,辛散不助熱,尤合青少年"陽常有餘,陰未充盛"之生理特點。

三診轉投黨參、當歸,乃"邪去正虛"時培土生金,示人攻補有序之章法。

三、針法精要:火針開閉,毫針調樞
1. 火針點刺 取上星、印堂、迎香,借火性"溫通"之力,速開鼻竅壅滯。此新九針技法,源於【靈樞·九針十二原】"菀陳則除之"之訓,現代研究證實可改善局部微循環;
2. 毫針透刺 上星透印堂,素髎透上迎香,乃"通督任、利鼻息"之要訣。風池疏少陽風熱,合谷、太沖開四關以調氣機,至陰引太陽經氣上行,列缺通任脈,諸穴共奏"通陽泄濁"之功。

四、臨證啟示
1. 青少年鼻淵 當重"調肺脾",慎用苦寒伐胃;
2. 針藥時序 先針後藥,針急治標,藥緩治本;
3. 預防調護 囑避風寒、潔鼻腔,實合"治未病"之智。

祁氏家學淵源,融新九針與經方於一爐,本案堪為針藥並治之范。然須申明:辨證乃活法,若見陽虛鼻淵者,又當易辛涼為溫通,不可執一而論。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中醫圓機活法之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