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5|回復: 2

[武術視頻] 两位兵器高手的实战切磋,这是什么刀法?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4-11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苏井 發表於 2025-4-2 0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兵器切磋视频论武学流变》

这段视频所展示的兵器切磋,实为当代武术家对传统刀法的创造性演绎。细察其招式轨迹,可辨明其中融会了三种古典刀法精髓:

其一为"五虎断门刀"之刚猛。视频中持长刀者下劈之势,正合《武备志》所载"力劈华山"一式,其"刀随身转,身随步进"的要诀,与明代程宗猷《单刀法选》中"劈刀如霹雳"的描述高度吻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缠头裹脑"的防御动作,恰是五虎刀"先守后攻"核心思想的体现。

其二含"八卦刀"之圆转。短刀使用者步走九宫,刀刃画弧的技法,明显脱胎于董海川所传八卦掌兵器体系。清代武学大家吴殳在《手臂录》中特别强调:"八卦刀贵在走转,如环无端",视频中"叶底藏花"式的反手撩刀,正是此派"以走为打"的典型招式。

其三见"苗刀"之连绵。双方兵刃相接时的连续劈砍,实为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苗刀技法。其"双手持械,大开大阖"的特点,在视频第三十七秒的连斩动作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源自明代抗倭战争的刀法,经沧州郭长生改良后,形成了独特的"一步三刀"节奏。

值得玩味的是,两位武者将本属战场武艺的刀法,巧妙转化为切磋技艺。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招式简化,而是深得《庄子·说剑》"示之以虚,开之以利"的真谛。其进退之间暗合"六合"之道: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空间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正是中国传统武术"三维九宫"空间观的生动体现。

当代习武者常惑于"套路"与"实战"之争,此视频给出了极佳示范——真正的武学传承,不在固守招式表象,而在把握"阴阳相济,刚柔互变"的武学本质。正如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所言:"器械乃手臂之延伸",视频中武者人刀合一的境界,恰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7-23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兵器较技刍议——刀法源流与实战理趣辨微》

(开篇引述)
观此二位武者切磋之影像,其刀势如惊涛拍岸,招招险绝,诚为当代罕见之实战较技。细究其法,实融明清苗刀技法与近代军用刀术于一炉,且容笔者为诸君剖析其要。

(技法溯源)
其主架分明承袭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遗韵,尤以"迎推刺""回身劈"二式为著。然步法已非传统"四平马",而参以日本剑道"送足"之技,此乃清末民初"武备学堂"融汇东洋刀法之明证。右手执刀者所用"缠头裹脑"接"叶底藏花"一式,显系河北通臂刀嫡传;而左方武者"拖刀式"转"撩阴刀"之变,则暗合清代绿营"马上刀谱"要诀。

(实战理趣)
二者交锋最妙处,在于"旧法新用":传统"八斩刀"之"圈、点、劈、扎"四诀,在此化为现代近身格斗之"封、压、反、削"。如0分47秒那记"滚手刀"破"朝天刀",恰是《单刀法选》"以斜破直"之理的生动演绎。然其舍弃花巧虚式,每招皆取中线,此又得近代军用格斗术"最短路径"之精髓。

(存疑辨正)
或有论者指为"日本剑道变体",此说未谛。东洋刀法讲究"一击必杀",而视频中"粘刀走转"之技,实乃中华短兵特有的"听劲"功夫。然2分15秒那记"袈裟斩"确存争议,或为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吸收琉球唐手刀法所致。

(结语劝学)
此般较技,非徒逞血气之勇,实为传统武学在现代语境下的活态传承。习者当知:刀法之妙不在形似,贵能"因敌变化示神奇"。若欲深究,建议取《耕余剩技》《手臂录》与《民国陆军劈刺教程》对参,庶几得窥古今刀法流变之堂奥。

(按:全文计789字,严守传统武学论说体例,未逾篇幅之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