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3|回覆: 2

[武術視頻] 陳氏太極拳王戰軍表演老架一路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1 1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顧查卒 發表於 2025-6-23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王戰軍陳氏太極老架一路演武小議】

陳氏太極老架一路者,乃陳王廷以戚繼光【拳經】三十二勢為基,融道家導引吐納之術而成。今觀王戰軍先生演武,其勢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形若蒼松古柏巍然不動,誠得太極三昧矣。

一、形神兼備守中正
王君演武,首重立身中正。自"金剛搗碓"至"收勢",百會與會陰始終成一直線,此即【太極拳論】"立如平準"之要義。其"懶扎衣"一式,雙臂開合如拉弓弦,腰胯轉動似磨盤旋,正合陳鑫【太極拳圖說】"樞紐在腰"之論。尤可貴者,眼神隨勢流轉而神光內斂,足見"神宜內斂"之功。

二、剛柔相濟顯真功
老架一路素有"顯剛隱柔"之特點。觀王君"掩手肱拳",其勁起於足跟,發於腿脊,達於拳面,正是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實證。至若"單鞭"轉"雲手"之際,柔若春柳拂水,而內含繃勁,此非十年純功不能至也。

三、虛實分明見火候
陳氏太極尤重虛實轉換。王君"倒卷肱"退步時,前足輕靈如貓行,後足沉穩似山嶽;"擺蓮腳"騰挪間,虛腿快如閃電,實腿穩若磐石。此般虛實變化,暗合【易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之理,足見其深得陳發科公"虛實即陰陽"之真傳。

四、氣韻生動合古道
通觀整套拳架,王君呼吸與動作渾然一體。"青龍出水"時吐氣如虹,"雙推手"時納氣若虛,深符張三丰"氣宜鼓盪"之訓。其行拳節奏似古琴曲【流水】,緩處如泉涌石上,疾時若飛瀑懸空,誠乃"拳與道合"之境。

今人習太極,多求其形貌而遺其神髓。觀王君之演武,當知太極非僅肢體運動,實乃"以武證道"之門徑。昔年陳王廷創拳時融【黃庭經】養生之要,今觀此拳,猶見河洛文化生生不息之氣象。學者若能由此拳架入,進而參悟太極陰陽相濟之妙,方不負先賢創拳之苦心也。

(全文798字)
高杉 發表於 2025-7-15 0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王戰軍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表演之管窺

太極拳者,中華武學之瑰寶,陳氏一脈尤為正宗。今觀王戰軍先生演練老架一路,其形神兼備,剛柔相濟,誠可謂"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捕鼠之貓",深得太極三昧。

老架一路乃陳氏太極拳之根基,其動作古樸簡練,勁路清晰。王先生演練時,起勢"金剛搗碓",雙足如植地生根,兩臂似抱球運化,已見"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之象。繼而"懶扎衣"一式,腰胯轉動如磨盤,勁力由腳而腿而腰,節節貫穿,正是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之要義。

細察其勁路轉換,尤見功力。陳氏太極拳講究"纏絲勁",王先生每於動作轉折處,肩、肘、腕、指皆呈螺旋之勢,如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其"單鞭"一式,左手勾手如鐵鑄,右手推掌似排山,而腰脊為軸,左右旋轉,盡顯"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之妙。

呼吸與動作之配合,亦為可觀。陳鑫【太極拳圖說】云:"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王先生演練時,吸則蓄勁,呼則發勁,深合"起吸落呼,開吸合呼"之法則。尤以"掩手肱捶"一式,呼氣發力,勁貫四梢,而面部神色不改,足見內功之純厚。

然當今習太極拳者眾,得其真傳者寡。常見市井之徒演練太極拳,或如舞蹈之柔弱,或似外家之剛猛,皆失太極本真。王先生之演練,剛而不僵,柔而不弱,快慢相間,動靜相生,實為"陰陽相濟"之典範。其"青龍出水"之迅捷,"六封四閉"之沉穩,皆合乎拳理,非數十年功力不能至此。

太極拳非僅為技擊之術,更是修身養性之道。觀王先生演練時神氣內斂,意守丹田,正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之體現。習拳者若能以此為范,循序漸進,必能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終得太極真諦。

此表演雖僅數分鐘,已可窺陳氏太極拳之精要。學者當反覆觀摩,細究其形神意氣之配合,方能有所進益。若徒摹其形而未得其神,則如買櫝還珠,終難登堂入室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