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4|回覆: 2

[醫藥臨床] 生地連梔湯治療急性泌尿系感染

[複製鏈接]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生地連梔湯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專家余瀛鰲經驗方,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炎。症見尿頻、尿急、尿痛、淋瀝不暢或尿中帶血,大便乾燥,口乾口苦,舌質紅或瘀黯苔黃膩,脈弦數或細數。該方來源於導赤散、八正散和導赤承氣湯加減。

組成:生地30克,黃連9克,山梔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瞿麥12克,滑石9克,木通9克,地骨皮9克。

功用:清腎泄火,利尿通淋。

方解:此方系在【小兒藥證直訣】導赤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八正散和【溫病條辨】導赤承氣湯三方基礎上予以加減變通。方中黃連配梔子上清心火、下通火腑,以復小腸受盛之官,泌別清濁之職;瞿麥、木通、滑石,通暢水道,清熱止淋;生地、赤芍、地骨皮、丹皮,清血分鬱熱,涼血活血止血,且生地甘涼多汁,輔佐諸苦寒清熱利水通淋之品,清利而不傷陰。

臨床應用及加減化裁:本方可作為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炎或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基礎方。症情急重者,可於原方另加琥珀2克(研末,分沖),土牛膝15克;溺時灼熱感明顯者,加側柏葉12克,螺厴草(又有鏡面草、地連錢等名)24克;溺時澀痛甚者,原方去丹皮、地骨皮,加小薊15克,生蒲黃9克;口乾腰酸者,原方去滑石,加麥冬15克,續斷9克;病情纏綿、反覆發作者,原方去瞿麥、地骨皮,加阿膠12克,土牛膝18克。

驗案舉要

患者,女,46歲。尿頻、尿急、尿痛2天。2天前因生氣並食辛辣,小便時感尿道口有少許灼熱刺痛,且小便頻數淋漓不暢、量少色黃,少腹脹痛,腰酸痛,午後體溫37.5℃,且乏力,口苦、口乾、口臭,大便乾燥,2日1行。舌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有飲酒史。

體檢雙側腎區有輕度叩擊痛、左側較明顯,雙腎區有壓痛無反跳痛。查尿常規紅細胞(+++),蛋白(+)。雙腎、輸尿管及膀胱B超和腎功能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診斷:急性膀胱炎(心腎火旺,膀胱濕熱)。

治則:清腎瀉火,利尿通淋。

方藥:生地連梔湯:生地30克,黃連9克,山梔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瞿麥12克,滑石9克,木通9克,地骨皮9克,琥珀3克(研末,分沖),火麻仁15克,側柏葉12克,小薊15克,麥冬15克。7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並囑其忌食辛辣油膩,禁酒。服5劑後,小便灼熱感明顯減輕,余症亦緩,大便通暢,小便量明顯改善。繼服7劑後,余症皆消。(作者單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

(Y)

偷月 發表於 2025-5-31 12:38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地連梔湯辨治急性泌尿系感染的理法方藥探析】

余瀛鰲先生所創生地連梔湯,實為融匯三焦辨證與臟腑辨證之典範。該方以導赤散為君,八正散為臣,導赤承氣湯為佐使,構建起清上徹下、通腑利水的立體治療框架。筆者試從理法方藥四維度解析其精妙之處。

一、病機闡微
急性淋證病位雖在膀胱,然其本在少陰心腎。方中黃連、梔子構成"瀉心火-清腎熱"藥對,暗合【內經】"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之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連素與梔子苷協同作用,可顯著抑制大腸桿菌菌毛黏附作用,此即傳統"清熱毒"理論的現代詮釋。

二、組方特色
1. 氣血分消:生地、丹皮涼血散瘀,契合葉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訓。實驗研究表明,該配伍能降低IL-6、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
2. 三焦分治:木通宣上焦肺氣以開水源,滑石利中焦脾氣以轉樞機,瞿麥通下焦膀胱以決瀆瀆,形成"提壺揭蓋"之效。
3. 剛柔相濟:在苦寒藥群中佐以麥冬、火麻仁等潤劑,既防苦燥傷陰,又合"六腑以通為補"之則。

三、臨證化裁要點
1. 疼痛劇烈者加琥珀、蒲黃,取法【醫林改錯】通竅活血意;
2. 反覆發作易阿膠、土牛膝,暗含"久病入絡"思想;
3. 現代擴展應用:可配合尿培養藥敏試驗,對大腸桿菌感染者尤效。

四、使用注意
1. 木通用量嚴格控制在藥典規定範圍內(3-6g),建議以川木通代關木通;
2. 腎功能不全者慎用,需監測尿β2微球蛋白;
3. 療程建議以"症消後續服3日"為度,防止復發。

此方之妙,在於將錢乙"小兒純陽"思想延伸至成人熱淋治療,通過"心-小腸-膀胱"臟腑鏈調節,實現"瀉南補北"之效。然需強調,中醫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當把握"衰其大半而止"原則,若72小時內未見顯效,應及時結合現代診療手段。
蘇勻帖 發表於 2025-6-4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生地連梔湯辨治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學術探賾】

余瀛鰲先生所創生地連梔湯,實為融貫三焦辨證與臟腑理論之典範。此方以導赤散為君,八正散為臣,導赤承氣湯為佐使,深合【內經】"熱者寒之"、"結者散之"之旨。筆者考其組方之妙,尤在把握"心火下移小腸"與"膀胱氣化失司"之病機樞紐。

方中黃連、山梔配伍頗具匠心。考【本草備要】載黃連"瀉心火,除濕熱",山梔"瀉三焦鬱火",二者相須為用,既解心經實火,又清小腸鬱熱,暗合錢乙"心與小腸相表里"之論。更妙在佐以生地,取其甘寒質潤之性,既制苦寒傷陰之弊,又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經旨。瞿麥、木通、滑石三味,源出【和劑局方】八正散,然去大黃之峻下,存其通淋之效,尤合"治淋忌汗忌補"之古訓。

臨證加減尤見功力。觀其加琥珀鎮驚利水,暗合【名醫別錄】"安五臟,定魂魄"之功;土牛膝引藥下行,深得【本草綱目】"治淋病要藥"之要義。至若側柏葉、螺厴草之增損,更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辨證精髓。驗案中患者因情志飲食誘發,方中增火麻仁潤腸通便,正應【傷寒論】"二便不通,先通大便"之治則。

此方運用之要,首在辨別濕熱與陰傷之輕重。若舌絳無苔,當去滑石加玄參;若脈沉細數,需減黃連增知母。現代臨床驗證表明,該方對大腸桿菌所致泌尿系感染療效尤著,此正與【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藥殺菌之理,非盡在攻伐"之說相印證。

然需申明者有三:一則木通用量需嚴格把控,防其腎毒性;二則久病及腎者當酌加杜仲、桑寄生;三見陽虛之象即當轉方。醫者當遵【千金要方】"膽欲大而心欲小"之訓,既不可見熱即清,亦不能畏攻失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