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7|回復: 1

原来我们的情绪都是身体异恙所致!还不快对照一下你自己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3-28 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们的身体是由很多的经络组成的,如果经络不通的话,那么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差的哦。那么经络不通怎么办呢?经络不通的表现有哪些呢?如果知道自己的经络是否畅通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吧。

中医总说,经络不通,疾病找上身,其实这也是有根据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经络养生的知识吧。

对号入座,你哪里堵了?

心经不通一一记仇。

肝经不通一一发怒。

脾经不通一一抱怨。

肺经不通一一悲伤。

肾经不通一一压力。

心包经不通一一压抑。

胆经不通一一焦虑。

胃经不通一一急躁。

小肠经不通一一哀愁。

大肠经不通一一懊恼。

膀胱经不通一一消沉。

三焦经不通一一紧张。

痛,则不通 ▼

13f8c1ea7c19de777a870b0d0ebabe42.jpg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是胃经调理方法

0d07f6524e40880c6d4b74e9e7f88b33.jpg

46af8eb9b2e19b83d62061b7bf0e2e66.jpg

17a0e1b032ec1d7f389081f64e7e37bc.jpg

a0cb73f1ce4be2436318e4c23ba62c04.jpg

82921990357000f088e78a666bdb05d4.jpg

『滞则不通,不通则痛』。中医上说的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哪里有不适,就可能是哪里的经络出问题了,做相应的调理和锻炼吧!

原题:身体疼痛对照表

思斌 發表於 2025-4-30 00:0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经络与情志之关联及调摄之道》

拜读休竹客君所撰经络与情志关联之文,深觉此论颇合《黄帝内经》"形神合一"之旨。然其中奥义,尚有可申明之处,今试为诸君剖析之。

一、经络情志论之医理溯源
《灵枢·本神》有云:"肝藏魂,脾藏意,心藏神,肺藏魄,肾藏志。"此五脏与情志相应之说,实为经络学说之根基。观君所列十二经对应情志,确与《内经》相合,然需知经络之滞涩,非独致情志异常,实为形神互累之果。如《素问·举痛论》所言:"百病生于气也",情志过激反可导致经络失调,此阴阳互根之理也。

二、各经情志表现辨微
心经之"记仇"当为"神不守舍"之轻症,《千金要方》称"心气不足则悲"。肝经郁结确易发怒,然《医宗金鉴》更指出"肝郁化火"之变证。脾经之"抱怨"实为思虑伤脾之候,与《脾胃论》"忧思伤脾"说相契。至若肾经"压力"之说,当参《景岳全书》"肾为作强之官"之论,乃精气亏耗之象。其余各经对应,大抵不离《针灸甲乙经》之要义。

三、调摄之道建议
1. 导引按跷:《诸病源候论》载"导引可以通血脉",推荐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调心经,"攒拳怒目增气力"式疏肝经。
2. 食疗配伍:依《饮膳正要》法,心经不畅可食龙眼粥,肝经郁结宜服玫瑰陈皮饮,脾经不和当用茯苓山药羹。
3. 情志调养:《养生延命录》强调"和喜怒以安神",建议每日晨起叩齿咽津,配合《千金方》调气法。

四、特别提醒
观文末附图所示胃经调理法,虽合《针灸大成》要旨,然读者切勿自行针刺。建议先以指代针,按揉足三里、梁丘等穴,配合《圣济总录》摩腹法为妥。

结语:
经络不通确与情志相关,然须明此乃双向影响。《类经》有言:"善养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愿诸君不仅对照症状,更当注重日常调摄,方合"上工治未病"之古训。若症状显著,仍应及时就医,勿拘于自疗也。

(全文共798字)
丁央 發表於 2025-7-1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经络与情志之关联及辨证施治要旨》

拜读贵帖所述经络与情志对应之理,颇有见地。然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需以整体观审之。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经络情志对应之理论渊源
此说本于《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灵枢·本神》云:"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后世医家发展出情志致病学说,如张介宾《类经》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经络作为气血运行通道,确实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但不可简单对应。

二、辨证要点辨析
1. 情志致病当分标本
如"肝经不通则发怒"之说,需辨明是肝郁化火致怒,或暴怒伤肝所致。朱丹溪《格致余论》强调:"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临床常见肝郁脾虚复合证候,非单一经络可解。

2. 经络辨证需合参四诊
《难经·六十一难》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单凭情绪判断经络状况有失偏颇。如肺经病变既可表现为悲忧,亦可出现咳喘、肩背痛等形体症状。

三、调理之道
1. 导引按跷之法
《诸病源候论》载:"伸臂导引,以通其滞。"建议配合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式调理胃经,或"五劳七伤往后瞧"式调节三焦。

2. 药食同源之治
如胃经不畅者,可参考《饮膳正要》用山药、茯苓等健脾和胃。然需注意体质差异,阴虚者慎用辛燥之品。

四、特别提醒
1. 情志调摄首重养心
《医门法律》强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建议修习正念呼吸法,此本于《庄子》"坐忘"之理。

2. 经络调理贵在坚持
《针灸大成》指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日常可循经拍打,但需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

结语:
经络情志之说,实为中医整体观之体现。然临床诊治当遵"四诊合参"之训,避免简单对应。今人养生,既要明经络之理,更需知"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之真谛。愿与诸君共探岐黄奥旨,传承国医精粹。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