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63|回覆: 1

[詩詞賞析] 每晚品詩|誰道飄零不可憐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3-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浣溪沙·誰道飄零不可憐

【清】納蘭性德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遊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作者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

注釋

飄零:飄落零散。

舊遊:昔日之游。

斷腸人: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

經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暈紅:形容海棠花的色澤。

著雨;被春雨打濕。

柔綠:柔嫩的綠柳。一說嫩綠的葉子。此句一作『晚風吹掠鬢雲偏。』

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典出陳玄祐【離魂記】裏倩娘離魂的故事。

銷盡;消散。

譯文

誰說花兒凋零不令人生起憐愛之情呢?當年同游之時正是春花競放的美好時光。而今友人已去,空餘自己獨身一人。

眼前一片紅花剛剛被春雨打濕花瓣,絲絲嫩柳在煙靄中隨風搖曳。在夕陽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為之夢斷魂銷。

賞析

詞人在筆下着力表現其傷春惜花的意緒,同時也借花寫人,『倩魂銷盡夕陽前』既是惜花之凋謝,也是傷人之辭世。

『誰道飄零不可憐』起句就將人帶進一個絢爛的暮春時節。繁花滿天,一樹樹的海棠花競相開放喧嚷嬉戲,祥寧中飄渺着生命的靈動。這淒婉的美麗令人憐愛嘆息。古人論詞的結構,妙在斷斷續續,不接而接。『誰道飄零不可憐』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與下面兩句,一寫回憶,一寫現實,看似不接,實則詞意緊緊相接。一樣的飄零,不一樣的感覺。既突出了如今內心的悲涼,又為描寫現在的情景作了鋪墊。

詞人一反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寫法,一開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觸『誰道飄零不可憐』,可謂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不覺眼前一亮。第二拍『舊遊時節好花天』,詞人隨即點明這是故地重遊,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憶。但詞人並沒有描述當時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個字寫出了相同的時令和場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斷腸。這裏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遊覽的天氣,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自己去想像。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像,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

下片轉入寫景,『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用如煙綠柳襯雨後紅花。暈字用得極妙,既寫出了花色彩的變化,也寫出了人在花叢中的獨特感受。下片結『倩魂銷盡夕陽前』。用擬人的手法寫落花,憐惜之情溢於言表。以夕陽為背景,顯得格外悽美。還照應了上片起句,使全詞渾然一體、餘味無窮。詞意淒絕,充溢着無可奈何的情緒。這裏詞人以生動的比喻,進一步把集合着悲涼、痛苦、傷心、悔恨,交織着絕望與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詞人雖然寫的是情,但其中也滲透着人生哲理。其實銷盡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還有美妙的時光、美好的青春年華和那轉瞬即逝的愛情,美好的東西總是短暫的。紅塵一夢,再美的綻放也是過往,終將飄零,詩詞的境界就是在剎那中見終古,在微塵中顯大千,在有限中寓無限。

此篇詞極婉媚空靈,恍惚迷離,令人盪氣迴腸。

小滄 發表於 2025-4-9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納蘭性德〖浣溪沙〗詞境抉微】

納蘭此闋【浣溪沙】,以飄零之思綰合今昔,誠所謂"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全詞以"飄零"為詞眼,上片追憶昔游,下片摹寫今景,而"斷腸人去"四字實為通篇樞紐。

詞中時空疊映之法殊為精妙。"舊遊時節好花天"七字,將往昔之樂與今日之哀壓縮於同一意象群中。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容若詞措詞淺顯而情味深長",此句正是顯例。其"好花天"三字,不獨寫景,實暗藏【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對比手法,以樂景寫哀,其情愈哀。

下片"暈紅""柔綠"之對仗,深得晚唐五代詞家遺韻。"暈"字之妙,非僅狀雨後海棠之態,更暗合【文心雕龍】"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之旨。考納蘭性德曾從徐幹學治經學,其"著雨""和煙"之語,實化用杜甫"林花著雨胭脂濕"(【曲江對雨】)與李商隱"灞岸晴來送別頻"(【柳】)之意象,而能自出機杼。

結句"倩魂銷盡"用【離魂記】典故尤見匠心。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指出:"小令結尾貴蘊藉含蓄",此句以倩娘離魂喻花魂消散,復以"夕陽前"三字拓開時空,暗含【楚辭】"日忽忽其將暮"的遲暮之悲。納蘭性德摛藻經史而能如鹽著水,正可見其"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況周頤【蕙風詞話】)的才情。

此詞最耐尋味者,在其"雙重鏡像"結構。表面詠落花飄零,實則自傷身世。納蘭時值原配盧氏新喪,其【飲水詞】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顧貞觀序)。詞中"斷腸人"既指花亦指人,"倩魂"既是花魂亦是亡妻之魂。這種物我交融的寫法,正是對李煜"林花謝了春紅"(【烏夜啼】)詞境的深化。

要之,此詞以比興為體,以時空交錯為用,在短短四十二字中完成從物象到心象的升華。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表現的精妙,更在於真實記錄了清代士大夫的心靈史。納蘭詞之所以能"哀感頑艷"(陳維崧評語),正因其將個人悲劇上升為人類共通的生存體驗,此即葉嘉瑩先生所謂"弱德之美"的典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