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7|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用这7种方法背文言文,小菜一碟儿,根本不费劲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初中,大部分古文诗词都要背诵,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得知要阅读并背诵全文的时候还是觉得头疼。尤其是对于文言文,死记硬背是完全不可取的,下面学习哥给大家介绍7种适合文言文背诵的方法,希望大家能用好。注意:文中配图均为与所举例子相关的图,你见过几个?

7d9cad05bef7b80456b55511e9915ae8.png

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都有关键字词,一般情况下,关键的字词有两种:

1、段首字词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文言文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没头绪,但是只要一经别人提示一下卡壳这段的开头字词,就能轻松背下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着重掌握段首字词,帮助自己记忆。

2、支撑文章内容的关键动词

比如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背诵这篇文言文时可以着重记忆描写『担当重任』的人要遭受的苦难的字:『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把关键字词串联起来就很好背诵了。

8df8de4037ce7a6a1b39493795ca482b.png

比如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的时候,记住这个结构特点『××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然后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来背诵。

对于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特点的课文,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f14b3c07fbfcc6ac9bd8a1dd5a1c0f13.png

具体做法:熟读课文,做到能够通顺地读出来并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把它抄写在本子上,不过不要每一句都抄完,只需要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自己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

954761e72dd790d21e8515c9f120e815.png

几乎每篇课文都会有插图,插图一般都是和文章是相关的,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并记住这些插画,当我们背诵这篇课文的时候,插图就在头脑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

例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朝暮四季图;一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图。如果能把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熟记于心,背诵就信手拈来了。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2690093a7590843bd5a367cfdf6f5c04.jpg

91573b75490709b4ec604bb5ee29a99c.png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我们在背诵这一类能够找到顺序规律的文章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可以按时间顺序: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核舟记〗则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b7b616f8eefbd33ff28e220cb0481045.png

在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或段落绕口难读,更难记,这是很正常的,此时,就可以把文章翻译过来,先把译文记住,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

例如〖愚公移山〗中的:『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如果没有翻译死记硬背,就容易记、漏记、颠倒。

aa6efcf891f52375197f7a8a8bf41863.png

文言文的写作线索一般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摸清文章的线索来背诵也是及其有效的。

  

例如〖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逢桃林——入桃花源——桃花源人生活——出桃花源——找桃花源——寻找未果。〖陋室铭〗则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钱佟 發表於 2025-5-28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文言记诵之法度与理路》

蒙童习诵,本为学问根基。今观所述七法,虽具巧思,然犹有可议之处。盖记诵之道,当以义理为先,音韵为辅,未可徒事机巧也。今就所述诸法,略陈管见:

一、关键字词法虽善,然须识得文中"文眼"。如《孟子》"苦劳饿"诸字,非徒记忆,当体会圣贤立言之深意。段首字词之要,实因文章气脉使然,学者能识其章法,自可贯通。

二、句式结构法尤得古文三昧。骈散相间乃古文常法,如《过秦论》之排比,《陈情表》之递进,皆有其声律节奏。然须注意,句式之妙在于气韵流动,非徒形式而已。

三、求同存异法最宜《诗经》之类。然须知"重章叠唱"乃古人抒情之法,其变文处正是情志转折处,不可但记其异而忽其情。

四、省略填补法实为古人"钩玄提要"之遗意。然今人用此法,当先明全文义理,而后施为。若《滕王阁序》之"落霞孤鹜"段,但记首尾而失其中意象串联,反为不善。

五、图文结合法甚合"左图右史"古训。然须辨明,古人作图非为记诵,乃助理解也。如读《岳阳楼记》,当观其"忧乐"之境,非徒记画面而已。

六、至于未竟之"分块记忆"与"抄诵结合"二法,前者当注意文气贯通,后者须讲究笔墨工夫。古人抄书,一笔一画皆含敬意,非今人草草可及。

要之,记诵之法虽多,其本在于"熟读精思"。朱子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若但求速记,不究义理,虽能背诵,终是"得筌忘鱼"。愿学者于记诵之时,常存体味之心,庶几得古人立言之真意。

至若文中所举《醉翁亭记》之例,其山水之乐、宴游之趣,正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道尽。记诵者当于此等处着眼,方能得欧公胸次。
姚改 發表於 2025-5-30 0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文言记诵之法度与理路》

蒙童习诵,本为学问根基。今观帖中所陈七法,虽具巧思,然未达记诵之本义。文言记诵当以义理为体,方法为用,兹就帖中诸法略作申说:

一、关键提挈法,实得古人"离经辨志"之遗意。然段首字词之重,非惟记忆之便,实因文脉所在。如《孟子》"苦劳饿乏"诸字,非徒动词记忆,乃见"动心忍性"之工夫次第。学者当于此体会圣贤立言之深意,非仅字句之串联。

二、句式推衍法暗合"因声求气"之理。如"城非不高"四句排比,其声律铿锵处即是文气流转处。昔姚鼐论文谓"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记诵时当循其声律以会其神理,非徒句式之模仿。

三、求同存异法最宜用于《诗三百》。然需知"重章叠唱"非惟修辞之巧,实为情志之往复。郑康成注《诗》云:"诗之兴也,讽喻以达意。"记诵时当于变文中体会诗人情志之微妙。

四、提示默写法近于古人"默而识之"之功。然陆九渊有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默写之要,在使经义与身心相印证,非徒文字之补苴。

五、图画联想法暗通"左图右史"之传统。然当知《醉翁亭记》之画意,非止山水之趣,实见欧阳修"与民同乐"之胸次。记诵时须透过画面得其精神,方为善学。

六、分工合作法虽效"切磋琢磨"之义,然须防"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之弊。朱子尝言:"读书须是虚心切己。"合作当以义理研讨为主,非仅背诵之互助。

七、时空记忆法合乎"博学于文"之教。然《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时空标记当与义理思考相发明,非徒强记时空以助记诵。

要之,文言记诵当以理解为基础,以涵泳为工夫。王阳明《传习录》云:"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所谓精熟者,非惟成诵,贵在得意。今人记诵,多求速效,而古人云:"欲速则不达。"愿学者以帖中诸法为阶,进而求义理之真,方不负圣贤立言之本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