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10|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想写好欧体,记住这9个法则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欧楷没有真正的悬针竖。这和欧楷的风格特征有关。因为欧楷的结构总体偏长。如果总是大量的使用悬针竖,就好比一个瘦高个的人,再穿一双高跟鞋,太过瘦长一样。这里面蕴含着书法美学的原理。

2、欧楷的结构在于险绝。用欧楷结构写颜楷,可以!启功就是这么干的;用颜楷结构写欧楷,绝对不可以!这是很多初学欧楷的人常犯的毛病。

ecd85ac59fc40f1cc1313dd9fa7b5a64.jpg

3、欧楷字的中心偏左,然后向右拓展。具体说,欧楷结构中宫紧凑,向外拓展。大多数字的重心偏向竖中线的左边,由某一笔画向右伸展,使整个字的重心趋于平稳,这是欧楷字的重要特征,不可不知。因此,写欧楷一定要找准每个字的竖中线。

4、欧楷长横绝对不能写平,也就是说要抗肩。因为欧体字的横划大都是左轻右重,如果写成水平势,便有右边往下沉的感觉,整个字的重心就不稳了。另外,长横不能有弯曲的弧度,这一点上,田蕴章、田英章做的有点儿不好。

5、戈勾出锋方向为右上;横折中的竖,里面的外沿线尽量取直势,不可太斜,右部的外沿线则为斜势。

6、注意欧楷与隶书、行书的联系。竖完勾出勾取法隶书。『户』上的点变横取法隶书。『是』下面的短横变为撇点(或者说是左尖横)、『必』的三点、三点水、『交』的点和撇变成横撇等等是取法行书。

753c0bdd9131e31ac207f4d99a9c7bfc.jpg

7、欧体之美不在端正。敢于造险,善于破险,互相补救,互相揖让。

8、竖勾出勾时一定要平势,且勾要短小含蓄,取法北碑。含蓄是书法美学的最高原则,一定要知道。

9、〖九成宫〗的笔法以方笔为主,兼用圆笔。横法一改其〖化度寺〗两头重、中间轻的写法,以左轻右重、方起圆收为主要特征。撇捺吸收隶意,竖弯勾采用隶书燕尾写法,显得遒劲而飘逸。竖勾和折法多用方笔,取北碑笔意,但方中微带圆势,显得既方劲又浑厚。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7-20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欧楷九则刍议》
阁下所论欧楷九法,深得三昧。然其间尚有可申说处,试为条陈如下:

其一,悬针竖之论甚确。欧阳率更结字取纵势,若《九成宫》"年"字末笔作垂露,恰如君子端冕,垂绅正笏。此非技法之限,实乃"中和"美学使然。《翰林要诀》云"竖画如万岁枯藤",欧公以垂露代悬针,正得苍劲中含蕴藉之妙。

其二,结构险绝之说要参以动态平衡。启功先生化颜入欧,实得"势险节短"之秘。观《皇甫诞碑》"毒"字上密下疏,左倾右掣,恰似危崖挂松,而重心自稳。初学者当先求"平正",后追"险绝",此孙过庭《书谱》"既知平正,务追险绝"之阶次也。

其五,戈勾出锋尤见隶意。考《九成宫》"武"字戈法,先蓄势右下,至折处暗换笔心,如弩机突发,此即《笔阵图》"百钧弩发"之象。今人作戈勾多失其度,或过露锋芒,当参《张迁碑》波磔之法。

其七,造险破险乃见匠心。《九成宫》"深"字右部"罙"旁上提三寸,左部三点水化直为曲,如老将布阵,奇正相生。此非刻意求怪,实源自北碑《张猛龙》"当险而安"之智。

至若第九则言方圆之辨,尤具只眼。欧公《化度寺》多存六朝遗韵,而《九成宫》熔铸南北,方笔如"巨阙切玉",圆笔若"折钗股"。田氏昆仲偶失之者,盖因未参《苏孝慈墓志》方中寓圆之妙耳。

要之,习欧楷当以《九成宫》为经,《虞恭公碑》为纬,佐以《董美人墓志》之峭拔,方能得"纤秾合度"之旨。昔人云"欧颜褚薛,如屈铁折钗",学者苟能于九法外更参以墨色枯润、行气呼应,则去真谛不远矣。
天道无情 發表於 2025-7-21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欧体楷书九法刍议》
帖中所论欧体九法,颇得三昧,然其间尚有可申说处。余不揣谫陋,试为剖判:

一、悬针之辨,当溯本原。欧阳率更《九成宫》中"年""奉"诸字,竖画确有出锋者,然皆含而不露,此非悬针之弃用,实乃"垂露蓄势"之变体。张怀瓘《书断》云"纤浓得中,刚劲不挠",正谓此也。瘦长之喻虽巧,然欧公结字实取"戈戟森严"之势,竖画收笔若利刃藏鞘,方见庙堂气象。

二、结构险绝,当参《三十六法》。"却好"一条最契欧体,所谓"险不至崩,危不至失"。启功先生化颜入欧,实得"向背"之理,然初学者未通"避就"之道,强效之必堕板滞。米襄阳评欧书"如新瘥病人,颜色憔悴",正是赞其善于以欹侧求平衡。

三、中宫左移之说,可验诸《皇甫诞碑》。然需知欧公此法源自隋《董美人墓志》,左敛右展间暗合"阴阳相生"之理。赵子昂谓"欧书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正因重心左倚而右笔开张,如将军按剑而立,威仪自生。

四、抗肩横画,当辨源流。北碑横画多取斜势,欧公承之而增以"三过折"笔法。田氏昆仲偶作弧笔,实为调和馆阁体所致,未可厚非。然《醴泉铭》"上"字长横,起笔方切如断金,收笔圆融似坠露,此即孙过庭"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之妙。

五、戈勾取势,须参隶意。《房彦谦碑》中"武"字戈法,出锋果右上指,然锋杪必作回势,此即蔡邕《九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要诀。竖折外沿线直中寓曲,恰如"折钗股"之喻。

六、隶行互参,尤见匠心。欧公变"户"首点为横,非独取法汉隶,实暗合钟繇《荐季直表》笔意。至若"必"字三点化横,乃熔铸右军《乐毅论》行笔,所谓"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是也。

七、造险破险,本于兵法。《九成宫》"凿"字左重右轻,"深"字上密下疏,皆似危而实安。姜白石《续书谱》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欧公早得三昧矣。

八、竖勾含蓄,实通篆籀。北碑勾画多取方劲,而欧公独以"平出短趯"化之,如"列"字末笔,似勾还驻,此即《笔阵图》"百钧弩发"之变体。

九、方圆之辩,当观通篇。《化度寺》以篆籀入楷,故线条中实;《九成宫》参北碑方笔,然转折处常以"暗过"为之。黄山谷谓"欧虞笔短意长",正指其方中寓圆之妙。

要之,习欧体当以《九成宫》为经,《虞恭公碑》为纬,佐以《张翰帖》悟其行笔之势。九法虽备,终需以"澄神静虑"为本,如此方得"劲险刻厉,森森然若武库矛戟"之真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