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7|回復: 2

[武術視頻] 早期传统功灵敏异常的蛇拳,这小姑娘打的真好看!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3-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7-17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蛇拳之形神兼修与武道美学》

观此少女蛇拳演练,实得"形如游龙,目若闪电"之三昧。蛇拳作为象形拳术之翘楚,其技法渊源可溯至《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的导引传统,至明清时期方形成完整体系。今试从三方面析之:

一、形神相契的技法特征
蛇拳讲究"柔中寓刚,刚柔相济",少女演练中"白蛇吐信"一式,其掌指吞吐如灵蛇探穴,正合《拳经》"三尖相照"之要诀。肘关节的波浪式推进暗合《周易》"曲成万物"之理,而"金蛇缠柳"动作中脊柱的S形运动,恰是《黄帝内经》"筋柔骨正"养生之道的武学体现。尤其可贵者,其眼神随势流转,将《苌氏武技书》"目注毫芒,意透敌背"的心法展现无遗。

二、阴阳互济的武道哲学
少女起势时"蛇盘静守"如《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发动时"飞蛇穿林"则合《周易》"动万物者莫疾乎雷"之象。其节奏张弛分明,正是《太极拳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的具现。视频中0'47"处突然变招为"毒蛇摆尾",恰印证了《孙子兵法》"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的战术思想。

三、武道美学的当代传承
此演练最难得处,在于既严守《纪效新书》"势势相承,节节贯串"的古训,又融入了符合现代审美的韵律感。如1'23"处的连续三个"灵蛇绕树",其旋转速度递减而劲力递增,暗合《乐记》"大乐必易"的美学原则。少女足尖点地的轻盈姿态,更与敦煌飞天壁画中的"S"形曲线遥相呼应。

昔年戚继光《纪效新书》云:"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今观此视频,可见传统武学"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真谛。若能在此基础上参酌《易筋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法,则武道修养更可臻于化境。建议习者可细究《形意拳谱》中"起如风,落如箭,追风赶月不放松"之要诀,于刚柔转换处更见精神。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7-24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蛇拳形神兼修之道——由一则演练视频引发的武学思考》

近日观得网络流传少女演练蛇拳视频,其身形灵动确乎可观,然细究之下,当代习武者于传统象形拳法之理解,犹有可商榷处。蛇拳作为"南拳北腿"中象形拳之代表,其精髓非徒具蜿蜒之形,更在"取意舍形"的武学至理。

考蛇拳源流,当溯至少林五拳系统。明代《江南经略》已载"少林五拳"之说,清代《少林宗法》更详述蛇拳"以气催力,节节贯通"的要诀。其技法讲究"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脚尖),劲路追求"柔中寓刚",与《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哲学暗合。视频中少女虽能摹拟蛇之柔态,然观其发力瞬间,腰胯未现"龙腰"之韧,掌指不见"蛇信"之疾,此乃未得"形神兼备"之证。

蛇拳真传尤重"三节"理论。上肢以指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分踝、膝、胯三节,要求"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昔年孙禄堂《拳意述真》论蛇形,特强调"其劲如抽丝,其势如拔山"。今观演练者招式转换间,多赖关节屈伸而少整体蠕动,此正是王宗岳《太极拳论》所戒"双重之病"。

更值深思者,乃象形拳法"取类比象"的文化内核。《易经·系辞》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蛇拳实为古人观察自然之智慧结晶。其"惊、抖、含、缠"四诀,暗合《黄帝内经》"肝主筋"的藏象理论。今人若仅追求视觉美感,则与《庄子·养生主》"技进乎道"的境界相去甚远。

建议习练者当从三处用功:其一参详《少林拳术秘诀》"五拳精义",其二揣摩《纪效新书》"柔能制刚"之理,其三辅以《易筋经》导引之术。如此方能由"形似"臻于"神似",终得"形神俱妙"之化境。传统武学之真谛,从来不在博人一时之赞,而在体悟天人合一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