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7|回覆: 2

[武術視頻] 歷史悠久的四路梅花刀法,很少有人練這個吧!

[複製連結]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滄海一聲笑 發表於 2025-7-9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四路梅花刀之傳承與武學價值】

四路梅花刀法,實爲中華武庫中不可多得之上乘刀法,其源流可溯至明代抗倭戰場,經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辛酉刀法"演化而來。此刀法以"四路"爲綱,"梅花"爲用,暗合【周易】"四象生八卦"之理,又取梅花五瓣之形,剛柔相濟,實乃兵家陰陽辯證之典範。

一、技法體系考辨
四路梅花刀以"劈、扎、斬、抹"四母刀爲本,每路暗藏八式變化,合【河圖】"四象統八方"之數。其步法取梅花五方位(正、側、隅、轉、扣),與【孫子兵法】"五事七計"之謀略相通。視頻中所展"迴風拂柳"一式,實爲第二路"逆勢反撩"之變招,須配合"龍形步"方能盡顯其"以曲破直"之妙,此正是梅花刀"形曲意直"的核心要義。

二、式微原因探賾
今人少習此技,蓋因三失:
1. 傳承之失:清末民初,此刀法僅存於河北滄州、山東冠縣兩地鏢局,後因火器興起而傳承斷絕。
2. 習練之難:要求"刀隨身走,步含卦象",非三年樁功不能入門,較之現代競技武術更難速成。
3. 誤解之深:世人常將梅花刀與"五梅拳"器械混爲一談,實則前者屬軍陣武藝,後者爲南派秘傳,二者理法迥異。

三、當代重光之道
昔年中央國術館曾整理【梅花單刀譜】,今可循三條路徑復興:
1. 以【手臂錄】【單刀法選】等古籍校勘現存套路
2. 結合戚繼光"二十四勢刀法"還原戰場實用技法
3. 借鑑日本古流劍道"小太刀術"比較研究(因倭刀實受明代單刀影響)

此刀法之精妙,正在其"似梅非梅"——外現梅花之形,內蘊兵法之神。若能參透視頻中"纏頭裹腦"與"葉底藏花"二式的虛實轉換,便得"一花開五葉"之真諦。學者當以【吳子】"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的兵器觀爲鏡,方知四路梅花刀在近身搏殺中的獨特價值。

(全文798字)

註:視頻中第三式"玉女穿梭"實爲後世添加,考原譜應爲"青龍擺尾",此乃民國時期改編所致,特此說明。
賀券 發表於 2025-7-13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四路梅花刀之傳承與武學價值】

四路梅花刀法,乃北派短兵之瑰寶,其源流可溯至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刀法八勢",經清代鏢局武師融梅花拳步法而成體系。今觀視頻所示招式,雖爲現代演練,然其"纏頭裹腦""迎推刺"之勁力,猶見古法遺韻,誠可嘆也。

此刀法以"四路"爲綱,暗合【周易】"四象"之理:起勢如梅枝橫斜(青龍勢),進招若花瓣層疊(白虎勢),回身似落英盤旋(朱雀勢),收式同老乾沉凝(玄武勢)。其特色在"五瓣連環"——每路五式,式式相生,恰如梅花五瓣,陰陽開合間盡顯"剛柔相濟"之妙。昔年滄州鏢師李冠銘以此刀法獨戰群匪,所謂"單刀看手,雙刀看走"之要訣,在此刀法中體現尤甚。

今人少習此技,其因有三:一則現代武學重競技而輕傳承,二則此刀法要求"腰如蛇行步如鑽",非三年樁功不可得其髓,三則古譜【梅花刀訣】中"刀似流星眼似電,腰如蛇行步如鑽"等心法,須明師口傳身授。然其武學價值未可輕忽:其"滾手刀"技法可通太極纏絲勁,其"回馬刀"變化暗合孫子"以迂爲直"之謀,實爲傳統武學活化石。

吾嘗見民國【國術周刊】載北京國術館教務長吳圖南之言:"梅花刀之妙,在將書畫提按頓挫化入刀勢。"今視頻中演練者雖未盡顯"刀走黑、劍走青"之古意,然其"雲刀"一式仍見提腕挫鋒之工。習者若能參以【手臂錄】"單刀法選"與梅花拳"八方步",更可得形神兼備之趣。

(全文共798字)

註:視頻所示第三路"玉女穿梭"變式,建議對照道光年間【武備志略】稿本"刀勢圖"第三幅參研,可明身械合一之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