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74|回覆: 2

[武術視頻] 洪熙官傳下流傳數百年的實戰拳法洪拳,霸氣剛猛的實戰拳法! ...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3-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陸明 發表於 2025-7-20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洪拳考略:剛猛之形與武學之道】

洪拳一脈,自清初洪熙官肇始,歷三百年淬鍊而成嶺南武學重鎮。其拳理承少林遺韻,兼融南粵水土剛烈之氣,實為"外塑金剛之形,內養浩然之氣"的實戰武學典範。今觀視頻所載洪拳演示,確可見"橋手如鐵,馬步如山"之要訣,然其中深意,猶待剖玄析微。

一、剛猛之源的武學譜系
洪拳之剛猛,非徒恃筋骨之力。考其技法體系,"工字伏虎拳"以腰馬為樞,"鐵線拳"運橋手為用,皆暗合【周易】"剛健中正"之理。視頻中演示者沉肩墜肘之勢,正是【手臂錄】所謂"力從地起,節節貫通"之體現。昔年洪熙官創"五行拳",以金木水火土對應劈崩鑽炮橫,此中剛柔相濟之妙,恰是【太極拳論】"陽不離陰,陰不離陽"的另類詮釋。

二、實戰智慧的文武之道
世人多矚目洪拳硬橋硬馬之形,卻少察其"以打為消"的戰術哲學。視頻中"虎鶴雙形"的轉換,實為【孫子兵法】"奇正相生"之具象:虎爪取直勁如長槍大戟,鶴嘴走偏鋒似短兵相接。此般剛猛表象下,暗藏【紀效新書】"虛實相變"的兵家思維。昔年南派武師有云:"洪拳三寶,一膽二力三功夫",其中"膽"字當頭,正揭示剛猛之質首在心神淬鍊。

三、非遺語境下的活態傳承
今觀視頻所錄套路演練,當注意傳統與現代的分野。洪拳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遺,其保護要點在於"四擊八法十二形"的完整體系。然當代競技化改編中,常見過分強調騰躍高難而失"落地生根"之本,此乃林世榮【工字伏虎拳譜】特別警示的"失根"之弊。真正的洪拳傳承,當如【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之喻,"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方得剛柔並濟之三昧。

結語:洪拳之剛猛,實為中華武學"守中用中"思想的南派呈現。其價值不僅在搏擊之效,更在於通過肢體語言詮釋"天行健"的文化基因。今人習練,當以視頻為引,更需參詳【洪家拳法秘本】等典籍,於龍驤虎步間體認"致中和"的武學真諦。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7-27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洪拳考略:剛猛之形與武道之實】

洪熙官一脈所傳洪拳,誠嶺南武術之瑰寶,然今人每以"霸氣剛猛"概言其要,實未盡窺此拳三昧。今試從武學史角度,略陳管見。

一、洪拳源流考
據【廣東武術史】所載,洪拳實肇端於清代康乾年間,洪熙官承少林寺至善禪師衣缽,融嶺南水土之氣而創。其拳路分"五行拳"(龍、蛇、虎、豹、鶴)、"十形拳"兩大體系,非徒以剛猛見長。道光年間【南越武備志】有云:"洪家拳法,剛柔相濟,吞吐沉浮,尤重橋手之變。"可見古人早有定評。

二、技法要旨辨
今視頻所示"工字伏虎拳""鐵線拳"等套路,確顯剛猛之相。然考其要訣:
1. 橋手如弓:前臂運化講究"硬橋硬馬",實指勁力傳導之整,非蠻力相抗
2. 馬步含機:四平大馬需配合呼吸沉墜,暗合【易筋經】"導氣歸臍"之法
3. 三盤互濟:上盤手法、中盤肘法、下盤腿法需環環相扣,此即【手臂錄】所謂"三節貫串"之理

三、實戰哲學析
洪拳之實戰價值,不在表象之剛猛,而在其"以簡馭繁"的武學思想:
1. 手法上"一寸長一寸強",講究短橋發勁,正合【紀效新書】"拳打不知"之要
2. 步法取"丁不丁八不八",源自古代戰場甲冑作戰遺法
3. 呼吸法暗合"六合"原理(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四、當代傳承議
今人習洪拳常見三弊:
1. 重形輕意:徒摹剛猛之外形,失其"硬打硬進"中的聽勁化勁
2. 套路僵化:將"工字伏虎拳"等套路作固定程式,忽略其"因敵變化"之本
3. 文史割裂:不明洪拳與嶺南宗族社會、秘密會社之歷史關聯

結語:
洪拳之真髓,在剛柔相濟的武道哲學,在"守中用中"的戰術智慧。學者當以【武備志】【手臂錄】等典籍參證,由形入神,方得南派武術之真傳。視頻所示剛猛之勢,不過洪拳之皮毛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