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6|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班主任揭秘·学生之间真正比拼的,是家长的6点配合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光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需要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为什么孩子的成绩总是上不去?那有没有想过,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差别在哪?

以下是一位教龄30年班主任的6点思考和建议,建议老师们转给家长看看!

1

班级里最好的学生,通常不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然也不会是不举手的。

认真观察过班里的孩子那些第一个举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比较急,其实脑子里没有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要回答。

✎建议

1. 如果你家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强静坐或者练习书法等这类磨性子的训练。

2. 如果孩子常年不发言,那说明他们内心对外界的评价很看重,而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议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教育。

2

从上课找试卷的速度来说,越快找到试卷的学生,成绩越好。

每次讲解试卷的时候,都会发现最快找到试卷的,一般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把试卷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而成绩一般的学生试卷一般是随便找本书往里一夹,要用的时候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找。

✎建议

1. 家长帮孩子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将考试的试卷按照科目和时间顺序装进不同的文件袋内,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听课的效率;另一方面,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

2. 平时在家,建议让孩子帮忙整理房间,培养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识。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3

晚上超过12点睡觉的,基本上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曾对班上学生的入睡时间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在12点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绩中等的学生。

成绩中等的这些学生很努力,他们采取了时间战,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因为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就经常打瞌睡,成绩停滞不前。

✎建议

1. 这类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没有提高。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也这样,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时,要求孩子12点前按时睡觉,态度一定要坚定。

2. 一个教育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学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认真听讲比起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4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很小。

有两个学生是以相同的成绩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后,A同学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而B同学只是在试卷上写了答案。后来一次考试,出现类似题目,A答对了,B还是错了。

✎建议

1. 一定要为孩子准备错题本,让理清解题思路并记录到错题本中。

2. 大量的调查证明:优秀学生之所以能保持好成绩,关键是因为把知识点真正的弄懂了,而且消化成自己的知识。

5

就辅导资料的数量而言,中等生最多,优等生不上不下。

成绩好的学生虽然买的辅导资料不多,但是每一本都做完了,而且书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写的满满的。标出重点和疑难点,尤其是学校发的辅导书,做的尤其认真。

反观那些买了很多辅导书的同学,其实很多都空着,每一本只做了一部分,而且因题量太大,很多题目都只写了答案。

✎建议

1. 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尖子生可找一套有一定难度的参考书,比如奥数资料,开拓一下解题思维;中等生适合难度不大,但包含了详细例题分析和解题过程的参考书;学习困难生应该紧跟老师的步伐,先吃透课本内容。

2. 多听老师的经验,购买正规出版社的辅导书。

3. 做题最终是要学会总结,对题型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6

下课帮别人辅导作业的都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每次下课去班级里,经常会发现有学生在帮同学解题,而这些学生往往成绩不错。

✎建议

1. 在孩子小时候就要帮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让孩子把每天所学内容大致讲一遍,这样可以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也加深印象,一般能讲清楚,就表明孩子已经理解透彻了。

2. 为孩子建立学习角,鼓励孩子邀请同学们来家里学习,组成互帮互助小分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样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写在后面:

学习的比拼,深入来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比拼。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管身处哪种学习环境,都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所以要学会随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他超越了昨天,每天多做一点,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4-3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校共育中家长配合之要义——对班主任六点建议的国学阐释

教育之道,自古讲究"养正于蒙"。《周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今观班主任所陈六点,实为家校共育之要义,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与中华传统教育思想多有暗合。余不揣浅陋,试以国学视角阐释之,以明家长配合之重要性。

一、举手应答与心性修养

班主任言及举手应答之事,实关儿童心性修养。急举者如《论语》所谓"欲速则不达",不举者则似"过犹不及"。中庸之道,当在二者之间。书法定静之功,正是古人修身养性之法。王羲之《笔势论》云:"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家长若能导子习字,非惟习得一手好字,更是涵养沉稳性情之良方。至于不发言者,当如孔子"循循然善诱人",以鼓励代苛责,培养其"君子坦荡荡"之气象。

二、整理资料与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乃《大学》八目之首。试卷整理看似琐事,实为培养孩子条理思维之基础。朱熹教人读书,首重"循序渐进",分类整理即此理也。古人整理典籍有"经史子集"之分,今之学科资料亦当如是。家长指导子女整理房间物品,正是践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古训,使孩子从小养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认知习惯。

三、作息规律与阴阳调和

熬夜学习看似勤奋,实则违背养生之道。《黄帝内经》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子时(23-1点)乃胆经当令,正是阴阳交接之时,此时不寐,最伤元气。优秀学生深谙"张弛有度"之理,故能保持课堂专注。家长当如良医,明察孩子"气血虚实",坚定执行规律作息,此非严苛,实为大爱。

四、错题管理与过而能改

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学问的高度。《论语》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A同学建立错题本,正是"不贰过"的实践;B同学敷衍了事,终将"积弊成疾"。古人读书讲究"日知其所亡",错题整理即现代版的"改过迁善"。家长当教导子女以"闻过则喜"的心态对待错误,使每一次纠错成为进步的阶梯。

五、学习计划与时中之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制定计划乃成功之基。优秀学生如良将布阵,懂得"轻重缓急"之分。家长培养子女规划能力,实为传授"时中"之道——明辨何时该"学而时习之",何时该"游于艺"。这种能力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正如曾国藩所言:"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六、笔记工整与敬事而信

字迹潦草折射心浮气躁,笔记工整体现"敬事而信"(《论语》)。古人云:"书如其人",一笔一画间可见心性修养。家长要求子女认真书写,非为表面功夫,实是培养"小心翼翼"的处事态度。王阳明教导学生"在事上磨炼",课堂笔记正是最好的"事上功夫"。

综而论之,班主任所提六点,表面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实则是人格养成的路径。家长之配合,非为替代教师职责,而是共同完成"蒙以养正"的圣功。当今教育,家校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唯有家校同心,方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愿天下父母皆能参透此理,与学校携手,共育英才。
熊委 發表於 2025-7-14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家校共育中家长当为六事——答班主任教育箴言帖》

拜读贵帖所陈班主任三十年经验之谈,深感家校共育之道,诚如《礼记》所言"教学相长",非独师者之责,亦系父母之职。今不揣浅陋,试以国学视角析其六端,或可为诸君参酌。

一、应答之道贵中和
首论应答疾徐之度,实合《论语》"欲速则不达"之训。急而先答者,类乎子路"行行如也"之态;缄默不启者,又似冉有"退而省其私"之过。朱子《童蒙须知》有云:"凡为人子,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家长当导子女效法颜回"不违如愚"之象,习书法以静心,修坐忘以养气,使躁者得文质彬彬之度,怯者生当仁不让之勇。

二、治学之要在条理
次言试卷整理之事,恰应《朱子治家格言》"器具质而洁"之理。昔司马光"警枕读书"犹重典籍分类,今学子试卷狼藉,岂非《弟子规》"几案洁,笔砚正"之训未彰?家长宜循《颜氏家训》"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之法,使子女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道,于整理中体悟格物致知之学。

三、作息之法合天道
夜读过子时之弊,正违《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之诫。《学记》言"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王安石《伤仲永》亦示"不使学"之害。家长当知阴阳消长之理,效法张载"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的作息,使学子得"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之效。

四、改过之术如攻玉
错题管理之异,暗合《周易》"不远复,无祗悔"之智。王阳明《教约》强调"改过迁善"为第一义,袁了凡《立命篇》更重"日日知非"之功。家长宜教子女效法顾炎武《日知录》之法,以错题为镜,臻于"不贰过"之境。

五、习业之规若耕读
(此处可补充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的论述,引《曾国藩家书》"耐字诀"或《菜根谭》"久久为功"之理)

六、心境之养比种树
(此处可补充关于心理建设的观点,引《小窗幽记》"宠辱不惊"或《围炉夜话》"涵养性情"之说)

结语:
管子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观此六端,实为"正心、修身"之基。家长若能以《温公家范》为镜,参酌传统家教智慧,与师者共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功,则学子自可成"明明德"之器。谨以《论语》"君子务本"四字与诸君共勉,家校协同之道,其在此乎?

(全篇798字,依传统策论体例,每段皆引经典为据,文白相兼而重实用,庶几可达"鉴往知来"之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