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5|回復: 2

[武術視頻] 年轻的小姑娘是五祖拳正宗传人,集众家之长威猛厉害!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3-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武界往 發表於 2025-4-13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五祖拳传承中的正统性与时代嬗变——由少女传人现象引发的武学思考》

近日网络流传某年轻女性武师展示五祖拳技法的视频,引发传统武术界关于"正宗传人"标准的讨论。作为植根闽南文化五百余年的南拳重要支派,五祖拳的传承谱系与技艺标准确有深入辨析的必要。

考五祖拳源流,清咸丰年间蔡玉鸣宗师融白鹤拳、罗汉拳等五家精髓而成体系,其传承向以"三战二十四规"为根基,讲究"刚柔相济、吞吐沉浮"。所谓正宗传人,当满足三重标准:一须得完整套路体系(如二十套母拳),二须通晓"六门八法"理论体系,三须经严格师承认证。近代著名传人周志强、卢万定等皆以十年筑基方得认可,此乃传统武术"以时间换功夫"的修行铁律。

当代武术传承面临三重困境:其一,表演化倾向导致"重形轻劲",五祖拳特有的"金刚劲"与"摇身抖胛"功法渐趋式微;其二,商业赛事催生"速成传人",有违传统"三年一小成"的修炼规律;其三,性别差异在刚猛型拳种中的客观存在。五祖拳讲究"硬打直进",其"三战马"桩功要求双腿承重达体重的1.5倍,女子生理结构天然处于劣势。

然辩证观之,女性习练五祖拳亦有其独特价值:其一,阴柔特质可中和拳法刚烈之气,符合"五祖"融汇之本的哲学精神;其二,细腻感知利于体会"听劲化劲"的高阶技法;其三,对"以巧破力"的演绎可丰富拳法表现维度。明代《手臂录》早有"女子剑器别具神韵"的记载,可见武道修为不在形质而在神意。

建议传统武术界建立多维评价体系:技法层面考察"三战"根基功力,理论层面测试"六门八法"掌握程度,传承层面核实师承谱系真实性。青年习武者当以《少林拳术秘诀》"欲学惊人艺,须下死功夫"为戒,媒体传播则应避免"武侠叙事"的过度渲染。五祖拳的真正生命力,终在于守正创新的辩证统一。
赵委 發表於 2025-7-12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五祖拳传承中的正统性与武学融摄之道》

观今之武林,有少女以五祖拳正宗传人自诩,且言"集众家之长",此现象颇值深究。五祖拳作为闽南武术瑰宝,其传承谱系与技法体系自有一套严谨法度,非可轻言"正宗"二字。今试从武学源流、传承谱牒、技法特征三端,析其要义。

一、五祖拳源流考辨
此拳肇始于清咸丰年间蔡玉鸣宗师,融白鹤、猴拳、罗汉、达尊、太祖五派精华而成体系。其正统传承必溯至"三林"(林贤、林九如、林九如),下分"五虎"(尤俊岸等),支脉虽繁而本源清晰。视频所示技法若合"三战"根基、"四门"方位、"五祖"手法,方可谓得法。少女演练若仅取刚猛之势而失"刚柔相济"本旨,则难称正宗。

二、传承谱牒之重
传统武术讲究"师承有自",五祖拳尤重《拳谱》《棍谱》等秘传典籍。正宗传人当能详述师承脉络,如晋江张坂支系、厦门新垵支系等流派特征。今人每以视频炫技,然若无门内"拜师帖""传承证书"为凭,纵使身手矫健,于传统武术体系中也仅可谓"习练者"而非"传人"。

三、技法融摄之道
五祖拳本为融贯之作,然其"集众家之长"有严格法度:太祖之腿法、达尊之身法、罗汉之硬功、白鹤之柔劲、猴拳之灵巧,皆需统合于"吞吐浮沉"四诀。视频若见"金刚出洞"式失其沉劲,"白鹤展翅"势缺其弹抖,则所谓"威猛厉害"恐流于外家表象。真正的融会贯通,当如蔡玉鸣宗师《拳论》所云:"五技归一,万法同源。"

结语:
武术传承贵在"守正出新",少女习武本为佳事,然若不明"正宗"二字承载的文化重量,徒以刚猛示人,则易堕入"武戏"之流。建议年轻习武者当从《永春白鹤拳谱》《五祖拳法要》等典籍入手,访明师、正架式,方不负"传人"之名。武林前辈徐金栋有言:"拳无正邪,法有真伪",此实为后学针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