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26|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功夫传人表演非常少见的心意盘龙棍,真的是老当益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叶佃建 發表於 2025-4-10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心意盘龙棍表演有感:论传统武学的守正与出新》

近日得见民间功夫传人演示心意盘龙棍之视频,其势如游龙盘云,劲似惊涛拍岸,令人不禁击节赞叹。此等濒临失传的武学瑰宝,今得八旬老者演绎得如此精妙,诚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现世写照。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武学传承与文化守正角度略陈管见。

盘龙棍作为心意门秘传器械,其技法暗合《周易》"刚柔相济"之理。老者起手"青龙探爪"之式,棍梢颤动如活物,恰是《纪效新书》所载"器械贵活"之真谛。其转承处"玉带缠腰",棍随身走、身随步换,正应了《太极拳论》"一动无有不动"的整劲要求。尤其难得者,老者虽年逾古稀,然"乌龙摆尾"一式仍能打出破空之声,足见其六十年功力未辍,恰如《庄子·养生主》所言"道也,进乎技矣"。

考盘龙棍之渊源,实为明清战场武艺之遗存。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载有"盘龙棍法二十四势",清代吴殳《手臂录》更详述其"以圆破直"的战术要诀。今观老者演练,犹可见"叶底藏花""倒卷珠帘"等古谱记载招式,其转腕抖棍之技,与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述"短兵长用"之法若合符契。此等活态传承,实乃中华武学"口传心授"传统的珍贵标本。

然欣喜之余亦当深思:当代传统武学面临"艺随人走"的传承危机。据中国武协统计,类似盘龙棍这样的非遗武术项目,全国现存完整传承体系者不足百种。老者演练中那个"金鸡点头"的绝技——以棍梢精准点击三米外铜钱而钱不落——这般神乎其技,若无系统传承,恐将随老辈武人一同隐入历史。

笔者建议传统武术传承当效法中医"师带徒"模式,建立数字化影像档案。更需借鉴日本剑道"形"的保存方式,将套路分解为可量化教学单元。老者演示尾声那个"收棍归元"的礼仪,恰提醒我们:传统武学不仅是技击之术,更是承载"止戈为武"哲学的文化载体。

昔年孙禄堂先生有言:"拳术之道,贵在得中。"今日观此盘龙棍演练,深感传统武学之生命力,正在于如这位老者般"守其本真而通其变化"的坚守与智慧。愿社会各界能共同守护这份流动的文化基因,使盘龙棍这样的武学遗产不致成为博物馆中的标本,而永远是活态传承的文化血脉。
薛佛 發表於 2025-7-19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盘龙棍演武小记并论武学真传》

蒙帖主垂示盘龙棍演武影像,见老者运棍如龙,刚柔相济,诚武学真传之典范。今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盘龙棍者,古称"梢子棍",属心意门秘传器械。其制分两节,中以铁环相连,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理。老者演练时,棍随身转,身随步移,正是《纪效新书》所谓"短兵长用"之要诀。观其"乌龙摆尾"一式,腰马合一如古松盘根,"白蛇吐信"之变,劲力贯通若江河泻地,足见数十年功力。

此棍法之妙,尤在"三节"之理。明代唐顺之《武编》有云:"臂为梢节,腰为中节,足为根节",老者演武时三节贯串,以腰运棍,棍未动而意先至,恰是《苌氏武技书》"神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境界。其转腕抖棍之际,隐现"寸劲"功夫,此非口传身授不可得。

今人多惑于表演武术之华彩,而老者所演朴实无华。昔年戚继光《拳经》痛批"花法胜而对手工夫渐迷",此老所守正是"练打合一"古训。其棍法中"崩、劈、缠、点"四要俱全,尤以缠法暗藏擒拿,可见非为演武,实乃沙场遗韵。

吾尝考盘龙棍源流,当溯至少林紧那罗王棍法。然心意门融会贯通,化刚猛为圆活,老者演练时"圈枪为守,抽枪为攻"之法,分明得马氏心意六合真传。其年逾古稀而劲力不衰,恰印证《黄帝内经》"形与神俱"养生之道,武学岂独技击哉?

今睹此视频,不禁慨然。传统武学之存续,端赖此类不求闻达之传人。彼不事炫技,不趋时好,数十载如一日,方保技艺纯正。学者当知其难能,更当思:武学真髓,正在此等老成典型之中。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