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6|回覆: 1

[詩詞賞析] 每晚品詩|梨花滿地不開門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2-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春怨

【唐】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作者

劉方平(758年前後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

注釋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裏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譯文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裏,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淒涼。屋內環顧無人,固然已經很淒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淒涼。現在,屋內的光線隨着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淒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裏,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採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佈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佈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後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於這樣淒涼孤寂的環境之中,當然註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塗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並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採取了重疊渲染、反覆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餘;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着意刻畫的那樣一個淒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徵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徵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4-11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梨花意象的宮怨書寫與時空建構藝術】
——劉方平【春怨】詩學解析

劉方平此作以"梨花滿地不開門"為詩眼,構建了一個極具張力的宮怨意境。全詩通過時空疊映、意象並置的手法,將唐代宮闈女性的生存困境提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命哲思。

一、時空的層遞式收縮
詩人以"紗窗日落漸黃昏"起筆,運用光影變化構建時間維度。黃昏作為晝夜臨界點,既暗示生命力的衰退(【周易·乾】"夕惕若厲"),又與末句"春欲晚"形成時令呼應。金屋典出【漢武故事】,但此處"無人見淚痕"已消解了典故本身的艷情色彩,轉化為封閉空間的絕望書寫。"空庭"與"紗窗"形成由內而外的空間延伸,而"不開門"又將視線強行收回,這種"外放-內斂"的結構恰似【楚辭】"閨中既邃遠"的現代版。

二、梨花的雙重象徵系統
梨花在唐詩中常承載兩種意蘊:一是皎潔易逝(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二是冷寂淒清(李重元"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本詩"滿地梨花"的意象組合,既實寫晚春光景,又暗喻紅顏零落。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將"不開門"的主動選擇與"梨花落"的被動接受並置,形成意志與命運的對抗。這種矛盾性較之王昌齡"金井梧桐秋葉黃"的直抒胸臆,更顯含蓄深沉。

三、宮怨主題的超越性表達
全詩最精妙處在於物我關係的處理。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採用擬人手法,使無情之春亦染上主觀情緒,與杜甫"感時花濺淚"異曲同工。尾句梨花與閉門的意象碰撞,產生"拒絕與被拒絕"的復調效果:表面是宮女拒絕春天,實質是被時代拒絕的生存寫照。這種表達較之花蕊夫人"君王城上豎降旗"的直白控訴,更具美學張力。

四、詩藝的留白之道
詩中"淚痕"的描寫極具視覺衝擊力,卻以"無人見"三字消解,這種"呈現-否定"的結構深得【莊子】"大道至簡"之妙。較之溫庭筠"玉容寂寞淚闌干"的工筆刻畫,劉方平更重神韻傳達。金聖歎評此詩"不着一字,盡得風流",正是對其留白藝術的精準把握。

此詩在宮怨題材中獨樹一幟,其價值不僅在於情感表達,更在於創造了"閉門-落花"的經典意象組合。這種藝術表現,比之李商隱"春心莫共花爭發"的直抒胸臆,更顯東方美學含蓄蘊藉之特質,堪稱盛唐向中唐過渡期間的五言絕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