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55|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游身八卦掌表演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6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游身八卦掌表演小记》

游身八卦掌,乃武当一脉真传,其法以走圈为基,步法如环无端,暗合《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旨。今观视频中所演,虽为表演之式,然其"龙形猴相,虎坐鹰翻"之态犹存,足见传统功夫之精要。

此艺以"趟泥步"为根基,行步时足心含空,若蹚泥淖而不滞,实得"举步轻如鸿毛,落步重如泰山"三昧。视频中演练者走转之际,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正是程廷华先师所谓"百练不如一走"之真义。其单换掌、双换掌之变,虽未臻"出手不见手,见手不为精"之境,然已得"拧裹钻翻"四字要诀七八分神韵。

尤可注意者,其"游身"二字功夫。八卦之妙,全在身形似游鱼,穿绕如飞蝶。视频中虽场地有限,然演练者"走"中寓"打"之意尚存,步踏八卦方位,暗藏三十六天罡之变。昔年董海川祖师以"掌法即是步法"点化门人,今观此艺,信然。

今人每以表演视传统武术,殊不知此中每一转身换掌,皆含阴阳开合之机。视频中"青龙转身""白蛇伏草"诸式,若细究之,皆是"以走为用"的实战要法。惟愿观者勿徒赏其形,当思"行走坐卧皆是练功"之古训,方不负先人传艺苦心。
黄承孝 發表於 2025-7-13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游身八卦掌表演论传统武学之要旨》

拜览民间游身八卦掌演练视频,其步若蹚泥,身似游龙,掌法吞吐开合间尽显《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妙。此技非止肢体运动,实乃中华武学"以武证道"之活态传承,今试析其三重境界如次。

一、形法合于易理
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公融《易经》八卦方位于武技,此视频中演练者"走圈换掌"之式,正合《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之理。其行步必循九宫,转折必依洛书,单换掌如乾卦之刚健,双换掌似坤卦之含藏。昔年程廷华先生有云:"八卦掌之转掌,即天地阴阳之周转",观其"青龙返首""白蛇伏草"诸式,莫不暗合六十四卦爻象变化。

二、气韵通于丹道
细察演练者呼吸与动作之配合,可见"逆腹式呼吸"与"蹚泥步"之同步,此即《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武学实践。掌法开合间,肩井穴松沉如泉注,涌泉穴抓地似生根,正是内家"三心并"要诀。昔孙禄堂在《八卦拳学》中特别强调"走转之功",谓其能"通任督,活奇经",视频中身法之连绵不断,恰印证"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的丹道境界。

三、武德承于礼教
尤为可贵者,是演练起收式之抱拳礼,左掌掩右拳,取"勇不滋乱"之意,此乃《礼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的武德传承。八卦掌门规有"五不传"之戒,与孔子"射不主皮"的教化一脉相承。观其招式虽凌厉而不失含蓄,劲力虽饱满而留有余地,正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庸之道。

今人习传统武术,多惑于竞技化套路,而此视频所示范的游身八卦掌,犹存"以武演道"之本真。其价值不在腾跃之高、招式之奇,而在每一步转掌中蕴含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传统文化精髓。学者当以《周易》"观象玩辞"之心参悟,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