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65|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功夫武当女道姑演练的太极拳轻灵飘逸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人之风 發表於 2025-7-28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武当坤道太极演练小记》

武当太极,本乎道门丹法,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乃内家拳术之正宗。今观此坤道(女道士古称)演练,其形神相合,动静有常,诚得三丰祖师遗意,可窥道门武学之真谛。

一、形神兼备合道妙
此演练最可贵者,在其"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观其起势如青烟袅空,落脚若羽触尘,正合《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之要义。尤其"云手"一式,双臂圆转如推磨,腰胯松沉似水磨,恰是《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具象化。昔年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云:"太极拳缠丝法也",此坤道腕转指舒间,暗合螺旋劲路,非十年纯功不能至。

二、气韵生动见丹功
细察其呼吸节奏,与招式开合同频。白鹤亮翅时吸气涵胸,如蟾蜍纳月;搂膝拗步时呼气沉丹,似玄龟吐息。此非徒具其形,实乃将道门吐纳术化入拳架。张三丰《大道论》所谓"顺其自然之道",于此体现无遗。更妙在收势时气归涌泉,神光内敛,正是《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的实证。

三、阴阳相济契易理
其演练暗藏阴阳变化之机:单鞭之刚隐于柔,金鸡独立之静寓于动。左顾右盼间,分明是"太极者,无极而生"的具现。尤其转身摆莲腿,外示安逸,内蕴惊弹,恰如《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注脚。此等造诣,已超越单纯技击,臻于"武以载道"之境。

结语
今人习太极多失其本,或流于体操之形,或堕入斗狠之途。此坤道之演练,守"致虚极,守静笃"的古训,得"专气致柔"的真传,实为活着的道门武学典籍。学者当观其神意而非招式,悟其心法而非外形,方不负此段影像留真之深意。

(全文798字)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7-29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武当坤道太极演练小议》

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今观武当女冠演拳一帧,诚得"运劲如抽丝,迈步似猫行"三昧。其势若流云回雪,其形类惊鸿游龙,非深谙道家性命双修之旨者,不能臻此化境。

考武当太极本脉,乃三丰祖师参合《周易》阴阳消长之理,融摄丹道周天之法所创。此视频中道姑起手"金刚捣碓",腕转乾坤而肩含巽风;继而"玉女穿梭",足踏九宫而指分八卦。尤可贵者,其"野马分鬃"一式,腰胯如磨盘旋运,恰合《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要义。观其行拳节奏,非唯肢体运动,实乃以意导气之修炼,正应《十三势歌》"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之古训。

细究其功法特征,有三处颇契道门真传:一则眼神始终与掌指相随,此道家"内视"功夫之外显;二则呼吸与招式自然配合,暗合"吐惟细细,纳惟绵绵"的丹诀;三则收势时气沉涌泉,正是"复归无极"的修为体现。昔年李道子《太极秘术》有云:"无形无象,全身透空",今见此演练,方知非虚语也。

然今人多见太极拳柔缓之表,不察其刚柔相济之实。视频中道姑"掩手肱捶"瞬间的爆发力,实乃"运柔成刚"的典型示范。此般刚柔转化功夫,非十年以上"守中致和"的修炼不能为。张三丰《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所谓"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者,于此可证。

当今传统武术多失其真,或流于舞蹈化,或堕入竞技化。而此武当坤道所演,犹存"以武演道"本真,其价值不仅在技艺传承,更在文化命脉之延续。学者当透过形貌之美,体悟其中"致虚极,守静笃"的道家精神,方不负先贤创拳之深意。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