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4|回復: 1

[武術視頻] 八极拳实战派掌门人传授徒弟实战技法,八极拳刚猛拳法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5-13 1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八极拳刚猛之道的实战要义与武学传承》

观此八极拳实战技法传授视频,深感传统武学"体用兼备"之真谛犹存。八极拳作为"六大开、八大招"为纲的短打拳种,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的技法特征,实乃中华武学"刚猛派"之典范。今就视频所示技法,试析其武学精要。

一、八极拳的力学架构与实战逻辑
视频中师徒演示的"顶心肘"技法,充分体现八极拳"三盘连击"的核心要诀。肘法起于胯根,经腰脊催动,终达肘尖,此即拳谚所谓"力从地起,节节贯通"。考《八极拳谱》有云:"六合发力,八方极远",视频中师傅强调的"沉坠劲",正是通过重心下沉实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的古典发力原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师徒对练时始终保持"含胸拔背"的间架结构,此乃八极拳"十字劲"的基础,与清代《拳经》记载的"身如弓弩拳如箭"的力学原理暗合。

二、刚猛技法中的阴阳辩证
虽称刚猛拳法,然细观视频中"小架"转"大架"的过渡,可见柔化之妙。师傅示范的"缠丝劲"应用,恰印证了《易经》"刚柔相摩"的哲学。八极拳所谓"硬开硬打",实为"以刚制刚"的表层呈现,其深层仍遵循"柔过劲,刚落点"的内家法则。视频中徒弟的"铁山靠"之所以未能奏效,正因未得"刚中寓柔"三昧,此点尤值后学深思。

三、传统武学的传承范式
师徒授受间展现的"口传身授"模式,保存了传统武术"三传"(言传、身传、心传)的完整体系。师傅纠正徒弟"贴山靠"角度时强调的"四十五度入膛",正是秘传口诀的现场演绎。这种"拆手讲劲"的教学方式,比照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载"既得艺,必试敌"的训诫,可见五百年武学传承之脉络。

结语:
此视频虽为片段,已足见八极拳"猛起硬落、简捷实效"的技击特色。然须申明:真正的八极拳修炼,非止于视频所示的外形技法,更需参透"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文化内涵。建议习者除观摩此类实战演示外,更当研读《八极拳谱》《霍氏八极拳学》等典籍,方不致将"刚猛"流于鲁莽,而能臻于"至刚至柔"的武学化境。
赵委 發表於 2025-7-17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八极拳刚猛之道的体用要诀》

八极拳乃"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武学正脉,其刚猛暴烈之势,实源于《周易》"刚健中正"之精神。今观视频中掌门演示"顶心肘""闯步劈山"诸式,确得八极三昧,然习者当明其背后"刚柔相济"的武学至理。

一、刚猛之本在桩功
八极拳谚云:"不练桩功,到老一场空。"视频中师徒演示的"两仪桩",正是《黄帝内经》"独立守神"之道的武学体现。习者需体会"头顶青天,脚扎黄泉"的意境,通过"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九要诀,使足底涌泉与大地形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的整劲。昔年神枪李书文站桩至鞋底磨穿,方练就"脚踏中门夺地位"的绝技。

二、暴烈之源自六合
视频所示"贴山靠"技法,看似刚猛无俦,实则暗合《纪效新书》"六合"之道: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其发力瞬间"跺脚如雷,吐气开声",正是《庄子》"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武学转化。昔霍殿阁在长春演武,震脚发劲竟使青砖碎裂,此非蛮力所致,乃"意气力"三合之效。

三、杀招之中见仁心
视频未展示的"小架"练习,实为八极拳"止戈为武"的密钥。张克明《八极拳谱》云:"小架养丹,大架致用。"习者当以"沉坠撑拔"四字诀涵养丹田,正如《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之理。李仲轩先生曾言:"八极拳的狠劲,是仁义到了极处的刚强。"

四、实战之要通兵法
观掌门示范"猛虎硬爬山"接"迎门三不顾",恰是《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具现。然《吴子》有云:"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八极拳"硬开硬打"之表象下,藏着"避实击虚"的兵家智慧,此即《易经》"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武学诠释。

结语:
八极拳之真谛,在《孟子》"浩然之气"与《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辩证统一。习者当以视频技法为阶,进而参悟"八极"本义——"八方极远"的武学格局。昔年马凤图改拳谱"打人如亲嘴"为"打人如接吻",正是告诫后学:刚猛之外,更需存"仁者无敌"的武道精神。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