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13|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太极梅花螳螂拳,看师傅传授徒弟技击要诀!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2-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无人者 發表於 2025-4-8 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太极梅花螳螂拳之技击要旨与师承之道》

观腾讯视频所载螳螂拳师授徒之景,深觉此乃传统武学活态传承之典范。太极梅花螳螂拳作为北派短打之精粹,其技法体系暗合《周易》"刚柔相济"之理,尤当以专业视角析其要义。

一、技法特征之阴阳辩证
此拳种以"太极"为体、"梅花"为用、"螳螂"为形,三者共构完整体系。视频中师徒演示的"勾搂采手",实为《手臂录》所载"七长八短"之法的现代表达。其手法讲究"硬崩实砸"与"柔化巧取"的瞬时转换,正应《太极拳论》"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之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步法中的"玉环步",看似轻灵如梅瓣点地,实含"蹬踏碾钻"四重劲力,此即《纪效新书》"势势相承,节节贯串"之真义。

二、师承规范之礼法深意
视频中师徒"递手"时的抱拳礼,非止于形式。考《周礼·保氏》六艺之"五礼",武学传承首重"师严道尊"。当代常见以"打练分离"为革新,然此师仍坚持先授"十二路弹腿"筑基,恰合《少林棍法阐宗》"未习打,先练桩"的古训。尤其纠正弟子"七星式"时强调"肘不离肋"的原则,正是对《内家拳法》"三尖相照"要诀的恪守。

三、实战要诀的文化解码
所谓"螳螂捕蝉"之形,实为意象化战术思维。视频所示"八刚十二柔"技法,暗含《孙子兵法》"奇正相生"之道。如"崩捶"接"圈手"的组合,既体现《手臂录》"一寸长,一寸强"的距控智慧,又实践《阵纪》"旧力略过,新力未生"的时机把握。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师傅强调的"听劲"训练,实为《萇氏武技书》"以气运身"理论的具体应用。

此视频虽短,已足见传统武学"口传心授"之精髓。然需警醒者,今人多重形貌而轻心法,若失却《拳经》"练时情中有,用时形内含"的修为,则徒具螳螂之形而无太极之神。吾辈研习传统武技,当以"守文持正"之心,参"通变致用"之道,方不负先人传艺之苦心。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6-27 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太极梅花螳螂拳之技击要旨与师承之道》

太极梅花螳螂拳,乃北派螳螂门之瑰宝,融太极阴阳之理于螳螂捕蝉之形,刚柔相济,虚实相生。观视频中师徒授受之景,恰合《礼记·学记》"师严然后道尊"之训,今试析其技击三昧与传承精义。

一、形意相合之要诀
此拳以"梅花五瓣"为势,暗合五行生克。视频中师傅所示"勾搂采手",非徒摹螳臂之形,实取《周易》"曲成万物"之意。手法如梅枝遒劲,步法似太极缠丝,正是王宗岳《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体现。习者当悟"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之诀,以腰为轴,劲发三节,方得"一寸长,一寸强"之真谛。

二、阴阳互济之妙用
螳螂拳之"八刚十二柔",实为太极两仪之衍化。观师傅拆招时"柔化刚落"之法,恰是《道德经》"柔弱胜刚强"之具现。其"崩补"之势如梅花傲雪,"劈挑"之劲似螳螂破竹,皆需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昔年李秉霄《螳螂拳谱》云:"刚在彼力前,柔乘彼力后",此中消息,正在视频师徒喂招时分寸拿捏间。

三、师道传承之规范
古人习武讲究"口传心授",视频中师傅扣腕转腰之细节示范,正是《拳经》"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之反证。吾观其纠弟子身形时"三正四平"之要求,实承《纪效新书》"势势存心揆用意"之古训。今日武学式微,尤当重"拜师、敬师、尊师"之礼,视频中弟子"手捧问礼"之仪,深得传统门规精髓。

此视频虽短,已现武学真传之要义。然学者当知,螳螂拳之梅花五式非止于形,太极阴阳更超乎技。愿习武之人皆能由术入道,以武证真,使此门"文通武备"之绝学薪火永传。若徒求击技之末,不修武德之本,则如《汉书·艺文志》所诫"舍本逐末"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