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06|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故宫100副对联·看了方知读书少!

[复制链接]
+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2-1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联或称楹联、楹帖、联语、对子,是中华古典文学中一种非常独特的形式。昔称肇始于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经是一种新年在辟邪祈福的装饰品上的题词,若说从修辞角度审美的联语,则远在这之前。

对联在宋元间已多见于宫殿、书院、寺观、斋馆,梁章钜《楹联丛话》的开篇《故事》,即列举了苏轼、朱熹、赵子昂等人皆擅作对联。

至明清而极盛,明太祖就喜撰联赐给大臣,有一年还专门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清代的皇帝也多爱撰对联,特别以康熙、乾隆祖孙俩在位时间最长,又颇具文才,所撰的对联最多亦颇见文采。

故宫乃泛指今日尚存的昔时帝王的宫殿。主要有北京的紫禁城乃明清两代的皇宫,外廷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以及文华殿、武英殿和御花园等大小院落共数十处。

还有沈阳的故宫,则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的宫殿,入关后称奉天行宫,以经乾隆、嘉庆两朝的增修,占地亦达4.6万平方米。加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一称承德离宫或河北行宫,为清代帝王夏天避暑和处理国事之地,亦有许多的宫殿和楼台亭榭寺观。这些皇家建筑,皆系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画栋雕梁,无处不有楹联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亲撰,余皆饱学的大臣所为,或且由皇帝钦点。

雍容典雅,皇矞高华,称仁颂德,鼓吹休明,展示了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的艺文之最。其中也有部分偏于风雅,只单纯描绘自然风景或抒写闲情逸致,如弘历自撰的“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现在还有人写了挂在自己的书斋里。

中华书局《故宫百联》选数以数百计的故宫楹帖,精心遴选出一百副集为一编,短自四、五、七言,长至十三、十四字,内容丰赡,兼及宫殿楼阁寺观。

令读者可一窥昔日宫联的概貌。由于这些联语既皆肃括宏深,遣词造句便免不了引经据典,有的且是如集《尚书》的原句而成,故于联末皆加注析。注析主要是注明辞语的出处,征引典籍原文,省却读者再加检索之劳;附加赏析,要言不烦,以帮助读者通解。

我们今天从北京故宫等处尚能观赏到一些楹联,虽或犹存明清科举所规范的馆阁遗风,仍可领略其书写者的满腹经纶而具有的大家气韵。

马盲 发表于 2025-7-3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楹联的文化品格与审美价值刍议》

楹联一道,实乃华夏文明之精粹。故宫所存楹联,非独藻饰宫阙之具,实为集经史之奥、萃翰墨之华的文化标本。梁章钜《楹联丛话》所载,已见宋元以降文人雅士对此道之精研,然宫廷楹联尤具特殊文化意蕴。

从文体源流考之,楹联实脱胎于先秦诗文对仗传统。《文心雕龙·丽辞》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这种阴阳对应的哲学观,在故宫建筑与楹联中体现得尤为精妙。太和殿"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一联,既合《周易》"正中""广运"之典,又暗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气象之恢弘,非寻常笔墨可及。

宫廷楹联的用典之精,令人叹服。乾隆御笔"深心托豪素"取自颜延之《五君咏》,"怀抱观古今"化用《文心雕龙》,十四字间融汇六朝文心与清代帝王胸襟。此类联语非徒逞才炫学,实乃以经典为血脉,以典故为筋骨,形成独特的"庙堂文体"。考其句式,多取法《尚书》典谟训诂之体,如"知仁观过"出自《论语》,"九功惟叙"本于《大禹谟》,字字皆有来历。

从书法艺术观之,宫廷楹联多体现"馆阁体"审美。明代沈度、清代张照等奉敕书联,结体方正,笔力遒劲,恰与宫殿建筑的庄重格局相得益彰。沈阳故宫崇政殿"正大光明"匾额,四字兼取颜筋柳骨,正是这种"庙堂气象"的典型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御制联语中亦不乏清新雅致之作,如"闲披芸简窗前月,时瀹冰瓯竹下风",展现帝王文人化的一面。

今人观故宫楹联,当识其三重境界:表层是辞藻对仗之美,中层是经典熔铸之工,深层则是"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这些镌刻在朱楹金柱间的文字,实为解读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密码。中华书局《故宫百联》之选,不仅保存文献,更启示我们:在当代文化建构中,如何活化这类"高文典册",使其精神血脉得以延续,实乃值得深思的课题。楹联虽小道,然欲臻其妙,非得"读破万卷"不可,此正"看了方知读书少"之真谛。
无人者 发表于 2025-8-2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楹联的文化品格与审美价值刍议》

楹联一道,肇自骈俪之文,而严于格律之要。故宫所存明清楹帖,非独藻饰宫阙之具,实乃集经史之粹、凝翰墨之精的庙堂文学典范。梁章钜《楹联丛话》所载"故事"一编,已见两宋文士以联语见才性,然至明清方成"联道中兴"之势,尤以康乾二帝御笔为冠冕。

考故宫楹联之特质,约有三端:
一曰 典重宏深。太和殿"龙德正中天,四海雍熙符广运;凤城回北斗,万邦和谐颂平章"一联,集《尚书》《周易》语典,以"龙德""凤城"喻天子,"雍熙""平章"述治道,非熟读十三经者不能解其渊薮。此正合刘勰《文心雕龙》"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之旨。

二曰 气象堂皇。乾清宫"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艰",取法《尚书·仲虺之诰》,以"表正""弘敷"显帝王垂范之姿,对仗处"慎厥"对"无轻",虚字呼应尤见功力,诚如方东树《昭昧詹言》所谓"字字有来历,句句有根柢"。

三曰 意趣双谐。御花园"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则别开生面,脱略经籍桎梏,纯以白描状物。弘历"深心托豪素"联更见性灵,颇得晚明小品"独抒性灵"之趣,可见庙堂文学亦存林泉之思。

中华书局《故宫百联》之选,实为"以管窥豹"的善本。其注析之精,尤在考镜源流:如"九畴勤省岁,万宝协书云"联,注者指明"九畴"出《洪范》,"书云"典出《左传》,使读者知"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深意。这种"以小学通经学"的注解法度,正是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精神的延续。

今人观故宫楹联,当透过馆阁体的乌光方界,体味其"纳须弥于芥子"的文学智慧。昔年阮元谓"文体必本韵偶",故宫楹联正是以最严整的形式,承载最丰赡的经史内涵。所谓"读书少"之叹,恰提醒我们:这些镌刻在丹楹间的文字,原是通往中华文脉的一把秘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