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9|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自学书法,这8点你知道否?

[复制链接]
+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2-1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法如何自学?自学书法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选取什么样的方法?历代学书成功者方法不尽相同,各有各的途径和经验,所以无须强求统一。只有"得法",供自学者参考:

一、勿乱写,书法理论是核心指导学书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临习)学习两个方面。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正确的理论往往揭示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的书法理论是成功书法学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每个致力于学书的人都应该掌握这一"认识论"和"方法论"。所谓书法理论,实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不学前人经验,就有可能重蹈失败旧辙,事倍功半。 所以善于学书的人,决不盲目实践,以前贤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努力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走的光明大道,从而提高效率,简化和优化学习过程。二、勿走偏门,临帖是唯一捷径临帖是学书之路的起点,是书法入门的捷径。历代书家都很重视临帖。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古人法帖多为历史筛选留下的书法范本,记录着前人用笔、结体、布局(章法)等法则和艺术思想以及艺术表达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它的心追手摹,最直接地最快地找到书法艺术的真谛和奥秘。临帖实是入门的一条捷径。历代的碑帖繁多,这众多的碑帖,因书写者的艺术能力高低不齐或书写的目的不同,虽然都有价值,但品位不等。有的不能作为"法书",甚至,不值得效法。所以还要审慎选帖,"选帖"如"择师"。三、勿虚空,实用是大前提对待书法不能仅仅考虑艺术欣赏的一面,还要兼顾到汉字实用的一面。学习书法要老老实实地写汉字,既要把汉字写正确,又要将语言写通顺,起码要让人家认清和看懂,因为这是艺术语言与艺术表达的基础。若能兼善字美文美更好。我们学习书法艺术,并非仅仅要去当个艺术家,更多的目的是要学好和用好中国的汉字,提高对汉字的艺术书写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从而优化和改善对汉字的日常使用效果。即使是书家的书写,也不全是为了创造艺术品。四、楷书入门最靠谱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隶、篆种类多样,从何入手最为合适呢?历来书家(书论家)各持言辞,认识不一。个人认为,相对而言,从楷书入手更为妥帖:

1、初学书法,应先重规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确轨道。楷书八法(横、竖、撇、捺、点、钩、挑、折)齐备,最为严格,以此绳之,可算严师严教,定能精进。楷书笔势稳健,一招一式,规范有致。其点画精细,最能训练基本功夫,最能培养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门的正道。近人潘天寿说得好:"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2、初学书法,应遵次序,先静后动,方能提高效益。楷如立,气象稳静。学过楷书,再学行书和草书,正是先静后动,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转换。苏东坡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唐人张敬玄甚至义正词严地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3、初学书法,应从方便之处入手,方能早见成果。在汉字书体形成和演变的时序上,楷书是最后定型的字体,是使用最广的字体。从此入手,比起从篆、隶、草(行)入手,减少了识辨方面的困难。而且学了马上益于日常实用,何乐而不为呢?五、笔法是关键对于笔法,古人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重视,因为它是书写的关键。写字因用笔不同,或称刷字,或谓填字,或叫涂鸭……,其效果大径相庭。笔法,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提、按、绞、翻或使、转、缓、疾等等,而在写出的笔迹(墨迹)上,则表现为轻、重、圆、方或连、断、润、躁等等。掌握了各种笔势的写法,书写才更加生动。若能运用自如,出手入化,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

杨凝式《韭花帖》

六、学富是阶梯

学书成就的高下,仅靠书法技法理论和临帖实践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把有技法理论和精熟实践功力比作"良种"(好苗),而把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艺术修养喻为"空气、水分、土壤和阳光"(适宜的环境),好苗必须有好环境才能茁壮成长。所以,学富是攀登艺术高峰的阶梯,一定要努力打造。七、勤苦是通途书法实践必须强调足够的量。也就是要下足够的功夫,学习书法是件苦差事,没有吃苦精神,没有耐久的恒心,是不会有成绩的。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看来,勤奋与刻苦习书是掌握和运用书法技巧的通途。天天使用毛笔工具的古人尚不敢懈怠,何况我们呢?

欧阳询《张翰帖》

八、悟化是自立

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所以,学书要求学象古帖,学好传统,不是最终目的。这就是要转化和活用。"悟化"是出帖和着我的重要环节,是自立的重要标志。不能"悟化",就不能熔铸,就不能出新,视为死学。

需要提醒的是,"悟"和"化",不能着急,不能刻意,应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25-3-2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书八法刍议》

帖文所陈八法,诚为学书之要津。余不揣谫陋,略申管见如次:

一、理论为纲
昔董玄宰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书亦然。理论非徒空言,实乃古人"笔冢墨池"中淬炼所得。《书谱》有"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之训,正谓理论与实践当如车之两轮。今人每轻理论而重摹写,犹渡河弃筏,岂不谬哉?

二、法帖为镜
临帖之要,在乎"取法乎上"。王觉斯日课《圣教序》百通,何子贞暮年犹临《张迁》,此皆"与古为徒"之典范。然今之学者,或追时人恶札,或摹市井俗书,是犹"弃周鼎而宝康瓠",可不慎欤?

三、循序进阶
学书当如蚕食叶,贵在渐渍。赵松雪谓"用笔千古不易",然初学当自永字八法始,次及结体,终至章法。今人贪多务得,未通楷法而妄追行草,譬犹未学步而先趋,鲜有不蹶者。

四、专精为要
昔米南宫集古字,终成大家。今人朝习《兰亭》,暮摹《祭侄》,是谓"五谷杂种,不如一黍之收"。一帖未通,勿遽易帖,此古人"专一"之旨也。

五、笔法为本
山谷言"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今人用笔,多如"蒸沙作饭",不究提按使转之理。殊不知"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舍笔法而求形似,是犹缘木求鱼。

六、悟化在心
东坡云:"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临帖贵在得神,非徒貌袭。虞世南夜卧画腹,张长史观剑悟笔,皆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妙。

七、积学为功
文待诏日书《千文》十本,董香光"舟中悬臂"作字。今人三日曝网,两日捕鱼,而欲追攀前贤,是犹"夸父逐日",岂不殆哉?

八、养气为根
柳诚悬谓"心正则笔正",此非独言执笔,实谓书道通乎大道。学者当读书明理,养浩然之气,若徒事点画,终是"书匠"耳。

要之,学书如参禅,贵在"明心见性"。八法虽殊,其归则一。学者苟能"尊闻行知",假以岁月,必能"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若夫浅尝辄止,见异思迁,虽日临百帖,终属"野狐禅"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