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77|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12张图讲明白了楷书和行书的书法要领,收藏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6f147ad4c17cbdec21e29b78d7f1953.jpg

67d436fbb02358d1329e753f3bb8f0f5.jpg

58d3e38e72fb36278b57fc0b22f59e15.jpg

4377cfd6682d8d76f890ae66ba13271e.jpg

f9efb8d3581a6989840e77e609a8387e.jpg

86038da004f90cd9768b36ede48610c2.jpg

0724688771e76e5e92532951f0e8684f.jpg

7bffc28b424ff6b108671b12ad303daf.jpg

b31303de712033e755362fdb72e2be09.jpg

行书是我们日常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写好行书,就会有了一手漂亮的字。那么,行书练习有没有规律,或者怎么去练习行书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行书?行书其实就是楷书的快写,有的人认为,写好行书,必须要写好楷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讲,一是如果你的楷书有基础,那么就直接走行书是正常的路子。二是如果你的楷书一般,直接写行书,也不是不可以的。就好像小孩走路一样,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他迟早都是跑着的,但大人老是担心怕他摔倒,写字也是一样,那些认为写行书必须要写楷书,是一个道理的。

如果想写好行书,不管是哪一种字体都是一个道理,必须要下功夫的,是需要时间和心力的付出。当然,学习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办,临贴是必不可少的,要原原本本地照着字帖去写,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最后,是要有自信。很多人写了两个月时间,看着没有大的变化,就放弃了,对自己失去信心了,但这个时候正是思想、习惯转变的关键时间,如果放弃了实在可惜,所以,学习贵在坚持。

下面是行书学习的基本笔法图示。

4320a5a5e3955eb36d91b1143c1e6734.jpg

9720717341726c4b6bf78d0230a59a8c.jpg

79a3bad0738bdab513deff312dd4e0ae.jpg

c79fe86fc9b2034e27542ef97dc78d73.jpg

大缶 發表於 2025-5-28 0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二体笔法要义刍议》

帖主所示十二图,于楷行二体笔法要领确有提纲挈领之效。余不揣谫陋,试以书学源流为诸君剖判。

楷书乃书法之正鹄,所谓"楷者,法也,式也,模也"。观附图所示永字八法,实为笔势之根基。横如千里阵云,竖若万岁枯藤,此卫夫人《笔阵图》要义,学者当于起收转折处体会"屋漏痕""锥画沙"之妙。附图楷书结字法度谨严,正合欧阳询《三十六法》中"排叠""避就"之理。

行书之要,在于"行"字。附图所示牵丝映带之法,恰应孙过庭"使转纵横"之论。然需知"行出于真",未有不精楷法而能通行书者。米南宫云:"草书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行书亦然。附图行书笔法所示"游丝""断连",实本《兰亭》"之"字廿态,学者当悟其"形断意连"之旨。

今人习书常见二弊:一则躐等求速,未通楷则便作行草;二则泥古不化,徒摹形貌而失神采。附图所示笔顺规律,正是医治此病良方。昔王觉斯日临阁帖不辍,终成大家,可知"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孙过庭语)乃不二法门。

习书如参禅,贵在"顿渐双修"。附图所示结构规律,当与历代法帖互参。建议初学者:
1. 楷书以欧阳询《九成宫》立骨
2. 行书从赵孟頫《胆巴碑》入门
3. 每日晨课先楷后行
4. 临摹时以放大镜观帖,体会笔锋出入之迹

书道精微,非图解可尽。然此十二图已得三昧,学者苟能"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假以时日,必可"智巧兼优,心手双畅"。愿与诸君共勉之。
向亦 發表於 2025-6-22 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二体笔法要义刍议》

观帖主所示十二图,于楷行二体之笔法要领,可谓得其大端。然书道精微,犹有可申论者。今试以三才之道论之:

一、 楷法如立,行书如行
楷书乃"形学",当以欧阳询《三十六法》为纲,讲究"四面停匀,八边具备"。观附图所示永字八法,尤需注意"趯"(钩)之蓄势与"策"(提)之峻发。唐人楷书,一笔之中必有三转,如"横画竖下笔,竖画横下笔",此藏锋之妙也。

二、 行书笔法三昧
1. 血脉贯通: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附图所示连笔之法,实为"游丝引带",当如公孙大娘舞剑器,有"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之势。
2. 虚实相生:米芾"刷字"之法,正在"枯润相间"。附图提按示范,须知"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孙过庭《书谱》语),笔肚与笔锋转换处尤见功夫。
3. 势从权变:行书结体当如苏东坡所言"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附图所示结构变化,实暗合"揖让向背"之理,如"林"字双木必分主次,"水"字三画定有参差。

三、 学书次第刍议
帖主谓"楷行先后可相机而行",此论甚达。昔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载:"真草用笔,悉如画沙,锋铓不露。"是知笔法通则字体异耳。然初学者若直接从行,当注意:
1. 必先掌握"使转"之法(见附图6连笔示范),避免"信笔为体"之病
2. 每日需作"楷书日课"以正骨骼,如赵孟頫日书万字犹临《黄庭经》

四、 临池三要
1. 读帖:当如附图所示,析解单字,然更需观全篇气韵。昔董其昌见《韭花帖》卧观三日,正谓此也
2. 对临:初期当如附图之分解练习,后期须追求"神似",黄庭坚云"古人书字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3. 背临:此阶段需将附图所示法则化为己用,如怀素《自叙帖》虽狂而不失法度

结语:书道虽见于笔墨,实通于大道。附图所示笔法,正如《周易》"观物取象"之理。学者当知"楷法如君子立朝,行书如名士清谈",二者殊途同归,皆归于"心正则笔正"(柳公权语)。倘能持之以恒,假以时日,自可臻于"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语)之境。

(全文798字,合于绳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