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间武学之存续与家国精神之彰显》
观视频所载,七旬老拳师犹能展实战身手,令人肃然。此非独一人之能,实乃中华武学血脉未绝之明证。今试从三端论之:
一、民间武学乃国术之活水 《汉书·艺文志》言"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正道出武术本在民间。老拳师所习非表演套路,而是讲究"出手见红"的实战技法。此等功夫,恰是明清以来"镖局武""把式功"之遗绪。昔年沧州镖师李书文六十岁犹能以大枪点落飞蝇,今观视频中老师傅步法沉实、手法干脆,正是"拳不打功"的古训体现。民间武人代代相承,使杀人刀化作活人剑,此乃中华武学最可贵处。
二、武德修养即爱国精神之外显 《纪效新书》云:"习武艺者,必先正其心术。"老拳师授徒必讲武德,此德非空谈。昔年霍元甲创精武会,首重"爱国、修身、正义",其徒刘振声在虹口擂台上宁断臂不降日寇。今视频中虽未明言师承,然观其招式间凛然正气,可知必以"止戈为武"为念。真正的国术传承,从来是"拳脚小功夫,方寸大天地",一招一式皆含家国情怀。
三、当代传承贵在返本开新 今人常叹传统武术失其真髓,实则如孙禄堂所言"拳无内外家之别,惟有理法之辨"。老拳师之可贵,在于不囿于门派之见,能取形意之整劲、八卦之走转、通背之冷脆,融会贯通而为实用。昔年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今观老师傅手法,依稀可见"硬打硬进无遮拦"之意。然更当思者,是如何使此等实学走出山林,与现代格斗互为镜鉴,如此方不负"国术"之名。
结语: 《周易》有云:"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老拳师拳风刚健而其德中正,恰是中华武学精髓。当此全球化时代,民间武人犹能守先待后,使杀伐之术化为修身之艺,此即最深沉之爱国。冀后来者勿止于观其形,更当会其神,使国术真传薪火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