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27|回复: 0

[家庭教育方法] 不懂感恩的孩子,成人后比狼更可怕!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1-3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

1懂得感恩才会被赏识

可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良多……

有一篇鸡汤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曾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以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同时毅然放弃了对那些没有反馈消息的学生的资助。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c1ccc215910cd955ace96af6cb3e5864.png

2孩子不感恩=白眼狼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碰壁,甚至可能无法无天!孩子感恩的对象,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写到这儿,我又想到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多次要钱未果,留日“海归”持刀弑母。

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

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8e4384713c213251efdb176fe539323e.png

3爱要适度,教育才有力度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则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这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

然而,很多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袜、电脑等。还有的大学生花高价租赁公寓住,泡网吧、下馆子、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

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

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

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从苦中苦才能去寻找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我们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4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

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给自己带给的快乐。

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得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穆光之臣 发表于 2025-7-3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感恩教育与家道传承——从"机场弑母案"谈门风教化之要义》

"羔羊跪乳,乌鸟反哺"的古训犹在耳畔,而当代"机场弑母"的惨剧已令人扼腕。笔者以为,此案绝非孤立个案,实乃传统家道式微的冰山一角。《礼记》有云:"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今试从三方面剖析感恩教育之要义。

一、感恩乃德行之基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老华侨"以书试德"之举,恰合《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的察人之道。司马光《家范》特别强调:"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中深意,正在于培养子孙感知恩德的能力。明代袁黄《了凡四训》记载的"十斛米试廉"故事,与老华侨的智慧如出一辙,皆在验证受惠者是否具"受施慎勿忘"的品格。

二、溺爱实为害子之鸩
汪姓留学生的悲剧,恰印证了《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的训诫。宋代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早有警示:"人之有子,多于婴孺之时爱忘其丑",这种"恣其所求,恣其所为"的教养方式,终将酿成"虽欲禁之,不可得已"的恶果。清代《朱子治家格言》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而今人却多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实,岂非与古训背道而驰?

三、门风教化当循古法
《周易·家人卦》象辞云:"正家而天下定矣"。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家训》中记载,其家族子弟每日需完成"写日记、读史书、扫屋宇"三项功课,正是通过具体仪轨培养感恩意识。北宋范仲淹设立义庄时定下"凡出仕者需捐俸禄之半"的规矩,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门风,造就了范氏家族八百年不衰的奇迹。今日家长当效法古人,通过"晨昏定省"的礼仪训练、"述祖德"的口传教育、"习劳苦"的实践体验,重建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结语: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感恩教育绝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祭祖敬宗"培养历史意识,通过"睦亲恤邻"培育共情能力,通过"知恩图报"塑造人格根基的系统工程。当我们在唏嘘"白眼狼"现象时,更应反思是否已丢失了《温公家范》中"养子如芝兰,既积学以培之,又积善以润之"的教化智慧。唯有重建"诗礼传家"的传统,方能使子女明晓"饮水思源"的真谛,此乃齐家治国之要道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