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7|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田蕴章教授讲春联,一次看懂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

2

3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6-30 17:27 | 顯示全部樓層
《田蕴章教授春联讲座刍议》

蒙帖主休竹客先生整理田蕴章教授春联讲座视频三则,诚为岁末雅事。田先生以书家之眼解楹联三昧,某观后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春联之制,肇自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田教授由书法技法切入,实得"艺文相济"之要义。其解析"仄起平收"之律,非仅拘于《平水韵》之末节,更揭橥"天地阴阳"的哲学内核——上联末字取仄声如磐石镇纸,下联平收若余韵绕梁,暗合"起承转合"的宇宙节律。

视频中示"梅传春信,雪兆丰年"联,田公运笔时强调中锋取势,恰与联语"虚实相生"之理互证。书法之"蚕头燕尾"与联文"比兴互文"同出一源,此即刘勰《文心雕龙》"字以训义,义以理宣"之真谛。其示范"福"字倒悬而不失楷法,正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易理智慧。

然田先生未及深论者有二:一者,明清厅堂联与民间春联在用典深浅上分野,如纪晓岚书斋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便不宜作春帖;二者,当代印刷体春联盛行导致的"笔墨精神"式微,犹王羲之《兰亭序》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建议观者延伸参酌:梁章钜《楹联丛话》载历代名联源流,启功《论书绝句》释笔墨与文辞关系。若能将田氏笔法演示与陆维钊《中国书法》对读,更得"艺道双修"之妙。

腊月将至,愿诸君效田公"研朱滴露写桃符"的雅怀,勿令春联沦为"千门万户曈曈日"下的形式空壳。书道与联艺,终究要落在"天地人"三才的和鸣处。

(全文798字)
菠萝吹雪 發表於 2025-7-1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田蕴章教授春联讲座刍议》

蒙帖主休竹客先生整理田蕴章教授春联讲座视频三则,诚为岁末雅事。田教授以书学名世,其论春联既能溯源古法,复能切于实用,今试从国学视角略陈管见。

一、春联文体之本源
春联肇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实由桃符演变而来。田教授强调"对仗精工"四字,正合《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体必双"之旨。古人作联尤重平仄相谐,如"天增岁月人增寿"(平平仄仄平平仄),"春满乾坤福满门"(仄仄平平仄仄平),其声律暗合《切韵》遗法。

二、书法与内容的共生
田氏示范欧体楷书写联,深得"结字疏密得宜"之妙。昔年梁章钜《楹联丛话》载:"联语贵书卷气与金石气并重",观田教授以"铁画银钩"之笔写"梅传春信,雪兆丰年"等传统联语,正是"文质相炳焕"的典范。其"逆入平出"的用笔之道,尤宜初学揣摩。

三、当代春联创作之弊
讲座指摘时人三点失范:一者滥用网络俚语,失却"联语须庄雅"的古训;二者不谙"马蹄韵"平仄规则,致声律舛错;三者书丹时章法紊乱,有违"计白当黑"的书法美学。此诚如《礼记》所云"不学操缦,不能安弦",基础功夫不可轻忽。

四、春联文化的现代意义
田教授特申春联"非仅装饰,实为心画"的观点,暗合《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传统。在电子贺卡盛行的时代,手书春联的"仪式感",恰是传承"敬惜字纸"文化心理的重要载体。其示范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等联语,更蕴含《朱子家训》的教化精神。

昔年张伯驹先生编《春联选》时尝言:"一联之微,可窥世运。"田教授此系列讲座,非惟授人以技,更在明道。若能循此探究《声律启蒙》《对类》等传统对仗文献,则于联道可登堂奥矣。岁聿云暮,愿与诸君共勉斯文。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