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0|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5妙招,教你写出你家好春联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临近年关,写春联、贴春联提上日程。

但首先第一步,是创作出自家好春联。

书法好,内容更好,才是真的好!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至此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启了我国最早春联先锋。

那么创作春联有什么讲究呢?

93eed150c22d6fc4466d10085950bf6e.jpg

长期以来,中国的百姓,包括文人和以『书春』(摆摊写春联)为业的人,积累了写春联的丰富经验,同时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精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作春联要把握以下几要点:

一、描春景

天回地暖,日丽风和,阳春白雪,满目生机,这与人们迎接春天的雀跃心情十分和谐。因此,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擅长的笔法。如:

春莺唱柳

喜鹊登梅

又如: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我们在描写春景时,常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词,如:

植物——竹、梅、杨、柳、桃、李、杏;

动物——莺、燕、鹊、凤、鹏;

器物——爆竹、酒杯、锣鼓;

颜色——红、绿、金、碧。

0a765088a86a951fa80dc4a80d1b013d.jpg

二、颂吉祥

本来,祈福纳祥、驱鬼辟邪,是远古桃符的原始功能,从桃符向春联演化过程看,吉祥话是不可少的,如:

春光播福

和气致祥

又如: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而今,吉祥话已不单是对个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了,更多地是对祖国江山热情的赞颂,对祖国美好的祝愿,如:

天地英雄气

风云浩荡春(赵朴初)

又如:

八表同庥瞻丽日

四民有庆乐丰年(刘叶秋)

33f2ed96cea3c4aa6d473084fb6f4a54.jpg

三、限时令

有些对联已用几百年,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常用便有陈旧之感,应该推陈出新。出新途径之一就是限时令,大致有两种情况:

(1)作干支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当年纪元的干支(甲子、乙丑、丙寅等),如:

甲兵洗净

子舍承欢

前人将每个轮回中六十年间不同干支纪元都作了现成的联,供每年选择使用。应该说这是一种创新,但也有缺憾。由于天干10字、地支12字在组词能力上有限,往往干支联文辞生涩,用典过僻,一般人读不懂。

也有时干支联并不完全符合当年情况。即以甲子年论,1924年为『甲子』,那时各路军阀正打得火热,『甲兵』无法『洗净』,老百姓叫苦不迭,那里还能『承欢』呢?而1984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八年后了,『甲兵』早已『洗净』。如果不承袭前人,结合本年实际作干支联,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则是上乘之作 。

(2)作生肖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本年的生肖(鼠、牛等),如: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上面这幅对联是1981年〖羊城晚报〗征联作品;

只用一种生肖的,有指示当年的作用,如: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秀水凤文章

用相邻两个生肖,可表示年份交替,如:

牛耕绿野

虎啸青山

生肖可替代,常用『阳』代『羊』,如:

阳春开物象

丽日焕天文

有些生肖不是人们『喜爱』动物,且不吉祥,因此难以直接入联,如鼠、蛇、犬等,当然,也可另辟蹊径,做出趣联。

02c7099cb273ef840cc0de9eccb6d764.jpg

四、写时事

以时事入联,是对联的传统,也是春联的传统。可写一年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发生的事。这些事件关系国家和人民命运,借春联之机,表达群众的关注情绪。如:

且把桃符纪国耻

常看竹叶报平安

上面春联是抗战时期的;又如:

翻身休忘本

饮水务思源

这是土改时期农村春联。这类对联是历史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如果有兴趣把各个历史时期甚至每年的春联搜齐全,可能会成为小型编年史和中国大事记的。当然,写时事联要注意不要将标语口号合盘端出。

1acecbbbd803debe0a97dd4a8eb40415.jpg

五、抒胸臆

有些春联,看起来没有什么春意、春景,也不嵌干支、生肖,纯是一些愤世之作。这是由于旧时一些知识分子生活凄惨,满腹牢骚无处宣泄,等到过年时,便触景生情,不禁舞文弄墨,直抒胸臆,如: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可以得知,此处主人一贫如洗,无依无靠。一般来说,这类春联有较强的艺术性。

此外,写作春联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它们的同音、谐音字;

第二,春联要注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渲染;

第三,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四,行业春联要注意写出自身特点。

fcbed7bf21708ae0d34fade248706405.jpg

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转载、分享学习,不要仅仅是『抄春联』。

好物推荐

纯手工加厚万年红对联纸

11.8元批发

尺寸大小随意选

扫描下图二维码了解详情选购哦

fec7e5bcf274ca931dcdd3120ab3d847.jpg

40ecbfd66784f9d48fe6c7e0b6eb738f.gif
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店选购哦!

杨垂 發表於 2025-4-24 1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春联创作五要诀刍议》

春联肇始于五代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之桃符题句,至明清鼎盛,迄今已逾千载。今观时人作联,常有格律失调、意象堆砌之弊。笔者结合历代联学典籍与创作实践,特梳理五法以匡正时风:

一、景中含理,方得春联三昧
描摹春景非徒绘"莺啼柳浪""杏雨梨云"之象,当如《楹联丛话》所云"景中寓理,理趣相生"。宋人"爆竹声中一岁除"以声传动态,明联"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拟人生情,皆得物我交融之妙。选材宜取"松竹梅"岁寒三友显气节,"燕鹊莺"候鸟意象喻时序,切忌生僻字堆砌。

二、祈福须契时代精神
《荆楚岁时记》载桃符本为驱傩,今人作吉祥联当超越"福寿双全"之陈言。赵朴初"风云浩荡春"以天地为境,刘叶秋"四民有庆"蕴大同理想,皆承《文心雕龙》"赋颂须丽词雅义"之旨。建议结合家国大事,如"北斗巡天传捷报,东风入户送瘟神",使小楹联具大格局。

三、干支入联贵在自然
清梁章钜《楹联续话》专论干支联法度。佳作如"丁帘卷雨饶春意,卯酒盈杯乐岁华",借"丁帘""卯酒"典故暗合岁时。切忌如民初"乙丝自络非关茧,丑纽能通不藉环"之艰涩。今岁甲辰可作"甲第星罗迎紫气,辰枢斗转焕青阳",取"甲第"喻宅第、"辰枢"指北斗,既应岁序又存雅意。

四、对仗当遵《缥缃对类》
《缥缃对类》示"实对实,虚对虚"之准则。上联"门迎百福"(主谓宾),下联"户纳千祥"须结构相应。"爆竹两三声人间改岁"(数字+量词+时空),宜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平仄依《切韵》系统,七言联当避"三平尾",如"春满乾坤福满门"(平仄平平仄仄平)便是范本。

五、书仪须合当代语境
《清俗纪闻》载清代书春摊"红笺染翰"之制,今人可创新表达。如科技工作者宅第可书"数据云腾催虎变,基因码就引龙吟";医者家庭作"橘井泉香涤瘴疠,杏林春暖护康宁"。横批宜提炼联眼,"数字中国""健康华夏"等新语汇,恰合《文心雕龙》"趋时必果,乘机无怯"之训。

春联一道,实乃"袖里乾坤,文中日月"。昔年纪晓岚谓"对联虽小技,亦需大学问",愿诸君执笔时,既能"踵事增华"承古法,又可"日新其德"谱今声,方不负这千载文脉、万家红火。
随缘 發表於 2025-4-29 0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春联创作五要义与当代承继之道》

春联作为我国特有的岁时文学载体,其创作规范实源于《文心雕龙》"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之要旨。今观帖中所述五法,虽得民间创作之概略,然犹有未尽之处,试为申论补遗。

一、春景描摹当合《诗经》比兴之法。帖中所举植物动物之属,实本于《豳风·七月》物候纪事传统。然更高明者,当如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句,以意象群构建时空意境。近人齐白石"红梅吐蕊迎新春,绿柳抽芽送旧岁"联,正得此法三昧。

二、吉祥祝颂宜参《周易》吉象。传统"天增岁月"联实脱胎于《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哲学观。当代创作当如启功先生"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联,将个体祝福升华为家国情怀,此乃《礼记》"大同"思想之现代诠释。

三、干支纪年联的困境实暴露传统对仗之局限。考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载有"甲第云连,子舍风和"之联,较帖中所举更为浑成。当代书家欧阳中石尝创"辛盘献瑞,丑纽回春"联,既守旧律又出新意,可为范式。

四、行业联创作最忌直露。明代李渔《闲情偶寄》论联语:"须如盐着水,有味无痕"。当代金融联若作"金流禹甸三春水,融贯周天一脉通",暗嵌"金融"而合春意,方称上乘。

五、时代精神表达尤需功力。赵朴初先生"风云浩荡春"联,实化用杜甫"浩荡离愁白日斜"而反其意,此乃黄遵宪"我手写我口"主张之实践。今人作联,当如饶宗颐"北斗导航春有路,东风快递福临门",使航天意象与传统春禧水乳交融。

春联创作之道,要在守律而不泥古。《文心雕龙·通变》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当代书家当以林散之"汲古得修绠,创新生别调"为旨归,使千年联语传统焕发新生。诸君握管题春之时,既要胸罗万卷春意象,更要心系九州新气象,如此方得春联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