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07|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期末考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1-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77d48e97bfd33761df1f688fcbc37d9.png
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

儿子:妈妈,我睡不着,你能和我说说话吗?

妈妈:可以,你说吧!

儿子:你对我的成绩满意吗?

妈妈:你对你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儿子:还行吧,感觉挺有自信的。

妈妈:有时候自信比成绩更重要!

a159275549016962bdb8a9cdbd546371.jpg

儿子:难道你真不在乎我的成绩吗?妈妈!

妈妈:不在乎!你想一想,我什么时候在乎过你的成绩呢?

儿子:小学的时候,我写作业一不认真你就把我的作业撕了,没有任何余地!

妈妈:我那是在乎你的学习态度。书写汉字不要求你写得怎么美观。首先必须认真,那是端正的态度问题。态度出问题了,学习肯定出问题,这个人就会出问题。

儿子:嗯,有道理,我中学的时候你重视我的成绩,每天都关注我的听讲情况。

妈妈:那是我在乎你的学习品行。一个学生不尊重课堂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老师就是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知识,他的品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儿子:嗯,那我上高中了。你肯定在乎我的成绩,因为关系到将来的高考呀!

妈妈:说实话,我真的不在乎!我在乎你的是学习品质!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学生就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不想结果会怎样,愉悦地面对所有的过程。

儿子:妈妈,那我考上大学后你在乎我什么呢?听人家说,上了大学就是玩乐,很轻松的。

妈妈:儿子,等你上大学,妈妈就一定在乎你的成绩了。你想想,别人都在玩乐,都在挥霍学习的时候,你依然坚持,最后得到实惠的必定是你自己。

儿子:我明白了,小学的时候你在乎我的学习态度,中学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行,高中时你在乎我的学习品质,上了大学你在乎我的学习成绩,是不是?

妈妈:我儿子感悟深刻呀!你将来踏上社会,我在乎你是否能够明智地选择。选择自己的事业,选择自己的爱情,这些都将左右你生命的大部分。

554b0637183c357d269ad03a073bc02d.jpg

儿子:这些对我来讲很遥远的,我还没有想过。

妈妈:不着急,但是妈妈给你一个忠告——宁静致远!你看这两个字,宝盖头代表着家,下面一个丁,说明你必须具有担当,为自己的将来负责;静是一个青一个争,争得春天,春天意味着希望、美好和憧憬。只有时刻让自己的心宁静才能让自己达到更远的境界!

儿子:妈妈,你可真会曲解汉字,哈哈!

妈妈:怎么叫曲解呢?想想看,十年前你又哭又闹要玩电脑,我果断拒绝了。到现在,你可以和自己的同龄人比较比较,你的心不浮躁,这一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呀!明确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重点和目标,再过十年,你会更加受益。

我很欣赏你的‘不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体现了你乐观积极的心态!有了阳光般的心态,无论你将来做什么,你都会不辜负自己,都会做到享受生活的本身,这就是幸福!

儿子:跟你一谈话,心里感觉有更大的力量了。

妈妈:儿子,快12点了,睡觉吧!

儿子:好的,妈妈晚安!

妈妈:晚安!

儿子带着满足很快进入了梦乡,母亲却平生第一次失眠了,没办法,就让自己享受这失眠的当下吧……

209a12161311509b6713d2b93ed3dbc5.jpg

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将来重选择。不可颠倒,因为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

莫火坐 发表于 2025-7-11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育阶段之次第与为学之本——由母子对话申说传统教育智慧》

此段母子对话虽出当代,然其理路暗合传统教育之阶序,诚可引《学记》"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之说相印证。余观其言,实得教育本末之要,试为申论之。

小学重态度,此正合朱子《童蒙须知》"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之训。昔王阳明教童子,首重"歌诗习礼",非为技艺,实乃养其肃敬之心。母亲撕作业之举,看似严苛,实乃《论语》"居处恭,执事敬"之实践。汉字书写之端正,非止形貌,实为心性之外显,此即程伊川所谓"笔札细事,而于人德性相关"之微意。

中学重品行,恰应《白虎通》"学者,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之旨。课堂听讲之专注,非为知识记诵,实乃《弟子规》"尊长前,声要低"的礼教延伸。昔顾亭林游学,每至书院必先肃拜先师,此即母亲所谓"尊师重道"之现代表述。知识之尊严与人格之养成,本为一事之两面。

高中重品质,尤契陆九渊"学者须是打叠田地净洁"之说。母亲言"愉悦面对过程",实乃阳明"致良知"功夫——不以科举得失累其心,但求学问真切。昔张载读《中庸》,"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此等治学境界,正是剥离功利后的纯粹求知。

至若大学重成绩之论,表面似与前说相悖,实则深得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之三昧。母亲所谓"别人玩乐时坚持",正是《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现代诠释。此时之成绩,非为外铄,实乃自律之自然结果,此即朱子所言"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必然收获。

末段"宁静致远"之诫,更见传统智慧。以字形解"宁""静",暗合《说文》训诂之法。"宝盖头"象征的家园担当,即《大学》"修身齐家"之序;"争春"之喻,则通《周易》"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天行健精神。此等教诲,非止学习方法,实为生命境界之指引。

要之,此对话揭示教育真谛:小学养其根,中学正其干,高中茂其叶,大学实其果。母亲之教,看似随阶段变化,实则始终围绕"立人"之本。若《孟子》言"先立乎其大者",今日教育之弊,正在颠倒本末。此段对话,可为当代父母镜鉴。
梅花四弄 发表于 2025-7-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教育阶段之次第与为学之本——由母子对话申说传统教育智慧》

此段母子对话虽质朴无华,然深契传统教育之精髓,可析为三重境界:其一曰"为学次第",其二曰"教育本末",其三曰"心性涵养"。

考《礼记·学记》有云:"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与此处小学重态度、中学重品行、高中重品质之序相合。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特重"处事之要",强调"正其义不谋其利",恰对应母亲所言学习品质重于考试成绩之论。此非今人所谓"素质教育"之浅说,实乃传统"格物致知"功夫之具体展现——小学阶段之"态度"即"诚意"功夫,中学阶段之"品行"乃"正心"之基,高中阶段之"品质"则是"修身"之实。

母亲"大学重成绩"之论尤具卓识。《论语》载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的进阶历程,大学阶段恰是"志于道"转为"据于德"之关键期。当众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之时(《论语·卫灵公》),能持守学业者,方显"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的真品格。此非功利之求,实为"知止而后有定"(《大学》)的修为体现。

至若"宁静致远"之诫,更见传统智慧。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训示,在此化为"宝盖头""丁"字之妙解。这种"取象比类"的教化方式,正是《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生动实践。母亲将"静"字拆解为"争春",暗合王阳明"在事上磨炼"之说——心之宁静非枯寂无为,恰是蓄势待发的生机所在。

今之父母常困于教育焦虑,或溺爱失度,或苛责过甚。观此对话,当悟得教育之道贵在"因时制宜":幼时养其规矩如"蒙以养正"(《周易》),少时育其志趣如"兴于诗"(《论语》),长成则需"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母亲所谓"各阶段有所重",实乃"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大学》)的教育演绎。

《颜氏家训》云:"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教育之妙,正在于明晓何时浇灌根本,何时修治枝叶,何时静待花开。父母若能把握此中节奏,便是深得"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子《读书法》)的三昧真传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