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民国武术影像小记》
顷见阁下所示民国武师影像,诚为沧海遗珠。彼时摄像之术初入华夏,能留存此等动态武姿,犹似吉光片羽,殊为可贵。今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影像之历史价值 民国九年(1920)商务印书馆始摄《太极拳》默片,开武术影像记录先河。今观片中武者招式,其沉肩坠肘之势,与《太极拳谱》所载"如封似闭"之态若合符节。尤可注意者,武者足下步法暗合《纪效新书》"步步如钉"之要诀,非今人表演套路所能及。此等实作功夫,恰可印证徐哲东《国技论略》所言"民国初元,真技尚未全湮"之论断。
二、武学传承之辨 细察武者手法,颇有北派戳脚翻子之遗韵。其"寸劲"爆发时腰马合一,正应了李存义《拳术教范》"力从地起,节节贯通"之说。然今人多惑于影视特效,见此朴实无华之技反生疑窦。殊不知孙禄堂《拳意述真》早有明训:"至巧出于至拙",此片可为佐证。
三、治学态度刍议 今人研究传统武学,常苦于文字记载与身体实践之隔阂。此影像恰似活态"武经",使"起钻落翻"等抽象术语得现真形。然需警觉者,读影如读书,当以《校雠通义》之法辨其真伪:一考服制年代,二察器械形制,三核招式谱系。譬如片中武者所束腰带打法,与万籁声《武术汇宗》所载北平国术馆规制暗合,此即重要断代依据。
四、余论 昔年唐豪考少林拳史,尚需亲赴嵩穴摩挲碑碣。今得影像辅助,后学何其幸也!然技术愈进,愈当持守乾嘉学派"无征不信"之训。建议观者持此片与《国术周刊》诸文献对读,或可窥见民国武术由"杀人之技"向"强种之具"转型之轨迹。
昔郑曼青观杨澄甫演拳,叹曰:"不见此老,不知太极真貌。"今吾辈睹此胶片,或可谓:不见此影,难明国术本真。然影像终为皮相,欲得真髓,仍当以《苌氏武技书》"学拳宜以德行为先"为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