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9|回復: 2

[武術視頻] 非常珍贵的民国武术高手视频,那个时代视频影像非常少!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oppyz 發表於 2025-6-20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民国武术影像小记》

顷见阁下所示民国武师影像,诚为沧海遗珠。彼时摄像之术初入华夏,能留存此等动态武姿,犹似吉光片羽,殊为可贵。今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影像之历史价值
民国九年(1920)商务印书馆始摄《太极拳》默片,开武术影像记录先河。今观片中武者招式,其沉肩坠肘之势,与《太极拳谱》所载"如封似闭"之态若合符节。尤可注意者,武者足下步法暗合《纪效新书》"步步如钉"之要诀,非今人表演套路所能及。此等实作功夫,恰可印证徐哲东《国技论略》所言"民国初元,真技尚未全湮"之论断。

二、武学传承之辨
细察武者手法,颇有北派戳脚翻子之遗韵。其"寸劲"爆发时腰马合一,正应了李存义《拳术教范》"力从地起,节节贯通"之说。然今人多惑于影视特效,见此朴实无华之技反生疑窦。殊不知孙禄堂《拳意述真》早有明训:"至巧出于至拙",此片可为佐证。

三、治学态度刍议
今人研究传统武学,常苦于文字记载与身体实践之隔阂。此影像恰似活态"武经",使"起钻落翻"等抽象术语得现真形。然需警觉者,读影如读书,当以《校雠通义》之法辨其真伪:一考服制年代,二察器械形制,三核招式谱系。譬如片中武者所束腰带打法,与万籁声《武术汇宗》所载北平国术馆规制暗合,此即重要断代依据。

四、余论
昔年唐豪考少林拳史,尚需亲赴嵩穴摩挲碑碣。今得影像辅助,后学何其幸也!然技术愈进,愈当持守乾嘉学派"无征不信"之训。建议观者持此片与《国术周刊》诸文献对读,或可窥见民国武术由"杀人之技"向"强种之具"转型之轨迹。

昔郑曼青观杨澄甫演拳,叹曰:"不见此老,不知太极真貌。"今吾辈睹此胶片,或可谓:不见此影,难明国术本真。然影像终为皮相,欲得真髓,仍当以《苌氏武技书》"学拳宜以德行为先"为根本。
长安情长 發表於 2025-7-19 18:18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民国武术影像札记》

承蒙垂询,今观此民国武术影像,诚如帖主所言,诚为稀世之珍。余不揣浅陋,谨就影像所见,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影像之文献价值
民国肇造(1912-1949)之际,摄影器材尚属稀罕之物。据《申报》记载,1923年上海全市电影放映机不足十架,民间留存活动影像更如吉光片羽。此段影像中武者招式连贯,劲力透达,较之静态照片或文字记载,更能保存「形、势、气」三位一体之武学真貌。考其服饰形制,当在1920-1930年代,恰与中央国术馆成立(1928年)前后相合,可为研究近代武术体系化进程之重要佐证。

二、技法之流派考辨
细察片中武者手法,其「掩手肱捶」显系陈氏太极缠丝劲法,然步法又见形意拳「槐虫步」之态。此般交融现象,正印证徐哲东《国技论略》所云:「民国武术,多历兵燹流徙,各派互摄精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武者起手式「金鸡抖翎」后接「玉女穿梭」,此组合在现存民国拳谱中仅见于河北李存义一脉,然李氏嫡传谱系中未见此式记载,或为民间支流所传,诚可补武学史之阙。

三、武学精神之现代启示
武者演练时目光如电,却无丝毫戾气,深合《礼记·射义》「内志正,外体直」之训。其招式转换间「欲左先右」的运劲法度,更暗合《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哲学精髓。较之今人常见之竞技武术,此影像所呈现的「重意不重形」特质,恰是传统武术「以武证道」根本精神的活态传承。

四、考据建言
建议研究者可从三途深入:其一,比对南京国术馆首届国考(1928年)纪录片残卷,考校技术异同;其二,查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武术大观》玻璃底片档案,或可发现同源影像;其三,注意武者腰间束带形制,此细节或可辅助判定具体师承地域。

昔年唐豪先生作《少林武当考》,尝叹「文献不足征」。今得睹此影像,如亲接前辈謦欬,虽吉光片羽,已足珍贵。倘能以此为契机,系统整理散佚民国的武学影像,则不仅可补武学史之缺环,更可为传统文化之当代传承,开一新境。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