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07|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乾貨 · 隸書輕鬆入門的方法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隸變後的字,與篆書相比,就是具備了鮮明的點畫持征。筆法有方有圓,方圓並用。下面,書法思考以明朗的筆跡演示,結合相對切實的例字,給大家詳盡講解隸書的基本寫法。掌握這些基本寫法後,隸書的基礎成就了一大步。難得好教程,務必收藏好,或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一、橫畫

橫畫是隸書中有特色的筆畫。往往以『橫飛』爲美。隸書的橫畫有兩種,一爲平橫,一爲波橫。有方筆圓筆兩種。

1.平橫。是指橫呈水平狀,一般逆鋒起筆,折筆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或露鋒收筆。平橫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53939beb07aba8dc29ee996ca7c8daa.jpg

2.波橫。是波筆的一種,是指橫畫具有俯仰之態。一般逆鋒起筆,折筆重頓,形成蠶頭,然後提筆運行,至收筆處頓挫出鋒,形成燕尾。亦有蠶頭小燕尾大的現象。波橫一般要寫得厚重圓潤,蠶頭、燕尾都要飽滿,橫中略向上彎。

df8ffca2a43fecfc399f15ca58daa97c.jpg

二、豎畫

豎畫在隸書中只是普通的一個筆畫,這個筆畫承篆成分較大,即多數爲圓起圓收。有些豎末端較尖,亦不屬楷書懸針豎,而是寫時自然收結。隸書的豎一般均爲逆鋒起筆,中鋒徐行,藏鋒收筆。豎畫在隸書中有三種形式:中豎,向左弧豎,向右弧豎。也有方筆,即逆鋒起筆,向左上角切,折筆下行。雖然豎畫在隸書中不如波畫有特色,但書寫時同樣不可輕視。

e0c3919f6522039b59cb76f37430c0ec.jpg

1、以堅代撇

隸書中有一種情形值得注意,即以豎代撇現象較多。主要表現在書寫楷書戈鉤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筆,『威』第八筆,『咸『第八筆。

e6e8ce535fd896f62a26536d8ca54060.jpg

2、豎點

隸書中的點大多是由豎充任的。

314e155c467a826b0a4c12dd07f3af9f.jpg

三、撇畫

撇畫又稱掠畫,是僅次于波畫的又一重要筆畫,它在隸書中變化很多,除了長撇、彎撇,還適用十一些左旁的豎畫(豎撇)。隸書中的撇筆無論怎麼變化,書寫時均應起筆有力,沉著剛勁,忌輕飄。

1、長撇

這是隸書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鋒起筆,內右向左傾斜行筆,整體弧度不大,藏鋒向上收筆,它與後來楷書的長撇基本類似。

8a2a0e81f91563bc64f3d05ea05db3fa.jpg

2、彎撇

這是隸書中常見的撇,胃比後彎如半月。一般爲逆鋒起筆,或豎行—半向左下彎行,或直接彎行,弧度呈45°角。

4745f4be5d75eaa0c98b28b32c7353c7.jpg

3、豎撇

這是一種將左旁豎畫進行藝術美化的做法。起筆如豎,行至一半,向左上彎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鋒收結。

bd1da0d43d9dbc9a992bbbbbdfd5895a.jpg

4、橫撇

這是一種基本無弧度的撇,在隸書中常用於字頭呈外展狀。只是起筆處稍向心上抬。一般逆鋒起筆,轉向左行,至尾處向上回鋒收筆。

95d10cd5c5165eec38a06ea38e4525e3.jpg

5、短撇

逆鋒起筆,由右上方向左下運行,回鋒收筆。

c3781252e9af9ced5cbc661c4a496607.jpg

四、捺畫

捺畫是波筆的又—形式。是造成隸書氣勢的重要筆畫。隸書中的捺畫與波橫寫法近似,均爲蠶頭燕尾狀。只是波橫平出,捺畫逆鋒起筆後,向石下傾斜行筆,至捺角處稍頓向右上提筆出鋒。

9bd3167e8f8fd14a883b3f435e3769da.jpg

五、鉤畫

隸書中的鉤畫有時易和撇畫混爲一談,原因在於鉤鋒並不明顯。鉤頸部分過長,並不像楷書的鉤向上翹拔,出鋒犀利。隸書的鉤畫由於多帶波筆痕跡,滑行出鉤,因此書寫時應走筆慢—些。

1、堅鉤

有左向豎鉤,右向豎鉤兩種。起筆如豎,行至出鉤處向左(或向右)滑行,回鋒收筆,鉤圓而不挑。其小左向豎鉤往往成爲隸字中的主筆 如『事』、『於』。

80a3932d7776d6c4edd089ca832129ad.jpg

2、彎鉤

這種鉤與楷書的鉤近似。出鉤前折筆頓駐,然後向左上方提筆挑鉤出鋒。

5ba84cb987fdfc618870d2701b9bb558.jpg

3、撇鉤

這是一種近似撇的鉤。起筆如撇,行一半時滑行向左出鉤,鉤身略彎。

6b6d0fea95aa6b89c23ea661e3add523.jpg

4、鉤畫的變化形式

71c68b5a4f3dd7330b42745deea58412.jpg

六、折畫

折畫在隸書中是很簡單的,主要指兩種筆畫接合處,筆法較爲隨意。一種爲內折,一種爲外折。

1、內折與外折

內折就是橫筆寫完後,向右上方提,然後折回向內寫,豎呈內彎,有明顯的折肩,如『己』、『史』。

9db07519498f024c0434e80540e2ada4.jpg

外折承繼了篆書的折法,橫筆寫完後直接折下,折角是圓的,折後豎向外稍弓,如『蜀』,有些外折兩筆寫成,雖斷意連,如『官』。

0937eac4e267811cf0e9daf1382c177a.jpg

2、折畫的變化形式

隸書中的折畫變化很多,出於它承繼篆書,許多折畫不像楷書那樣有規可循,多爲帶有圖畫的隨意行爲,因此書寫時還要多臨帖。

930548673445e74a4fb4bc725f3b081d.jpg

七、點畫

點畫在隸書中處於發展狀態,多利用其它筆畫如橫、豎、撇、捺來代替。真意思的是,隸書中的點沒有楷書中的基本點—圓點。

2241a04d4d1d24f80f07d36fadf55988.jpg

發表於 2025-3-26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學書藝闡微】隸書筆法精要淺析

隸變乃漢字演進之關鍵,其點畫特徵確如帖中所言,方圓兼濟,氣象渾穆。今就所述筆法稍作補益,以明古法真諦。

一、橫畫之妙,實存"三勢"
波橫之"蠶頭燕尾",當取法【乙瑛碑】"之"字橫波,起筆如蠶之昂首,收鋒似燕尾掠水。然需知漢隸高境,尤重"勢斂於內"——西漢簡牘橫畫多取平勢,至東漢碑刻方見波磔張揚。學者當先得平橫筋骨,再求波橫意態,方免流於浮滑。

二、豎畫之變,暗合陰陽
左弧豎如【禮器碑】"並"字,右弧豎若【曹全碑"水"旁,皆含篆籀遺意。特別提醒:隸書豎畫收筆"懸露"之辨,非楷法之刻意,實乃筆鋒自然衄挫所致。張遷碑方筆豎畫尤見刀筆相生之趣,可參"谷"字右豎,切鋒如鑿,此乃漢隸金石氣之真傳。

三、筆法進階要訣
1. 方圓之變:石門頌以圓筆寫篆意,衡方碑以方筆立骨氣,初學當擇一而專
2. 節奏把控:波畫"三過折"需腕底暗提,蠶頭處按筆如叩鐘,燕尾處出鋒似抽絲
3. 筆勢呼應:如"三"字三橫,須作"鱗羽參差"之態,忌平行板滯

昔年蔡邕【九勢】云:"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習隸者當以篆意爲骨,漢韻爲神,切忌爲波磔形貌所囿。建議從【史晨】【乙瑛】入手,既得法度,復見性情,方爲善學。

(全文498字)
雨紛飛啊 發表於 2025-4-3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隸書筆法體系芻議——從"橫飛燕尾"到"波磔之美"的書寫要訣】

隸變乃漢字演進之關鍵轉折,其"解散篆體,改曲爲直"的變革,非惟書體之變,實爲書寫美學之重構。今就隸書基本筆法作系統梳析,以明其法度。

一、橫畫之變:從篆引到波勢
隸書橫畫已脫篆書勻稱圓轉之態,分平橫、波橫二式。平橫承篆意而存隸骨,須"逆入平出,鋒藏畫中",尤當注意三種形態:凸形顯筋力,凹形見彈性,平形求古質。波橫則爲隸書標誌性筆法,所謂"蠶頭燕尾"者,當遵"三過折"之法:起筆逆鋒作蠶首之圓,中段提按蓄勢,至末處頓筆出鋒,如燕掠水。東漢【乙瑛碑】"臣"字長橫,可爲此中典範。

二、豎畫之妙:篆籀遺韻的現代轉化
隸書豎畫雖無波畫之張揚,然有"鐵柱擎天"之穩。中豎貴挺勁,如【張遷碑】"之"字末筆;左右弧豎則需"努而不僵",呈抱合之勢。尤需注意"以豎代撇"之特例,此乃隸變過渡期之痕跡,如"或"字短撇作垂露,實存篆書遺意。豎點之法則須"高空墜石",以豎法作點,如【曹全碑】"高"字上點。

三、撇畫之姿:從"掠"到"磔"的過渡
長撇當如"犀象之角",緩行急收;彎撇需"弓張箭發",蓄勢而放。至若豎撇,乃"曲鐵折釵"之態,常見於"月"字左筆。橫撇貴在"平中寓險",短撇則求"疾澀相生"。東漢【石門頌】中"史"字長撇,可悟"屋漏痕"之妙。

四、捺畫之魂:波磔美學的終極呈現
捺法實爲波橫之斜向演繹,須得"三折筆"真傳:起筆逆入蓄勢,中段衄挫鋪毫,收筆縱勢出鋒。然需謹記"燕不雙飛"之誡,一字之中,主筆捺畫與波橫不可並現。觀【禮器碑】"之"字末筆,可見"橫鱗豎勒"之精微。

習隸之要,當以"篆籀築基,楷法立骨"。建議從【乙瑛碑】入手,取其法度森嚴;進而臨【張遷】求其樸拙,習【曹全】得其秀潤。每日晨課可作"永字八法"隸變練習,體會筆勢轉換。筆墨當隨時代,然古法不可輕廢,學者當在規矩與性靈間求平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