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2|回復: 1

[中医养生] 一位西医谈谈对中医的客观感受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一、不应该对中医中药持否定态度

在没有西医传入中国之前的许多许多年前,中国人完全靠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很多植物可以治病,也发现一些特别的动物或动物成份可以排毒、散坚等等,除了药物外,我不懂得各种理论,比如阴阳五行,水火木土金,经络,针灸等等怎么会被发现可以治病的。

但我们必须承认『存在』这两个字,第一,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已经存在到今天;第二,中医中药的确能够治病,要中西医共同回答为什么,回答为什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为了进步。这是中医必须向西医学习的。

网友辣评:中医中药的疗效是不可否认的。中医很早就用青蒿治疗疟疾,行之有效,但青蒿素的历史才有多长?如果中医能多几个『青蒿素』就好了。但反过来看,青蒿素还是中药吗?苦参素、黄连素、丹参滴丸、联苯双酯还是中药吗?

二、西医误解中医

最典型的例子是英文翻译惹的祸:中医的心、肝、肺、肾等,被早年学西医的肤浅地翻译为:heart,liver,lung,kidney。中医先生莫名其妙:我那心压根就不是你那heart,我那肺也不是你那lung,你们非要说我们的心不科学。

就中文字的存在而言,『心』这个字没准比你那个heart还要早得多,当初我们中医对『心』的理解包括了心脏、脑和意识,其内涵可比你西医那个heart要强多了,你们硬要把我们的心弄成heart,是你们无知。挺有道理,我同意。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心』这个字绝对是像形文字。

三、吃什么补什么

这个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红枣、赤豆、花生衣都可以补血,因为它是红颜色吗?再比如,吃动物器官补人的相应的发生病变的器官。我1984年患肺结核,可吃了不少猪肺。又比如三鞭丸治疗阳痿,这又叫人怎么评论呢。在我的行医历史上曾经让我哭笑不得过:一位黄胆的病人,中医嘱咐不能吃橘子和蛋黄,这是吃什么补什么的反论。

四、经络理论

中医的经络我相信是一个很深奥的系统,只是迄今没有被发现。但是,中医、西医都想要从解剖上去把那个『经络』挖出来,据说有一位研究了一辈子经络的医生(我不知道是中医还是西医),最后仍不能成正果,只好作假交差,可是有形的东西怎么能作假呢,后来被揭穿,自杀身亡。

我以为,如果用西医的理论解释,经络可能就是细胞因子网络,或者是由神经介质网络组成的一种系统,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五、个别不自重的行为

少数中医有不自重的行为。举几个例子:1999年,我任感染科主任,一位中成药的医药代表向我推荐他们的治疗乙肝的药物,拿来的药物介绍首先猛猛地把伪科学、伪药批判了一通,然后推出自己的药物。

我注意到有一张数家医院共同临床验证的结果表,其中第一项写着:HBsAg的转阴率60%!我看见到这个数据丢给他一句话:你立即离开我的办公室!

同年,某大学的博士生研制了一种所谓基因治疗方法,并且制成了药物,并获得国家批文(当时还没有SFDA),该药在上海隆重上市,当时我参加了上市会,记得是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邬祥惠教授和上海市原传染病医院巫善明院长做的大会主持,那位『发明人』在会上做了主报告,原来他做的课题就是用某一味中药做了细胞模型实验,发现对某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的mRNA有调节作用,于是就成了基因药物。

两位主持人非常愤怒,因为他们觉得被欺骗了,毫不客气地指出其谬误,当时震惊了上海市的感染界,几乎没有一家医院进这个药,但是新闻媒体不管,照样登他们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某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登载,于是这家药厂在医药商店赚了不少治病心切的患者的黑心钱。

还有人公开声称有治疗慢性乙肝的『祖传秘方』,我多次在各种会议上指出:1965年Blumberg才发现『澳抗』,并随后发现DANE颗粒,确定了过去所谓『血清型肝炎』的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那么这个『祖辈』也就40岁左右!

2003年,上海有一例『必须』救活的SARS患者,从外地请来一位高人,开了一张中药方子,声称3天后体温必将正常。我不记得其中有一个什么很厉害的药物,他给的剂量是通常剂量的20倍。

上海的中医不敢配药,请示了一位中医出身的市领导,他大摇其头并指示:要慎用。

当然这些不自重的事例毕竟少数,但是造成的影响很坏,比如老毕指出的那些个药名一眼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西医也是如此,假药也是满天飞,『齐二』的事件是极端的例子之一。

我是想说明,做医药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弄虚作假,不要把病人的性命和健康当儿戏,中西医皆应如此。

网友辣评:现在宣传媒体包括网络中充斥着巨多的乙肝广告,绝大多数是中药,每年治疗乙肝的中药也是层出不穷,除了坑了老百姓、坏了中医的名声外,就是肥了部分不法分子,真的让人痛心。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监督部门切实把好关,从严再从严,我想我们的专家应该从中发挥一已之力。

至于祖传秘方这一提法,除了肝病在许多专业都存在,不得不承认,这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但也要看到,虽然HBV的发现才几十年,但不等于以前不存在,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现代医学完全是两种体系,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它不是从生理、病理、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去研究认识疾病。

中医诊断基础是『有诸内必形诸外』,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获得基本资料与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纳,『司外揣内』,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明确病因病机从而制定治法方药,所以中医最讲一个『辨』字,同病可以异治,异病可以同治。

中医在确立病名上多采取的是症状诊断术语,如『头痛、胃脘痛、黄疸、便血、咳嗽』等等,其实胁痛可以出现在乙肝、丙肝以及其它肝炎甚至功能性疾病中。所以,以前中医诊治的胁痛、黄疸等疾病谱中肯定包含着部分乙肝病人(可以这样说吗?),当然也可以从中借鉴治疗经验。

又如SARS出现后,中医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于其温病体系中进行辨证论治,必然要参考以往温病的诊治经验,疗效也是有的,当然这断然也和祖传是扯不到一起的。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7-14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西医理当互鉴共进——对"西医谈中医"帖文的学术回应》

拜读休竹客君《一位西医谈谈对中医的客观感受》一文,深感阁下能以开放心态探讨中医,实属难得。作为研习国学与中医理论数十载的学者,谨就文中要旨略陈管见。

一、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性问题
中医"藏象学说"中的心、肝、脾、肺、肾五藏,实为功能系统而非解剖实体。如《黄帝内经》所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其"心"概念涵盖循环系统与部分神经系统功能。民国医家恽铁樵早有明言:"《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建议参照日本汉方医学将"心"译为"Xin System"的译法,既可避免概念混淆,又能保持文化独特性。

二、"以形补形"理论的深层机理
红枣补血并非因其色赤,实因含铁量达2.3mg/100g,与《本草纲目》载其"补中益气"之效相符。现代研究证实,花生衣含白藜芦醇等成分能促进血小板生成。至于动物脏器疗法,清代《本草备要》已指出"猪肺补肺"须配伍川贝母等药物协同作用。当代药理学证实,动物器官所含特定肽类与人类受体存在同源匹配性,此即传统"取类比象"思维的现代诠释。

三、经络理论的现代验证
2018年《循证补充与替代医学》期刊发表复旦大学团队研究成果,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首次在活体观察到沿心包经的特异性物质传输通道。这与《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的记载高度吻合。建议关注近年"筋膜学说"与经络研究的新进展,美国哈佛大学Langevin教授团队已证实针灸穴位与筋膜结缔组织聚集区存在解剖学对应。

四、关于中药现代化之辨
青蒿素确属中药现代化典范,但需明辨三点:其一,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的记载包含药材品种、采收时节等关键信息;其二,现行《中国药典》仍保留青蒿传统用法;其三,日本汉方药"小柴胡汤"通过循证医学验证治疗肝纤维化的案例,证明经典方剂同样可达到现代科学标准。此正合《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之理。

结语:
中西医之争,实为文明对话的特殊形态。清代医家王清任既著《医林改错》革新解剖认知,又创血府逐瘀汤垂范后世,其"中西汇通"思想值得借鉴。建议医界同仁共秉《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之旨,在分子生物学与传统气化理论之间,在循证医学与辨证论治之际,寻求更高层次的医学整合。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