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6|回覆: 2

[家庭教育方法] 這4個明顯信號告訴你·孩子將來不會孝順,父母趕緊糾正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8-1-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段時間,有一個帖子火了,『我這麼優秀,爸媽根本配不上我』......

事件的小主人公成績優秀,全班第一,圍棋、奧數、輪滑等業餘愛好也是樣樣精通。於是,他開始各種嫌棄父母,認為自己足夠優秀,而沒什麼錢,只開得起十幾萬日產車,當同學都拿着iPhone7,卻只給自己買了兒童手錶的父母配不上自己。

甚至還用一句話總結:『我努力優秀,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你的天資是誰賦予的?你的優秀是誰成就的?你能平安長大是誰的功勞?這真是一場『兒嫌母醜、狗嫌家貧』的真實鬧劇。

這個總考第一的孩子有着怎樣的價值追求?

他一定從小就是父母寵愛的寶貝兒,父母的驕傲,眾人誇讚的對象,或許他未來會擁有令人羨慕的人生……可是,他註定難以成為孝子!

想必沒有任何一位父母會希望孩子成為高能力而不孝順的人。

百善孝為先,中國是最重視孝道的民族。古時為官,有兩種『官方渠道』,一是考科舉,二是舉孝廉(從群眾中舉薦孝順的人當官)。為官者,必須勤政愛民,心懷天下,而孝是仁義道德的基礎,連父母都不尊敬的人,怎能指望他敬愛百姓;連父母都不感恩的人,怎能指望他恩澤蒼生。

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家庭的物質條件日益豐富,養兒防老的說法也已經沉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於是,很多父母都有了這些說法:

『孩子,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

『寶貝,為了你我們可以犧牲一切!』

『你就只負責好好學習吧,其他事情都讓媽媽來!』

……

他們以為這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卻不知道一直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隨心所欲,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父母的某些行為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不孝順。他們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成材了,卻忽略了教導他們要孝順。

如果發現孩子有下面這4種行為,父母就需要及時引導了!

580162ee81e299b6bd8c4d0b5803e81f.png

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這是孩子不孝順最常見的表現。

因為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的緣故,所以家長們就會對他們百依百順,爺爺奶奶也很寵他們。偶爾地一次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頂撞父母,隨心所欲。

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言語上,他們沒有對父母起碼的尊重和客氣,甚至完全故意和父母反着來,父母說東,他們就非說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讓父母生氣。

當然,這並不是說孝順就是要對父母百依百順。

當孩子開始頂撞自己,父母們就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有些地方做的不好。

如果真的是孩子開始耍小性子了,父母就要開始引導孩子,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一談,多問問他們為什麼不開心,為什麼唱反調,耐心的指導他們,擺正心態。

73025f07474553de99827f248b2fb2f8.png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孩子飯後推開飯碗就去看電視或去玩了,父母則忙碌着收拾碗筷;

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留給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

孩子生病,父母便細緻入微地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甚至視而不見……

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習慣了接受家人給予的關懷與愛護,會認為家人對自己的愛是天經地義的,卻不知道如何去愛家人、孝順身邊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可以從這幾點着手:

  • 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 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 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27b45e14ada59330f91ef06a285d8cf5.png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好吃的、好玩的當然應該全部歸自己才對。所以凡是家裡出現的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

其實這也是不孝順的一種表現。

父母是出於他們對我們無私的愛,才心甘情願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我們。反過來,如果我們像父母愛我們的那樣愛他們的話,是不是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做呢?

事實上,孩子驕縱慣了,非但不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讓給父母,反而毫不謙讓的霸占那些東西。

很多人只要餐桌上出現了自己愛吃的菜,就不許任何人動一下筷子;

有了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就不准任何人動一下遙控器;

有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連父母碰一下也不允許。

眼裡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這哪裡算得上是一個孝順的人呢?

1c38273de5f1f4aadd0b4312266c621b.png

現在很多的孩子盛氣凌人,一點都說不得!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當你說他一句,他愣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還把錯怪在家長身上,多說兩句,地上撒潑打滾讓人沒有辦法。

這類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一切都是父母的溺愛慣出來的。如果不及時改正,長大後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

當孩子有以上行為時請對孩子加以指導,不要有『小孩子不懂事,長大了就孝順了』之類的思想。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孝順的孩子是從小滿滿培養出來的,別指望着他能在18歲時一夜之間大徹大悟,放縱,只會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父母很多時候只想着怎樣讓孩子變優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

一個從小能做到孝順父母的孩子,他的運氣一定不會差,未來一定會美好。

陸行 發表於 2025-6-7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孝道不彰之徵兆與匡正之道】

觀今之世,孝道式微,稚子驕縱,實乃家教之失。昔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今見稚子以才傲物,以能輕親,此非獨子女之過,實為父母教養失序所致。試析其征,當有四端:

其一,驕矜僭越,不知敬畏
【孝經】開宗明義:"夫孝,德之本也。"今有稚子名列前茅便藐視父母,此乃"才勝德謂之小人"(【資治通鑑】語)。昔黃香溫席、陸績懷橘,皆以神童之資行孝悌之事。父母當教子女明"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之理,曾國藩所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足為鏡鑒。

其二,物慾橫流,忘本逐末
【禮記】言:"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今孩童攀比手機、汽車,實為家風不嚴之兆。司馬光【訓儉示康】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父母當以"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論語·子罕】)教子,昔陶母截發延賓、范仲淹啜粥苦讀,皆示子孫以重德輕物之道。

其三,言辭悖逆,尊卑失序
【弟子規】曰:"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今孩童頂撞成習,恰如【韓詩外傳】所警"樹欲靜而風不止"。程門立雪、子路負米之典,皆顯"色難"之孝。父母當立家規如朱子【童蒙須知】"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不可縱容"小霸王"之態。

其四,獨享其成,不知感恩
【孟子】言:"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今有父母宣稱"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此乃"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昔孔鯉過庭受訓、孟母三遷擇鄰,皆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戰國策】語)。當教子女如王祥臥冰求鯉,體念親恩。

匡正之道,當以三綱為本:
一曰 明倫常,依【白虎通義】"父子有親"之義,重建家庭禮序;
二曰 立規矩,效法【顏氏家訓】"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嚴戒溺愛;
三曰 重身教,踐行【溫公家范】"以正率下",父母先行孝道。

昔舜帝孝感動天,閔損蘆衣順母,皆顯至德要道。今人縱有萬貫家財,不若教子有方。願天下父母謹記【格言聯璧】"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之訓,莫使明珠蒙塵,方為真慈真孝。
戴改 發表於 2025-7-18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孝道不彰之徵兆與匡正之道】

開篇明義
今觀網帖所述"兒嫌母醜"之事,誠為孝道衰微之警訊。【孝經】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童子以才傲親,以物薄恩,此非獨童蒙之過,實乃教養之失也。筆者不揣淺陋,試析其徵兆四端,並溯先賢之訓以論匡正之道。

一、不敬親長,言語僭越
【禮記·內則】言:"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今童子動輒頂撞父母,此乃"色不順"之過。昔子路負米百里奉親,顏回簞食瓢飲而敬親不衰,皆明"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孝經】紀孝行章)之理。父母當以【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為訓,若見子女辭色倨傲,宜即刻正其容、肅其聲,不可因溺愛而縱之。

二、慕物輕恩,心無感念
童子以"父母僅開日產車"為恥,此即【朱子家訓】所戒"見富貴而生諂容者"之態。東漢黃香九歲溫席,陸績六歲懷橘,皆在貧寒中顯孝心。司馬光【訓儉示康】云:"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父母當教子女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可效法范仲淹"斷齏畫粥"故事,使知物力維艱,更當體念親恩似海。

三、獨享其樂,不恤親勞
"家中好吃的都是你的"此類言語,實違【袁氏世范】"幼勿獨食"之訓。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昔老萊子七十戲彩娛親,王祥臥冰求鯉,皆在尋常處見真情。父母宜令子女分擔家務,使其知"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詩經·小雅】)之義,日常飲食必先奉親嘗,方合禮法。

四、矜才自傲,德業分離
童子言"為脫離原生家庭而優秀",此乃捨本逐末。【論語】載:"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才學如無德行根基,猶若浮萍無根。北宋蔡京書法冠絕而遺臭萬年,明代嚴嵩詩文卓然卻禍國殃民,皆足為戒。父母當以【顏氏家訓】"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為喻,使子女明德業相濟之理,更須以身作則,晨昏定省,示範孝道。

匡正之道
1. 養敬並重:依【大戴禮記】"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之序,首重培養敬畏之心。
2. 習勞知恩:循【曾國藩家書】"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之法,使知行合一。
3. 家訓立規:效【錢氏家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之格局,破除功利之心。
4. 以文化人:常講【二十四孝】中"董永賣身""孟宗哭竹"等故事,潤物無聲。

結語
【韓詩外傳】有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道之教,非為父母計,實為子女立身之本。今之父母若只重才藝培訓而忽品德涵養,猶似雕梁畫棟而地基不固。願天下父母以"首孝悌,次見聞"為序,使子女成器更成人,則家門可興,世風可淳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