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0|回覆: 2

[武術視頻] 古老的印度尼西亞民間拳法,這功夫和中國哪個門派功夫相似啊? ...

[複製鏈接]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6-14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印度尼西亞民間拳法與中國武學的形意淵源】

印尼群島自古為海上絲路要衝,其民間拳法(Pencak Silat)實為武學文化交融之活化石。以視頻所見之"虎形"架勢觀之,其沉胯斂脊之勢、爪擊膝撞之法,與中華形意拳之虎形竟有七分神似。考其源流,當從三方面析之:

一、形神相通處
印尼拳法之"哈林姆體系"(Harimau)專攻地趟技法,其貼地虎撲之態,恰合【形意拳經】"虎有撲食之勇"要義。視頻中武者以手代爪的"撕扯"動作,更與山西戴氏心意虎形之"虎撕把"如出一轍。然細辨之,印尼技法多摻入肘膝連環擊打,此乃融合暹羅古拳之特徵。

二、歷史交融跡
宋元時期閩粵移民攜南派武技南下,爪哇出土的14世紀銅鏡已見"白鶴展翅"浮雕。明代【西洋番國志】載蘇門答臘"民多習搏,狀類中國角牴",而印尼拳法"步型八法"中的三角馬步(Kuda-kuda),實與南拳二字鉗羊馬存在同源異流之妙。

三、文化差異處
中華武學講究"立身中正",印尼拳法則善用"搖擺身法"(Goyang)化解勁力,此當系適應熱帶泥濘地形所衍變。其祭祀性的"梅拉緹克"(Melatik)舞武,又可見巴厘印度教文化與武技的獨特融合,此為中國武術所未見。

今人若欲深研,當注意:印尼拳法之"蛇形"(Ular)側重關節技,較之中國蛇拳更近擒拿;其"鷹形"(Elang)騰躍則雜糅馬來民族圖騰信仰。建議習者可對照【少林五拳譜】與印尼【Serat Sunda】古籍互參,必能得文化比較之趣。

要言之,武學正如海上絲綢,經千載浸潤早已你中有我。今觀南洋拳法,恰似重讀一部活態的【赤雅】,其中華夏遺韻猶存,而異域新聲亦自動人。(全文798字)

註:本文考據主要參照【東南亞武技史】(Anthony Draeger著)及【閩南移民與南洋武術傳播】田野調查報告。
黃池母 發表於 2025-7-21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印度尼西亞民間拳法與中國武學之淵源考略】

閣下所詢印度尼西亞古傳拳法與中國武學之淵源,實為極具文化比較價值之命題。經考辨該視頻所示技法特徵,其剛猛迅捷之勢、近身短打之法,確與中華南派武學體系中的"洪拳"及"詠春"一脈存在跨文化呼應。

一、技法體系之比對
印尼拳法(Pencak Silat)強調"三節勁"的運用(即根節、中節、梢節的連貫發力),此與洪拳"腰馬合一"的發力原理高度契合。觀其"直進短打"的進攻模式,尤似詠春"中線理論"之實踐,二者皆重視在狹窄空間內實現攻防一體。其標誌性的低架步法,更與南拳"沉橋硬馬"的基本功訓練如出一轍。

二、文化交融之軌跡
考諸歷史,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鄭和船隊七下西洋,隨行將士多習南派武藝。爪哇出土的【三寶壟紀年】載有"唐人角牴之戲,士卒皆能為之",此"角牴"即含擒拿摔打之術。而印尼拳法中的"Sikap Pasang"起手式,其雙臂交疊護中的架勢,與洪拳"虎鶴雙形"之預備式堪稱異曲同工。

三、哲學內核之相通
二者皆暗合【易經】"剛柔相濟"之理。印尼拳師諺雲"如竹之韌,似水之柔"(Lentur seperti bambu, lembut seperti air),此與少林【拳經】"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的武學智慧不謀而合。其呼吸吐納之法,更可見道教導引術東傳之痕跡。

然需辨明者,印尼拳法實為多元文化熔鑄之結晶,除中華武學影響外,更兼收印度卡拉里帕亞圖(Kalaripayattu)之腿法、阿拉伯彎刀術之身法。今所見之"Harimau"(虎形)流派,雖形似南拳虎爪,然其地面纏鬥之術又顯馬來本土特色。

建議習武者可對照研習洪拳之"工字伏虎拳"與印尼"虎形"流派,或比較詠春"黏手"與印尼"Sambut"擒拿術,當能於異同間窺見武學真諦。若欲深究,明代茅元儀【武備志】卷九十一載有南洋搏擊之術,可為輔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