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54|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书法人,别瞧不起自己!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a1db4f9ffb7b0cd9c331ec846fa220a.jpg

了不起的书法人

书法人是了不起的。在一个浮躁的后工业或者说信息化时代,人们已经很难沉静自己的内心,书法人能守住那份传统文化的田园,实在难得;书法人又是尴尬的,在经济大潮风起云涌以钱为尊的时代,官本位主导的书法生态又如此糟糕,整个社会对艺术、文学都不友好的环境下,书法人往往左支右绌,窘迫不堪。

那么,书法人究竟该怎样定位呢,如果要贴标签,会是什么?骄傲、自豪,还是自卑、不好意思称书法人?书法人的出路在哪里?不少人很迷茫,下面就谈一谈。

d5b841cad28d3c538b6d0f97d4b0c30c.jpg

一、书法人的特质

书法人,是一个很有特质,也很尴尬的群体。

说特质,书法人骄傲也谦逊,张扬也内敛,自大也自卑。

书法人是了不起的。真正的书法家,有一份常人难以企及的坚持,对传统、对文化的真诚与守望。现代社会人多浮躁,很少有人能够平心静气坐下来继承传统,让线条艺术的美得以被了解和发扬。这群人是真懂传统,也爱文化的,热爱古典文化,心摹手追,身上会浸润一种文化人特有的书卷气质。

但有些书法家也很讨厌,沾染了一身的官僚习气,端个高人一等的架子,谁看都心烦,让人不由得看不起书法家,带来深深的不认同感。有一次参加活动,面对一群爱好者,一位书法家大言炎炎『我们书法家如何如何』,我不由得惭愧无地,暗想:『你才书法家,你全家都书法家!』

说尴尬,艺术的创作者,电影和音乐的主创是演员、歌手,书法的作者是书法家。一个『家』字,将书法人的地位提升了起来,这是谈艺术价值,地位似乎很不低。

可是一谈产品价格,往往连一张演唱会的门票都不如,你还不好意思要钱,一谈钱就俗了。

总之各种矛盾,很多书法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很迷茫。我对书法家的看法,很简单一句话: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瞧不起自己。

bf456cc93cf2359e01f08ce508c32fb3.jpg

二、书法无高尚,谈钱不难看

书法的本质,其实跟电影、音乐是一样的,是艺术,也是产品。电影、音乐卖钱,书法为什么不可以呢?

书法人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生活消费需要,有养家糊口需要,家都养不了,很难谈得上尊严。书法家也不能餐风饮露,不卖钱养家,那还让书法家活吗?郑板桥、何绍基、郑孝胥、齐白石不一样卖字画嘛,给少了不让进门的。

请人演出弹钢琴,钱给少了都觉得不好意思;书法拿走润笔费都不留,一句『这是高雅文化,谈钱太俗』就完了?电影不收门票、版费,还有人拍电影吗?书法跟音乐、电影一样,变现也是对创作的尊重。

通过书法可以评判的是艺术水准,而非道德,谈钱的艺术家,不见得不高尚。所以,书法人不要装,不要端架子,将自己绑在高尚的道德柱上。

a3501ce46a25a23c289be4a94cf631f3.jpg

当然,有些功成名就的书法家靠卖作品累积了巨额财富,有些时候锱铢必究跟需要钱、喜欢钱无关,只是觉得不收那个价就掉了自己大艺术家的身份,非得靠端着来维系自己所谓『大师』的尊严。这又是另一种极端,不自信、不洒脱、不大气。真正的大家比如已故的启功先生,给朋友、学生写信时,恐怕不会想着我这一张纸值多少钱。

谈不谈钱,这里有一个问题:你的本心是什么。

一边心里恨不得卖到一个亿,一边一提钱就阿堵物,就嫌俗,这多矫情。我鼓励创作水平高的朋友,通过正常的交流,让更多人认识和认可自己,书法跟油画一样,作品卖钱有什么不好?它就是音乐,就是电影,就是产品。——这才是正常的艺术生态,没这个,艺术也活不了。

有一位朋友书法水平相当不错,常在网上发作品。因为谈得来,我也就坦诚进言,鼓励他将自己的作品推向艺术市场,卖钱嘛,不丢人。结果自此之后,就没联系了,可能是嫌我俗了。最近却听说辞职去了北京,一心走向书画市场。

bddfb1453f4f83616054a3fa95165675.jpg

三、书法不高端,大牌也别装

书法人,容易滋生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老觉得自己是搞艺术的,比较高端,总喜欢端个架子装大牌,显得高深莫测。

诚然,跟电影和音乐主创一样,您在某个领域擅长,是值得尊重的,但真不需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很多所谓的大师、老师之类,面对诚心受教的学生们,总是一脸的傲然不屑一顾,至于在书协挂职当领导的,下个培训班跟领导走基层似的,指点江山一口的官僚腔。至于么?!还是官本意识的浸淫久了。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时代,大家都认为官越大脸越黑,要真对着一群学生客气,反而要被怀疑你是不是小角色。也因此,书协是越来越像衙门,领导是越混脸越黑,根源还是在体制。

民国是相对开放和民主的时代,我们看民国及那段时间出的的大师,比如胡适,比如已故大师启功,那种谦逊温和不是装的,是发自内心的,他们对所有人都很尊重,他们没觉得自己官比人大、地位比人高,但所有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发自内心敬重他们。

a035385d0cad9f699789622c09073fe3.jpg

可能有人会说了,搞艺术的,狂狷也是一种性格,很正常啊。没错,王羲之、米芾、黄庭坚、傅山以及竹林七贤、扬州八怪之类的人物,都不乏洒脱之人、狂能逸士。但他们的狂傲,是基于对艺术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和自身性格使然。而当代所谓的大牌、狂傲,多是出于地位上的优越感吧? 在书协挂个官位,越大越牛气啊。

所以,这种人在权力面前,又天然会滋生一种自卑感。人文联权力比你更大啊。将官场那一套带到书法上来,一群书协主席、副主席争着恭请文联小领导作指导,怎么看都别扭。

其实书法人还是应该有点品格和骨气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对等交流比较好,可以互相尊重,何分阶级尊卑。

书法也就一爱好,没谁比谁大牌。

d141125754366770266417ca3954adc3.jpg

四、书法人应该有不一样的品格和追求

书法人首先是普通人,刻意不谈钱难免有装清高之嫌,不过泛庸俗化,一切向钱看,为利不择手段,这种状态也非正常。

比如前面谈到的,有人形容书协与官方文联的关系:书协像蹲人门前讨赏的叫花子,比谁爬得好看,谁就能当头。在这种体制下,只要曲意逢迎,将上级服侍好就可以了。你能想象这帮人,真的能够将字写好吗?官僚与门生弟子形成一条利益链,以其在书协的资源地位,足以形成一个风向标,影响书法风格的走向。所以很多不好的字、丑书大行其道,学习者众,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到底什么书法才是好—— 这样会导致更多人远离书法,这与书协的存在意义完全相悖。

书协成为官场,每个人都挤破头想向上爬,这种丑态,放在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身上,简直不可想象。

我真心希望书法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也认为,书法的未来不应该由一群官老爷来掌控。

1975ccc8ea743f787d82b78de760c73a.jpg

书协、书法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书能养性,养静气,养正气。真正受书法熏陶的艺术家,与普通人相比,在精神层面应该还是会有不一样的追求,有不一般的气质、品格。

真正的书法家,在古典文化里浸润习惯了,多喜欢静坐书斋,追求内心的宁静,不逐于名利官位,不屑于蝇营狗苟,这是学书者的气质与品性使然。不过,在当前的体制下,静坐书斋书法又很难被人了解和认可,只有力求上位、跻身书协高层才能得到更多传播资源。

a120b2b621210cda27860b294edb79ce.jpg

这似乎是个悖论,也说明了书法的尴尬。

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呢?这个可以探索,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搭建具有一定公平公正性、适合广大书法家和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书法家能够不必苟于钻营、屈膝逢迎,有机会展示自我,实现价值变现,创作更多好的作品。我们就一直想做这样的事情。

39e9cbdf4f71aa2bffd96b2e8f6f9e53.jpg

五、书法人的前路如何,该怎么办

很多人说,电脑输入的出现,让书法失落了。其实不仅仅是书法,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从建国以来都出现了极大的割裂,信息化时代更加剧了这种文化消亡进程。中国人不敬鬼神,也没有信仰;不尊重传统,也不懂文化。

中国人信什么?钱。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当中国人只信钱、只惟钱的时候,各种丑态就堵都堵不住了,我们经常看到国人在世界各地丢脸,各种鄙习层出不穷。我们总是怒其不争,其实与其责怪个体,不如反思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状态。当中国人内心已经没了文化,不懂得如何更精致地做事,又如何更优雅地生活?

我们看宋朝那么美妙的绘画,看明清极巧妙的雕刻与漂亮的瓷器,精美处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中国人在用心打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休憩用的卧床到黄花梨木雕椅,从装饰精美的玉佩到画着山水的鼻烟壶,那里面是丰富的文化,是对生活的态度。那种文化的温情会滋润人的内心。我们为什么特别推崇民国时的大师?他们的文化气质在那里,让人迷恋。

8f083880bf660cf341afa04f8b0af8dc.jpg

而现在,我们还剩下什么?哥几个聚到一起斗地主,下班打麻将,实在乏味了,来吧来吧相约酒吧,来吧来吧去东莞吧...

所幸的是,当下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重拾传统,重新接纳、学习国学。而教育部门也在开始加大国学、提升书法在教育中的权重,虽然他们不好明说,但事实上已经默认了错误的政策对文化的毁灭作用,科技与法律都解决不了道德与文明的问题。科技解决不了心灵的贫瘠,法律也只是文明的底线,社会越走向现代化,越需要精神上的富足,而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无疑是必选之路。

3291862a12cd18bd918a9bcf40c1f101.jpg

很多人没洞悉国家层面推行书法进课堂的意义,觉得书法无用、书法没意思的大有人在,这种论调其实是很荒谬的。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就建基于文字、表现在书法上。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书法会越来越重要,它不应该是一门被放弃的艺术,而是一门怡养民族性情的必修课。

是飞 發表於 2025-7-3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尊严与当代书法人之精神持守》

当代书法人之困境,实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缩影。余尝观历代书论,自东汉蔡邕《笔论》至清人包世臣《艺舟双楫》,凡论书者必先论人。今之所谓"书法人"者,当承此精神传统,既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必矫饰自矜。

一、书道本体的双重性
书法之为艺,兼具"道器"二重属性。王羲之《书论》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此"玄妙"二字,正点破书法既为形而上的精神载体,又是形而下的技艺表现。今人惑于市场价值而自疑,实未参透此中三昧。米芾当年以"集古字"为能事,苏轼鬻字黄州,皆未损其艺术品格。当代书法人当建立双重自信:于文化传承中见其崇高,于市场经济中显其价值。

二、士人精神的现代转化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法人的真正困境,不在市场冷遇,而在文化底蕴的流失。今之书家,或拘泥于技法而失文心,或沉溺于应酬而丧风骨。观傅山"宁拙毋巧"之论,当知书艺真谛在于人格修养。书法人不必以"家"自缚,而当以"士"自律,在笔墨中延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士人传统。

三、市场法则与艺术操守
郑板桥自订《润格》有云:"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这种明码标价的坦然,反见其艺术真诚。当代书法人当破除"谈钱即俗"的迷思,建立专业的市场意识。然需谨记文徵明训诫:"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价格可议,品格不可移。建议建立分级定价机制:日常书写明码标价,艺术创作待价而沽,教学传承量力而行。

四、精神出路之我见
书法人当确立三重身份认同:
1. 作为文化传承者,需深入经典,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2. 作为艺术创作者,要立足当代,实现"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的转化
3. 作为生活实践者,须平衡精神追求与物质需求

结语:
书道虽微,可通大道。当代书法人不必困于"雅俗之辨",而当效法颜真卿"屋漏痕"的自然之道,在坚持与变通之间寻找平衡。昔人云:"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此等气魄,正是今日书法人最需恢复的精神底气。愿诸君能执中守正,在浮躁世风中,以笔墨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全文共798字)
蘭園居士 發表於 2025-8-2 21:4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法人之当代境遇与精神持守

书法一道,自甲骨卜辞始,历金文篆隶,至真草行楷,已逾三千余载。今之所谓"书法人"者,实乃此道之承续者与拓新者。然观当下书法人之心态,颇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之惑,亦有"瞻前顾后,踌躇不前"之困,诚可深论。

书法人之特质,在于其兼具"士"与"艺"双重身份。昔年东坡居士有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此五者,非惟论书,亦可谓书法人之精神写照。今之书法人,能于浮躁世风中持守砚田,临池不辍,实已得"骨"与"血";若能进而通晓六艺,涵泳经史,则可养"神"与"气"。至于"肉"者,非指形骸,实为生活之资。故书法人不必讳言润笔,郑板桥明标"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之例,白石老人"甑屋"卖画之实,皆示人以艺道与生计可并行不悖。

今之书法生态确有可议之处。或有以官位论书艺者,此乃"器"重于"道"之弊;或有以市场衡价值者,此又"利"先于"艺"之失。然书法人当知,真正艺术价值,终不以一时一地之评价为转移。王右军《兰亭序》若非真具风骨,焉能历千载而弥新?颜鲁公《祭侄稿》若非内含忠烈,岂可越时空而动人心?故书法人宜以"守先待后"为念,不必过分在意当下毁誉。

书法人之出路,在于回归本真。一曰回归书艺本真,临古不泥古,创新不失源;二曰回归人格本真,不卑不亢,既不自矜"书法家"之名而傲人,亦不因市场冷遇而自轻;三曰回归生活本真,以艺养心,以艺谋生,二者本无矛盾。若此,则书法人自可于当代寻得安身立命之所。

结言之,书法人当以"知止而后有定"为训。既不妄自菲薄,亦不虚张声势。艺道之传承,在乎真诚;文化之弘扬,重在实践。若能持此心志,则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书法人皆可保持精神之独立与尊严,此乃真正之"了不起"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