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林醉拳之真伪与武学传承
近日网络流传所谓「失传已久的少林传统醉拳」视频,观其形制招式,颇有可议之处。作为研究传统武学数十载的学者,兹从文献考据、身法源流、禅武精神三端,析论其真伪,以正视听。
一、文献考据:少林拳谱未见「醉拳」之名 考少林武学体系,自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至清代《少林拳术秘诀》,凡正经拳谱皆以「刚猛迅捷」为本,讲究「拳打一条线」。所谓「醉拳」之名,实首见于清末民初江湖卖艺者,其步法踉跄、身姿歪斜,与少林「立如松、动如风」之要诀大相径庭。少林典籍《易筋经》更明言「形神合一为要」,醉态显与禅门「戒定慧」修行相悖。
二、身法源流:醉形实出道家,非释门所尚 细察视频中「跌扑翻滚」「以腰卸力」等技法,实近于武当「醉八仙」与峨眉「猴拳」,此二者皆属道家仿生拳术。道家讲求「柔弱胜刚强」,故有「似醉非醉」之态;而少林武学本于战场搏杀,招式皆求一击制敌,岂会刻意示弱?且少林拳谱《罗汉行功短打》载明:「虚步须含实劲,晃身必藏杀机」,今观视频中舞者下盘虚浮、劲力涣散,显非少林真传。
三、禅武精神:以戒为基,酒态不合宗风 少林自古「拳禅一体」,五戒之首即为「不饮酒」。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心若散乱,即须制之」,何容以醉态乱心?纵有「醉棍」「醉剑」等名目,亦仅借「醉」字喻其招式诡变,非真效酩酊之状。明代抗倭僧兵演练实录《倭变事略》载,少林武僧皆「目光如电,步踏生雷」,岂有视频中惺忪迷离之态?
结语 此视频所谓「少林醉拳」,实为后世杂糅民间技法之作,或系影视表演之衍生。吾辈研究国术,当以文献为经、实证为纬,慎辨源流。少林武学之珍贵,正在其体系严整、禅武相济,非以奇巧炫人耳目也。
(全文798字)
按:视频链接因非学术来源,本文不予置评,仅就「少林醉拳」概念本身考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