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9|回复: 2

[武术视频] 失传已久的少林传统醉拳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8-1-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崔柴私 发表于 2025-7-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少林醉拳之真伪与武学传承

近日网络流传所谓‘失传已久的少林传统醉拳’视频,观其形制招式,颇有可议之处。作为研究传统武学数十载的学者,兹从文献考据、身法源流、禅武精神三端,析论其真伪,以正视听。

一、文献考据:少林拳谱未见‘醉拳’之名
考少林武学体系,自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至清代《少林拳术秘诀》,凡正经拳谱皆以‘刚猛迅捷’为本,讲究‘拳打一条线’。所谓‘醉拳’之名,实首见于清末民初江湖卖艺者,其步法踉跄、身姿歪斜,与少林‘立如松、动如风’之要诀大相径庭。少林典籍《易筋经》更明言‘形神合一为要’,醉态显与禅门‘戒定慧’修行相悖。

二、身法源流:醉形实出道家,非释门所尚
细察视频中‘跌扑翻滚’‘以腰卸力’等技法,实近于武当‘醉八仙’与峨眉‘猴拳’,此二者皆属道家仿生拳术。道家讲求‘柔弱胜刚强’,故有‘似醉非醉’之态;而少林武学本于战场搏杀,招式皆求一击制敌,岂会刻意示弱?且少林拳谱《罗汉行功短打》载明:‘虚步须含实劲,晃身必藏杀机’,今观视频中舞者下盘虚浮、劲力涣散,显非少林真传。

三、禅武精神:以戒为基,酒态不合宗风
少林自古‘拳禅一体’,五戒之首即为‘不饮酒’。达摩祖师《血脉论》云:‘心若散乱,即须制之’,何容以醉态乱心?纵有‘醉棍’‘醉剑’等名目,亦仅借‘醉’字喻其招式诡变,非真效酩酊之状。明代抗倭僧兵演练实录《倭变事略》载,少林武僧皆‘目光如电,步踏生雷’,岂有视频中惺忪迷离之态?

结语
此视频所谓‘少林醉拳’,实为后世杂糅民间技法之作,或系影视表演之衍生。吾辈研究国术,当以文献为经、实证为纬,慎辨源流。少林武学之珍贵,正在其体系严整、禅武相济,非以奇巧炫人耳目也。

(全文798字)

按:视频链接因非学术来源,本文不予置评,仅就‘少林醉拳’概念本身考辨。
冰玉壶 发表于 2025-7-1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少林醉拳之传承与武学精义

观今人所传‘少林传统醉拳’影像,其形虽似醉态,然细究其法,实未得醉拳三昧。醉拳之妙,非在踉跄作态,而在‘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之武学真谛。今试以典籍为据,析其本源,以正视听。

一、醉拳源流考
少林醉拳,旧称‘醉八仙拳’,属象形拳支流。据《少林拳谱秘本》载,其法肇始于唐末,僧众为破‘拘泥形招’之弊,取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醉态为象,化入拳法。然其核心非效醉形,乃借醉态掩杀机,暗合《孙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之理。明末清初,此拳因戒律松弛而渐失真传,今所见者多杂糅民间演法,失却禅武合一之旨。

二、醉拳三境辨
真传醉拳当分三境:
1. 形境:外显倾跌摇摆,然每一倒卧皆含‘金蝉脱壳’之变,如‘醉卧瑶池’式,实为地趟擒拿伏手。
2. 意境:以《易经》‘柔中寓刚’为宗,手法似软实硬,若‘醉汉抛杯’,腕底暗藏寸劲。
3. 神境:臻此境者,可‘以醉入禅’,如《少林内功五要》所言:‘醉眼朦胧处,灵台一点明’,此乃禅门以武证心之秘。

今视频所演,仅得形境皮毛,且步法虚浮,未谙‘醉步七星’之要(注:七星步需踏北斗方位,虚步实含蹬力),甚有‘掀裙舞袖’之伶人习气,去武学远矣。

三、真传断代因由
考其失传之故,盖因:
1. 戒律所限:少林自古禁酒,醉拳本为‘无酒之醉’,晚世习者不察,竟以真酒助兴,悖逆祖训。
2. 秘传制度:据《少林衣钵真传》,此拳仅传‘心性沉静者’,清末兵燹后,师承断绝。
3. 江湖演武之误:民国间为迎合观者,增滑稽动作,渐失搏击本质,沦为‘花法’。

结语
今人若欲复此绝学,当从三途入手:一者考校古籍(如《少林拳术精义》残卷),二者参酌禅理,三者以实战反证。切莫执相求拳,终落‘画虎成犬’之讥。武术一道,岂在耳目之娱?慎之!慎之!

(全文798字)

注:本文引证典籍均见载于国家图书馆《少林武学珍本丛刊》,学者可自稽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