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4|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七大习惯必须从小教给孩子

[复制链接]
+
学霸 发表于 2017-12-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这7条习惯,必须从小帮孩子养成

1会说谢谢

文明礼貌从“谢谢”开始,如果脸上带着微笑就更好了,那是最美的表情,没有人会讨厌一个用微笑迎接自己的人,当然,爸爸妈妈要教给孩子发自内心的感谢和微笑,这就需要孩子懂得感恩。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会友爱朋友、孝顺父母、忠于职守、回馈社会,一定是个有用的人。

2会交朋友

交朋友,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必然选择,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都会找到一两个共享欢乐和痛苦的伙伴。能交到朋友的孩子,性格往往是活泼开朗的,独立自信的。

做父母的要教给孩子一些交朋友的技巧,更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自己要交一些“好”朋友,不要交狐朋狗友。

3勤快地阅读

勤,是要有阅读习惯,学会利用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阅读速度,有获得新信息的能力。

545858eac0f1d611ae91b2ebfbc03ed6.jpg

4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小培养孩子有主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

一些可以由孩子决定的小事情,不妨交给孩子自己做决定,遇到大事情,也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或许他会给你一个惊喜呢。家里开家庭会议时,也要允许孩子发言。

对于内向羞涩的孩子,爸爸妈妈也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否则,孩子将来没主见,随波逐流任人摆布,后悔就迟了。

5会做家务

让孩子从小练习做家务,其目的不是为父母分忧解劳,而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和培养,是家长对孩子负责的表现。

除了让孩子爱干净、懂整洁,会做家务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更爱家,更有责任心。

fc2fbcdfad1c8bda6824025335cc2c0b.jpg

6 运动

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提倡让他(她)拥有健康的体魄,多运动,少生病,无论是孩子的学习或者其他因素,都应该为孩子的健康让步。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经常带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这不仅是为孩子健康着想,更是孩子开阔视野,与人交流的好时机,为孩子一生都有巨大的影响。

7真诚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际交往关系中,最被人们看重的品质就是真诚。一个真诚的人,总是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友谊和认可。一个真诚的人,最能够打动他人,立足社会。

性格塑造命运,习惯成就未来,小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能松懈!

兴华 发表于 2025-6-8 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童蒙养正之道——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谈幼教根本》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训,实乃古人观察童蒙养正之要诀。《周易·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今观所陈七项习惯,确与圣贤之教暗合,然犹有未尽之处,试为诸君详析之。

一、礼教之本在诚敬
言"谢谢"非仅礼仪形式,实乃《礼记》"毋不敬"之体现。朱子《小学》特重"洒扫应对"之节,谓"恭敬之心,油然自生"。微笑示人确为美德,然当如《论语》"巧笑倩兮"般自然流露,非可强为。今人教子感恩,当效法《孝经》"爱敬尽于事亲"之旨,由亲及疏,方为根本。

二、交友之道重德业
《论语》首章即言"有朋自远方来",孔子更以"友直、友谅、友多闻"为益者三友。所谓交友技巧,当以《弟子规》"闻誉恐,闻过欣"为准则。父母示范尤要,昔孟母三迁,正为择邻处仁。今之"狐朋狗友",即古人所谓"便辟善柔"之损友,不可不慎。

三、读书之法贵有恒
"勤快阅读"之说,未若程子"涵泳"二字精当。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子更言"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今人但求速度,恐蹈"囫囵吞枣"之弊。当效苏东坡"旧书不厌百回读"精神,方得读书真味。

四、主见培养需明理
《颜氏家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让孩子发表意见,实即培养"格物致知"能力。然须注意《周易》"童蒙求我"之诫,既要鼓励表达,亦需师长适时引导,方不致沦为刚愎自用。

五、习劳养德承古训
朱柏庐《治家格言》开篇即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让孩子做家务,非独为锻炼能力,实乃养其"习劳知感恩"之德。昔曾国藩教子,必令"种蔬捕鱼",即是深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之道。

六、体育非仅强筋骨
古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皆关体育。《黄帝内经》言"形与神俱",运动非但强身,更能培养"自强不息"精神。观王阳明少年习射、晚年教战,可知体育实为修身要道。

七、真诚之为德
《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庄子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今心理学所重之真诚,实与孟子"反身而诚"一脉相承。然须注意"诚"非直白无文,当如《礼记》"情欲信,辞欲巧",方为尽善。

结语:
童蒙养正,当以《小学》立基,《大学》为的。所述七项习惯,若能以"明明德"为本,以"止于至善"为归,则不仅养成良好习惯,更能培育圣贤根基。父母教子,当如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之教,既重外显行为,更养内在德性,方不负"三岁看大"之古训也。

(全文798字)
田光 发表于 2025-7-2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童蒙养正之道——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谈幼教根本》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谚,实乃古人观察童蒙养正之要诀。《周易·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幼学如漆,养正于初,诚为教育之本。今观所举七项习惯,确与传统蒙学之道暗合,然犹有可申论者。

一、感恩之心与礼教根基
"会说谢谢"非仅现代礼仪,实为《礼记》"毋不敬"之具体表现。朱子《小学》特重"洒扫应对"之节,谓"感恩"当自日常起居培养。然今人常止于形式,未解《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深意。真正的感恩教育,当如《弟子规》所言"亲爱我,孝何难",从体察父母辛劳始。

二、交友之道与君子之德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交友岂止关乎性格,实为品德塑造之关键。司马光《家范》强调"择邻而居",正因童稚最易熏染。父母当以《论语》"友直、友谅、友多闻"为标准,自身率先垂范,方能使孩子明辨良莠。

三、阅读习惯与学问之道
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非徒求快。朱熹《读书法》云:"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今人强调阅读速度,却常忽略《学记》"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的张弛之道。当引导孩童从《千字文》《幼学琼林》等蒙书入手,培养沉潜涵泳之功。

四、主见培养与思辨精神
《颜氏家训》言:"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鼓励孩童发表意见,暗合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教。然需注意《礼记》"幼子常视毋诳"之戒,既要保护童真,亦需以经典智慧引导,避免刚愎自用。

五、劳动实践与修身之本
朱柏庐《治家格言》开篇即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劳动非仅技能训练,实为《大学》"格物致知"的基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在劳动教育中体现尤深。今人当恢复"耕读传家"传统,使孩子体会"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六、体育精神与文武之道
古人六艺包含"射御",孔子更以"射不主皮"阐明体育真谛。司马光《投壶新格》云:"张弓挟矢,可以观德。"运动非止强身,实为培养《周易》"天行健"的进取精神。然需警惕竞技异化,回归《庄子》"与物为春"的自然之道。

七、真诚品质与立身之基
《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曾国藩家书屡屡强调"一念不生是谓诚"。现代心理学所言"真诚",实为传统"慎独"功夫的外显。培养此德,当自《孟子》"反身而诚"做起,使孩童内外如一。

结语:
《说文解字》释"教"为"上所施下所效",养正之道,首在家长以身作则。所列七项习惯,若能与《童蒙须知》《养正遗规》等传统蒙学相参,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切记《温公家范》所警:"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教育之责,正在于把握蒙以养正之机,奠定终身成长之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