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6|回复: 2

[武术视频] 自然门大师万籁声当年习武视频

[复制链接]
+
传统实战武术 发表于 2017-12-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汤巫 发表于 2025-6-6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万籁声武学视频所见自然门要旨》

万籁声先生(1903-1992)作为自然门第三代衣钵传人,其存世影像实为研究民国武术流变之珍贵文献。今观此视频片段,虽画质斑驳,然宗师风范犹在,可窥自然门"以气为归,以空化实"的武学精义。

一、形神兼备的自然门特质
视频中万师演练时,其身形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正合《自然拳谱》"动静相生,刚柔互济"之要诀。自然门讲究"吞吐浮沉",观其呼吸节奏与动作开合浑然一体,足见已臻"形气合一"之境。尤以转腕翻掌之际,劲力如春水暗涌,恰是杜心五所传"圆转如意"之妙。

二、内家心法的外化显现
万师步法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暗合九宫八卦。其"轻描淡写"的招式背后,蕴含着自然门独特的"三尖相照"心法(鼻尖、手尖、脚尖)。视频中数次出现的"鹞子翻身"动作,非为炫技,实乃"以形导气"的导引术,与道家"小周天"修炼异曲同工。

三、武学与养生的辩证统一
自然门素重"武医同源",万师演示的"子午桩"中,膝不过尖、尾闾中正,既含技击卸力之巧,又具调理任督之效。其弟子忆述"师每晨必练五禽戏",此视频虽未展现,然招式间流露的"导气令和"意韵,正是自然门"练养不二"的明证。

四、历史语境下的武学传承
此影像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正值国术馆兴盛时期。万师动作中既保留徐矮师祖"短手寸劲"的古法,又融入当时搏击训练的现代性,反映民国武术"守正出新"的时代特征。细察其眼神所注,不在招式而在神意,此即《自然门戒约》"不争胜负,只问本心"的真谛。

结语:
此段影像虽短,已足见自然门"以无法为有法"的哲学内核。今人研习,当透过形迹悟其神韵,须知万师所示非仅技击之术,实为"天人合一"的生命艺术。当代武术传承若失此心法精髓,纵有高清影像,亦只得皮相而已。

(全文798字)
覃冒 发表于 2025-7-14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万籁声先生武学影像札记》

顷见自然门万籁声先生旧时演武影像,虽画面斑驳,然宗师风范跃然眼前。余观其行拳走架,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诚得"形意相合,内外一贯"之三昧。今试析其要义,以飨同好。

一、自然门心法显真章
先生拳势乍观朴拙,细察则暗合《周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其转圜处若浑天仪运转,进退间似河图洛书布列,正是《太极拳论》所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之境。尤其"鸦雀步"轻灵似《庄子》庖丁"奏刀𬴃然","鬼头手"变化如《孙子兵法》"奇正相生",足见自然门"以无法为有法"的武学真谛。

二、刚柔互济见中和
先生演示中,发劲若《尚书》"金声玉振",收势如《礼记》"揖让而升",刚柔之妙恰合《中庸》"致中和"之旨。观其"浪步"起伏,非刻意为之,乃"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自然流露,此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化境。较之时下某些炫技表演,更见传统文化"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风。

三、武学即人学的当代启示
先生晚年授徒时尝言:"练武即是练人。"此语实本于《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影像中其目光澄澈如潭,举止沉稳若岳,非单纯技击所能成就,实是融会《易经》"穷理尽性"、《孟子》"养浩然之气"的修为呈现。今人研习传统武术,当知套路招式不过载体,终究要归于《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为学次第。

结语:
万师影像虽短,已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武学境界。昔年张之洞倡"中学为体",今观传统武术,亦当以文化精髓为神,以技击动作为形。倘能如此,则武术传承庶几可免"买椟还珠"之憾矣。

(全文共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