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9|回覆: 2

[中醫養生] 西醫的脂肪肝,竟讓中醫按口苦給治好了!(驚呆了)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7-12-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引起口苦的原因很多,中醫認為主要由濕熱引起,與肝膽關係密切,涉及脾胃。濕熱內蘊,肝膽不利,脾胃運化失職,膽汁疏泄失常,上泛於口而成口苦。【靈樞】云:『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故應疏肝理氣,利膽化濕,健脾和胃,使氣機和調,疏泄有常,則口苦可除。

疏肝利膽,健脾化濕以消口苦

楊某,女,38歲。於2005年5月16日來診。 主訴:口苦5年。 病史: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苦黏膩,偶有右脅肋不適,未做檢查治療。平素心情不暢時諸症明顯。近日復覺口苦黏膩加重,脅肋不適,兩腿浮腫,顏面郁脹浮腫,四肢沉重,納食不香,大小便尚可,眠可。舌質稍紅,苔稍黃膩,舌體胖大,脈弦細。 B超檢查:脂肪肝。 中醫診斷:口苦(肝鬱脾虛,濕熱內蘊)。

西醫診斷:脂肪肝。

治法:疏肝健脾,清熱祛濕。

處方:丹梔逍遙散加減:牡丹皮12g,梔子12g,當歸10g,白芍12g,白朮10g,茯苓15g,香附10g,鬱金10g,青皮10g,柴胡6g,莪朮12g,山楂15g,雞內金10g,枳殼10g,丹參15g,菊花12g,甘草3g。

14劑,水煎服。 醫囑:暢情志,加強體育鍛煉,防寒保暖。

二診:2005年6月1日。諸症好轉,偶有視物模糊感。舌質稍紅,苔稍薄黃,脈弦細數。上方加木賊10g,梔子加至15g,14劑,水煎服。 口苦、脅肋不適等症消失而痊癒。

【按語】

『肝主條暢情志、主疏泄』,患者平素性情急躁,使肝失疏泄而氣鬱化熱,肝膽相表里,肝氣運行不暢,膽汁不循常道,上溢於口,故見口苦。

【靈樞】云:『膽足少陽之脈,是動則病口苦。』肝氣運行不暢亦致右脅不適。肝木橫克脾土,脾氣受損,無以運化水濕,泛溢顏面則浮腫郁脹;濕性重濁下注故見兩腿浮腫,四肢沉重;舌脈均為肝鬱脾虛,濕熱內蘊之徵象。

故以疏肝健脾,清熱祛濕為法。

藥用牡丹皮、梔子清熱祛濕;

香附、鬱金、青皮、柴胡、枳殼疏肝理氣;

白朮、茯苓健脾利濕;

當歸、白芍養血柔肝;

丹參、莪朮活血通絡;

山楂、雞內金消食和胃;

菊花清利頭目。

二診肝氣得疏,氣機調暢,脾運恢復則諸症消除。

因肝開竅於目,鬱熱日久,熏蒸頭目則出現雙眼模糊,故加木賊、梔子以清肝明目,終使口苦、脅肋不適等症消失而痊癒。

89cf38fbfff401cf43312860f966e580.jpg

無無人人 發表於 2025-7-22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膽濕熱論治脂肪肝並發口苦的臨證思辨】

(按:本文謹就中醫辨證論治特色展開學術探討,非否定現代醫學診療規範)

一、病機鈎玄
本案呈現"病在西醫,證在中醫"的典型特徵。脂肪肝在中醫理論中當屬"肝癖"範疇,然患者主訴口苦五年,此乃少陽樞機不利之明證。【傷寒論】263條言"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與【靈樞·經脈】膽經病候相互印證。細察其舌脈:舌紅苔黃膩示濕熱蘊結,舌體胖大顯脾虛之象,脈弦細數反映肝鬱化熱之變。此即形成"肝鬱乘脾→脾虛生濕→鬱熱夾濕→膽泄失常"的病理鏈條。

二、方藥析微
丹梔逍遙散加減深得"木郁達之"之旨:
1. 疏肝層面:柴胡、香附、鬱金構成疏肝"三才",柴胡升發少陽春生之氣,香附理三焦氣鬱,鬱金解氣血之滯,佐青皮破肝經積氣,枳殼降濁,共成升降相因之局。
2. 健脾層面:白朮、茯苓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意,尤妙在用雞內金,既助運化又具消脂之功,暗合現代藥理研究。
3. 化瘀清熱:丹參、莪朮活血通絡,針對脂肪肝病理產物;牡丹皮、梔子清泄三焦鬱火,其中梔子用量增至15克,正合【傷寒論】梔子豉湯清鬱熱之法。

三、治療啟示
1. "口苦"作為少陽病提綱證,在本案成為治療突破口。現代醫學檢測雖示脂肪肝,然中醫緊扣"但見一證便是"的辨證原則,通過調節氣機使脂代謝異常隨之改善。
2. 二診加木賊草頗具匠心,此物輕清上行,專入肝膽經,【本草綱目】載其"消積塊,益肝膽",與梔子相配構成"清肝明目藥對",體現"肝開竅於目"的理論運用。

四、學術思考
本案成功關鍵在於把握"肝體陰用陽"的特性:當歸、白芍養肝體,柴胡、鬱金遂肝用,佐以山楂、雞內金消導脂濁,實為"疏泄"與"藏血"功能的動態調節。現代研究證實,逍遙散類方可調節PPARγ信號通路,這為傳統方劑治療代謝性疾病提供了科學註腳。

結語:中醫辨證貴在"謹守病機,各司其屬",脂肪肝雖屬現代醫學病名,然中醫通過調理氣機、運化濕熱,使肝膽疏泄復常,不治脂肪而脂肪自消,此即"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生動體現。然需強調,此類案例應建立於嚴格鑑別診斷基礎上,對於中重度脂肪肝仍需結合現代醫學綜合干預。

(全文798字)
陳之百九 發表於 2025-7-26 17:5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膽濕熱論治脂肪肝並發口苦案例析義】

案中所述"西醫診為脂肪肝,中醫從口苦論治獲效"一事,實為中醫"辨證求因,審因論治"學術特色的典型體現。今就病機與治法析義如下:

一、病機探賾
1. 肝膽濕熱為本
【素問·奇病論】言"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本案口苦五年伴脅肋不適,顯系足少陽膽經氣機不利。患者舌紅苔黃膩、脈弦細,正是肝膽濕熱之明證。現代醫學之脂肪肝,在中醫視域中多屬"肝癖"範疇,其病理基礎與肝失疏泄、痰濁內蘊密切相關。

2. 脾胃失調為標
【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患者納呆、浮腫、四肢沉重,乃肝病及脾之候。舌體胖大更示脾虛濕困,此即李東垣所謂"脾胃一傷,五亂互作"之變。

二、方藥鈎玄
1. 組方深意
丹梔逍遙散為調肝健脾名方,本案加減尤具匠心:
柴胡、香附、鬱金疏泄少陽
丹皮、梔子清瀉相火(梔子加量更增清熱之力)
白朮、茯苓健運太陰
佐以莪朮、丹參活血通絡,暗合"治肝當活血"之旨
雞內金、山楂消導積滯,體現"疏肝必和胃"原則

2. 用藥機變
二診加木賊草清肝明目,既應"肝開竅於目"之變,又合【本草綱目】"木賊解肌止淚"之用,足見方隨證轉之妙。

三、現代啟示
1. 辨證思維優勢
此案揭示:脂肪肝非必從"肝鬱痰瘀"論治。當出現口苦等少陽證候時,從肝膽濕熱論治亦可收功,此即"同病異治"之體現。

2. 整體調節特色
通過疏肝利膽、健脾化濕,不僅口苦得除,脂肪肝亦獲改善,印證了【醫學心悟】"治中焦如衡"的調節理念。現代研究證實,逍遙散類方可調節脂代謝紊亂,與本案療效形成互證。

結語:
此案成功關鍵在於把握"肝膽濕熱"病機核心,遵循"木郁達之"治療大法。提醒學者:臨證當以脈證為據,不可囿於現代病名。正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言:"醫道在乎識證、立法、用方,此為三大關鍵。"今觀此案,可謂得之。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