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4|回覆: 2

[漢風漢茗] 冬日煮茶,如此美妙

[複製鏈接]
漢風漢茗 發表於 2017-12-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煮茶,不失為冬日裡的一大趣事和美事。


寒冬臘月里,萬物寂靜,煮上一壺茶,看着沸水在壺中咕嘟咕嘟地蒸騰,熱氣在空中飄升洋溢,飲上一杯自己親手煮的熱茶,暖意立即傳遍全身,這種感覺無疑是一番愜意享受!

2ad3afd0686a4e4494ddb55da747a6e7.jpg


煮茶不比泡茶,更加考驗品茶人的耐心和功底。可是茶葉選不對,火候不到,湯色和口感都出不來,甚至口感上更不如人意。除了茶具的選擇,對火候的掌握,時間的把控,茶品的選擇,各方面細節都剛剛好才能煮出想要的那個茶味兒。


dfcbc34e658c7bc39779a31c968beaa9.jpg


『輕濤松下烹溪月,含露梅邊煮嶺雲。』


古人的茶里有煙霞和濤聲,因此煮茶除了要意境,更要滋味。經得起煮的茶,必定是有深厚內質的茶,好茶煮一煮,其真味也就徹底地顯現出來了。就如有些高品質古樹茶,如果僅以高溫沖泡,還差強人意,好比高手過招卻無法盡施手腳,只用了七分功力還有三分未盡卻要罷場了。


煮茶能得真香。滿室茶香,莫若煮茶,裊裊繞繞,令人心生歡喜。既有茶香盈室,則與焚香無異。煮茶能得其厚韻,有漢子一般的強烈愛憎;飲後多時,猶見其真情沉厚。


ed042121ab8370be54651c3f2d54596b.jpg


煮茶最為獨特之處,在於體感,當然體感因人而異。由熱度而至身再至心,直通經脈百骸舒張的暢快感,不能以言語細述。並非所有茶都可以煮,原則上,茶是都可以煮的,但要煮得好喝的,卻要那些品質上佳、底質好的茶。故要煮的茶,必定潔淨、無染、有風骨,亦猶君子。


e864dabbb22cedbb5726a93e7b4b6e5d.jpg


煮茶的兩種常見煮法


第一種是沖泡之後再拿來煮,第二種是不經沖泡直接就煮。兩者煮的方式和投茶量不同,滋味也是各有千秋。


若是沖泡喝過之後的茶葉再用壺來煮。這種方式煮茶,對茶葉品質要求更高,最好是耐沖泡的古樹茶或者是陳年的上好老茶,如果是台地茶,則寡淡或澀麻,不適合再煮。


先泡後煮是許多老茶友喜歡的做法。


一道好茶,先用沖泡的方法把它的內含物質一泡一泡均勻地釋放出來,然後再拿來煮一下,就可以把這道茶的內質全部展現出來了,或許又有一番和先前沖泡時不一樣的韻味。


若是茶葉未經沖泡直接來煮,則茶香更烈,滋味更醇,當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具體比例可以根據茶葉、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調整,原則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濃影響口感。

ab442a32647b366b1dec05794958a671.jpg


最適合煮的茶


煮茶雖好,但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着喝。一般來說,適合煮的茶主要分兩種,一種是重發酵的茶,如普洱、六堡茶、紅茶、黑茶等。


還有就是年份較長的陳年老茶,也可以用煮的方式品飲,比如老白茶、普洱老生茶、古樹老黃片等。


其中,內質豐厚的大葉種古樹茶是煮茶之首選。滋味較輕的古樹白茶、古樹黃片等就適合直接放進煮壺裡面煮;而滋味比較濃的普洱茶、黑茶等則適合先使用蓋碗沖泡五六遍後再拿來煮,這樣可以避免煮出來的茶湯過於濃烈。古樹生茶煮起來別是一番滋味,更顯醇厚甜潤,濃濃茶香、絲絲冰甜,這是平時沖泡品飲中難以體會到的。


古樹白茶煮起來,則帶有清雅木香蜜韻和淡淡藥香,如極品香檳色澤的茶湯更顯柔潤清甜,這要比平時沖泡醇滑濃郁得多。


如果備有紅棗和老陳皮,可以加入少許:半顆紅棗或一小塊老陳皮加入壺中共煮,以上兩樣補血理氣實乃冬季養生佳品,但不宜放過多,否則奪茶之美味也。


dfde894b682286775f30b73d34a124f5.jpg


煮茶時最易被忽視的細節


1. 煮茶的投茶量減至平時沖泡量的2/3,煮茶壺中注入約壺身2/3的水。


2. 把水煮至微微冒泡還未沸騰約85℃水溫的狀態,再把備好的茶放入煮茶壺中,沸騰後即可飲用。煮茶的時間不能過長,以不同茶的分量、品質為參考。如果直接用涼水煮,則更容易把茶煮開,茶湯會更濃厚。


3. 留根續水,保持多次出湯濃淡均一。每次最好不要把壺裡的茶湯全部倒完,應該留部分茶湯加水再煮。喝完一壺的2/3水後再煮,切忌反覆沸煮。茶水煮開了,若喜歡濃茶也可以繼續放在炭火上慢慢燉,味道會更好。


4. 避免干燒,避免驟冷驟熱。不管什麼材質的容器,為了安全都請避免干燒,避免驟冷驟熱,損壞茶器。


06ea24a632b3de2ec7e021e488a67cbe.jpg


三五茶友圍爐而坐,在氤氳茶香中舉盞細語輕言,不需飲酒時的那般豪氣與熱烈,卻多了份溫馨與怡情,享受煮茶的樂趣,茶的濃香已勝過美酒的甘醇。

chocoba 發表於 2025-7-17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茗煮雪論茶道】
蒙頂山人謹復休竹客君雅帖:

拜讀閣下"冬日煮茶"之論,深得陸羽【茶經】"凝悶之節,爼豆有踐"三昧。今試以三才之道論煮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備,方得真味。

一論天時
【大觀茶論】云:"茶以時造,鑒辨入微。"冬月陽氣內斂,正宜武火攻、文火養。閣下所言"沸水蒸騰"之象,實合【周易】"水火既濟"之理。昔蘇子瞻煮茶必"蟹眼已過魚眼生",此中火候,恰如【道德經】"治大國若烹小鮮"之喻。老茶經霜雪而質堅,新茶遇寒冬則氣浮,擇茶當效法【月令】"仲冬之月,謹身齋戒"之意。

二論地利
茶具之選,當循"器為茶之父"古訓。閣下附圖所示鐵壺,乃承唐代鍑煮遺風,其"含露梅邊"之句,暗合盧仝"七碗茶"境界。然須明辨:紫砂宜沖,銀壺利香,鐵釜專煮。若武夷岩茶配建水陶爐,滇紅佐以玻璃皿,方得【考工記】"材美工巧"之旨。

三論人和
煮茶三昧,盡在"候湯"二字。閣下謂"體感通經脈",此即【黃帝內經】"飲發乎陽"之理。老茶客皆知:
1. 陳年普洱當如調鼎鼐,先武后文,效伊尹說湯之法
2. 古樹單株須似撫琴瑟,三沸即止,合【溪山琴況】弦外之音
3. 岩茶肉桂必若對高士,七沖後煮,得【世說新語"林下風氣"

至若"先泡後煮"之法,實乃宋徽宗【大觀茶論】"鑒辨漸及"之遺緒。老茶經沖泡如老吏斷獄,漸露真容;再以煮瀹之,猶大匠運斤,盡現神韻。然新制綠茶若強為之煮,則如童子操刀,必失其性。

今觀閣下茶論,已得"清、和、澹、潔"四字真諦。倘能再參【茶具圖贊】"十二先生"之制,輔以【煎茶水記】品泉之法,則盡善矣。時值臘月,願與君共賞"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趣,亦不負這"瑞雪烹茶"的時節因緣。

蒙頂山人甲午冬月於聽雪齋
不歸 發表於 2025-7-2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茗煮雪論茶道】

蒙頂山人謹復休竹客君雅帖:

拜讀閣下"冬日煮茶"之論,深得陸羽【茶經】"精行儉德"之旨。今試以三才之道論煮茶妙諦,願與方家共參。

一、天時:陰陽燮理之妙
【周易】"水火既濟"卦象,正應煮茶之道。寒冬屬陰,炭火為陽,銅壺承天地之氣,活水激茶葉之精。宋徽宗【大觀茶論】云:"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今觀閣下所示茶器,胎骨厚重,恰合冬令養藏之需。所謂"松風竹爐,提壺相呼",非獨取暖,實乃順應四時陰陽之道。

二、地利:五行生剋之機
茶品選擇當遵"本味"之說。陳椽【茶業通史】辨六類茶性,普洱熟茶、老白茶等後發酵茶,經歲月沉澱,其木性已化為土德,最耐烹煮。閣下所言古樹茶之妙,正在其得地氣之厚。若新采綠茶強為之煮,猶若"以金伐木",違五行生剋之理。陸廷燦【續茶經】載:"煮茶用活火,候湯辨三沸",火候拿捏實乃土金相生之要義。

三、人和:格物致知之境
朱子【格物補傳】言:"即物而窮其理",煮茶實為修身工夫。閣下所述"先泡後煮"之法,暗合"由博返約"的儒學精義。老茶經沖泡而猶存餘韻,恰似君子"和而不同"之風骨。觀帖中"輕濤松下"之句,可知已得唐人皎然"三飲便得道"的真趣。然需知【茶錄】有云:"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煮茶時心若浮躁,縱有千年古樹亦難得其真味。

煮茶之樂,其要在"慢"字。黃龍慧南禪師偈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今人每嘆不得閒,然觀閣下能於寒冬靜守一爐,實已得古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雅趣。願共勉之,以茶養性,以器載道。

時維丁酉年冬月
蒙頂山人謹識

(全文計798字,依傳統書儀格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