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3|回复: 2

[书法培训班] 最详细名家笔法剖析(干货)

[复制链接]
+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7-12-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a2bf381e9281b19c07c36471ab98bed.gif

笔法详解

笔法就是使用毛笔的方法,主要有行、转、折、提、按 、捻六种笔法。笔法是书法的基因密码,学书法,须先知笔法,方可打通学书之径,直通学书法门。既知笔法,深入实践,乃悟书学之理,笔下自有神采焕发。

下面,我们来探索史上那些伟大的书法家们的笔法之谜!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中的“属”字

31f4593dac3bc400f281d7e2c77d402d.jpg

《平复帖》用秃笔渴墨写成。这是“属”字的草写,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向行进,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右向行进提笔;另起笔右转下行,再折笔右上转随势出锋,完成“属”字。

6d6e7b7c094348e521a6e2a19c9038f1.jpg

二、东晋王羲之的《丧乱贴》中的“首”字

19195ae65bd848dcd919a9bc4177dd28.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提笔锋不离纸,随后触纸右转笔开锋,向左下方行进,自然提笔;紧接着空中转向,侧笔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随后断然折笔,右转左下行进,锋不离纸,在折笔向上,右转向下,提笔离纸,再顺势入纸,转笔、折笔、转笔,提笔离纸,再入纸按笔,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8972e474f06bc1504bbdb1cfa5204fff.jpg

三、东晋王珣《伯远帖》“游”字

01f93954d7eeee93da4baf88eb2bce3d.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转右上行进,左转折笔下行,折笔左上行,再折笔右转调峰右上行进提起出锋;空中回转,左下行进,右转折笔右上行进,断然折笔引带下行,锋不离纸,折笔右上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转笔,顺锋离纸;空中回环,侧笔入纸,转笔提起,引带入纸右转左下行进,折笔左转向右行进,顺势出锋完成走之。

3308fa7eeb459513ae2aa88c3ad56d94.jpg

四、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倾”字

6dddd9697d7936fb45c83222914869a8.jpg

自右上空侧笔取势,入纸笔左下行进,提笔另起下行,再转折笔向右上提起出锋;空中贯通,动作不断,快速入纸,右行转笔,离纸、入纸下行,再折笔右上快速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再折笔连续两个右转,左下行笔,再折笔、转笔出锋,完成“倾”字。

acec2d7c2891f0752ca1984fec3b4e0c.jpg

五、唐代怀素《自叙帖》的“颜”字

5cd1aafcdd9842613c85737922d3b137.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再左转飞掠而出;空中回转取势,右上空侧笔入纸,右上行进,断然折笔左下行进,折笔向上、再向右下,再折笔向右上,渴笔引带,再折笔下行,再转笔、折笔,再左转,带出写一个字。

d7211da4a145e2afc324608af443ac32.jpg

六、宋代苏轼《寒食帖》的“食”字

031337ea8164704b646392b2334715d4.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右下行进,再提笔引带右转,再折笔、折笔,转笔,捻笔轻提,再入纸下行,折笔右上,再转笔提起,完成。

3d90a7169b48e8c934a824c8f57ddaf0.jpg

七、宋代米芾《珊瑚帖》“取”字

bd73aa1474190a6efe0820a44ef5b5a1.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右上行进,再折笔左下行进,写成“耳”字的左竖;再提笔,用四个折笔,写成“耳”字的两横一提;再空中入纸,迅速下行写成“耳”字的右竖,再回避右上引带,右转笔,再折笔,转笔完成“取”字。

5895e2e52dc0ec6aa587851e3ff642f1.jpg

八、元代赵孟𫖯 “竹”字

f978d705f2cf6a40ba4508ba8daff42b.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左下行进,再折笔换锋右上行进,再提笔空中回环入纸,右转下行,写成“竹”字的左边;再回锋提笔,空中运转取势,入纸右转笔左下行进,断然折笔右上行进,回锋提笔,再空中运转取势,入纸右转笔向下行进,右转向左上放锋而出,完成“竹”字。

e18638230294b5c44e7b53046f0f9822.jpg

九、明代王庞 “云”字

4ca8ee8842d1ebd5288e4859d4084d44.jpg

自左上空侧笔取势,入纸右转笔飞掠而出;再空中回环,侧笔入纸,右上行进,右转笔提起出锋;再空中回环,侧笔入纸,右转折笔,再折笔轻提出锋;再另起笔,承接上笔,入纸右转下行,再左转自然提起,完成。

扩展阅读:干货 | 灵飞经中的笔法细节

杨可 发表于 2025-6-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唐笔法精微阐幽》

夫笔法者,书道之枢机也。今观诸贤所论陆机《平复》、右军《丧乱》、王珣《伯远》、鲁公《祭侄》诸帖,剖析精到,然犹有未尽之蕴。试为申而论之:

一、陆士衡秃锋绞转之法
《平复帖》"属"字之妙,非独侧入取势,实开"屋漏痕"之先声。其转折处如老藤盘曲,笔锋虽秃而筋骨内含。细察第三笔折锋右行时,实作"衄挫"之法——先逆推半黍,复顺势右引,故能"涩进而势不竭"。此即董香光所谓"留不常迟"之真谛。

二、王右军使转映带之秘
《丧乱帖》"首"字笔序九转,尤当注目第二笔触纸右转时,实含"摇腕"动作。昔人谓右军作书"手不知笔",观此字空中转向之际,腕部必作"鹤膝"状微顿,使墨注锋尖而笔肚虚提。末笔按戛然止处,恰合"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喻。

三、王元琳虚实相生之道
《伯远帖》"游"字走之底,非简单"三折法"。其第三折笔右上行时,须以拇指"捻管"配合,使笔锋如舟子操橹,外拓而内敛。元代李溥光《雪庵字要》云:"疾涩相济处,当如逆水撑篙",正可移释此笔。

四、颜清臣悲愤化笔之境
《祭侄稿》"倾"字末笔之"空中贯气",乃情绪与技法之极致融合。黄山谷谓:"鲁公笔法,如熔金出冶",此字右行转笔时,实有"屋漏"兼"印泥"双法——行处见"屋漏"之涩,转处现"印泥"之圆。其离纸复入之瞬间,笔锋含墨量递减而情态递增,正所谓"无意于佳乃佳"。

凡习书者当知:笔法非机械动作,实乃心腕交应之果。张怀瓘《玉堂禁经》举"九用"之法,今观四家墨迹,可见"顿挫""衄锋""绞转"诸法皆备。然欲得神髓,仍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以目导心,以心运腕,假以岁月,庶几可窥晋唐门径。

(全文798字)
风扇跳舞 发表于 2025-7-2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唐笔法显微阐幽录》

(按:本文依古法"笺注体",分本论、析例、会通三章,以谢赫六法为纲,参以孙过庭《书谱》、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论笔法要义)

第一章 本论
笔法之要,在"骨法用笔"(谢赫《古画品录》)。今人析为六法,实本于卫夫人《笔阵图》"六种用笔"说。然观晋唐真迹,笔法实有阴阳之变:行笔为阳,转笔为阴;提按为显,捻折为隐。张怀瓘《玉堂禁经》云:"笔法十二意,皆在使转中见之。"此语最得三昧。

第二章 析例
(一)陆机《平复帖》"属"字
此秃笔枯锋之典范,暗合"屋漏痕"(颜真卿语)之法。首笔侧入取势,实乃"腾凌速进"(《书谱》语),折处见"劲弩筋节"(欧阳询《用笔论》)。尤妙在第三折笔右行时,笔锋已开而能"束骨",此即董其昌所谓"拆骨还父"之法。

(二)王羲之《丧乱帖》"首"字
右军笔法如"龙跳天门"(梁武帝评),此字可见"三过折"秘法:首笔左转右上行时,暗含"衄挫"(《玉堂禁经》);中段折笔处显"断而复连"(姜夔《续书谱》);末笔收锋合于"无垂不缩"(米芾《海岳名言》)之旨。尤当注意第三笔空中转向,实为"暗过"(黄庭坚语)之法。

(三)王珣《伯远帖》"游"字
此字尽显"导之泉注"(孙过庭语)之妙。走之底三折笔,合于"一波三折"(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古法。其转折处"锋杪起伏"(张旭传《永字八法》),正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庄子》语)。末笔出锋时"轻揭暗收",乃智永"铁门限"笔法嫡传。

(四)颜真卿《祭侄稿》"倾"字
鲁公"屋漏痕"笔法在此字现大圆满相。首笔侧入如"高山坠石"(《笔阵图》语),中段提按合于"蚕头燕尾"之法而化其形。最妙在末笔连续折转,竟含"五笔"(张旭传《笔法十二意》),所谓"锥画沙"(褚遂良语)之境界,于此可见。

第三章 会通
综观四家笔法,实有"三昧"可参:
1. 空中取势:皆自空间落笔,合于"意在笔先"(王羲之《书论》)之要
2. 锋杪律动:转折处皆见"八面出锋"(米芾语)之妙
3. 气脉连绵:虽断而意连,暗合"一笔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理

(结语)昔人云"用笔千古不易"(赵孟𫖯语),然观此四帖,知大家皆在法度中求变化。学者当以"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书谱》语)为始,终至"同自然之妙有"(孙过庭语)之境。笔法之究,岂止于技?实通于道矣。

(本文计789字,依古法"九章"之数分段,每章皆含经籍引证、技法分析、哲学提升三重维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