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84|回復: 2

[中医理论]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胃癌临床验案

[複製鏈接]
孙润雪刘小发娄 發表於 2017-12-19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聚』『噎塞』及『胃反』等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脘当心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灵枢·五变篇〗云:『……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邪气至,蓄积留止,大秉乃起。』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胃癌医案一

孙某,男性,44岁。2013年5月1日初诊。诉因于数月前饮酒后出现胃脘胀满不适,甚则恶心欲呕,至外院给予『胃复安』『654-2』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不明显。遂行胃镜检查,示:①胃窦部溃疡型癌。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手术,又转至上海某医院检查治疗,检查结果相同,亦建议手术加化疗。后来我院求治。现可见胃脘疼痛拒按、喜暖、食后加重、上腹部痞闷胀满、辗转不安、大便干、3日1行、纳呆、喜进热粥等症状。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

电子胃镜检查示:①胃窦部溃疡型癌。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断:胃脘痛(浊毒内蕴,胃络瘀阻)(西医诊断为①胃癌。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化浊解毒,养肝和胃。

方药:半枝莲15克,茵陈15克,黄连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广木香9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香附15克,紫苏15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内金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二诊:胃脘痛已止,胃脘痞满亦除,不拒按,且能进米饭,喜热饮食。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腻,脉滑,重按有力。据效不更方。中药方同前。原方加全蝎9克,壁虎9克,蜈蚣2条,以毒攻毒,防癌抗癌,再进21剂。

三诊:大便通畅,胃脘痛未再作,腹部已舒适。舌苔已正常,脉象已缓和。嘱再续服中药3个月,另以饮食调之,嘱多饮山药、白扁豆、薏米、粳米粥。

按语:胃癌的主病机是浊毒相关为害,浊、毒的病机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浊邪致病多黏滞难解,污秽不清,病程较长,疗程较长,难有速效。浊邪易阻遏气机,易伤阳气,易伤脾胃,易兼夹为病(易兼夹毒邪)。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化热酿致毒邪,并常相挟为患。毒邪易伤气阴,易于损伤津液,易致肿疡,易入血入络,易致瘀血出血;毒邪易兼夹为病,易使水湿成浊,并易兼夹浊邪。因此临床上常见浊毒相兼为病。患者胃癌因惧怕手术和化疗,用有化浊解毒,抑杀肿瘤细胞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治疗,配以饮食调理,症状减轻,心情愉快,增加了战胜癌症信心。患者病情稳定,带瘤生活多年。充分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以及人瘤共存思想的先进性。

胃癌医案二

患者:任某某,男性,66岁。2006年7月8日初诊。诉间断胃脘疼痛10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997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拒按,伴烧心反酸,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黏膜腺体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给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症状缓解。后间断出现胃脘疼痛,口服上述药物尚能控制。1月前,突然出现上腹疼痛难忍,喜按,伴嗳气、烧心、反酸,继以药物口服药控制病情,但间断性加重,故来就诊,急查胃镜示:胃癌。病理示:腺癌。现患者胃脘疼痛喜按,伴嗳气、堵闷,呕吐,不思饮食,消瘦,面色萎黄,口干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电子胃镜示:胃癌;病理示:腺癌;腹部B超示:胆囊炎。

诊断:胃脘痛(浊毒内蕴,瘀血阻滞)。(西医诊断:1.胃癌;2.胆囊炎)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苦参12克,黄芩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桃仁10克,全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按时服药,进松软易消化食物,调畅情志,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怒。

二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痛稍缓解,嗳气、堵闷感较前减轻,呕吐减少,不思饮食,气短乏力,口干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 茵陈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 苦参12克,黄芩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 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桃仁10克,全蝎9克,蜈蚣2条,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痛减,夜间偶有发作,嗳气、堵闷感较前减轻,呕吐减少,食欲渐增,自觉体力好转,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苦参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全蝎9克,蜈蚣2条,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四诊:服药后患者胃脘偶有隐痛,嗳气、堵闷偶作,时有呕吐,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全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百合12克,乌药12克,当归9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白术6克,紫豆蔻12克(后下),三七粉(冲服)2克,川芎9克。日1服,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五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疼痛不显,嗳气、堵闷明显减轻,呕吐消失,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患者诸症均减,药已中的,前方辨证加减继服3个月,后改为口服茵连和胃颗粒巩固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综合作用的、漫长的、多阶段、复杂的积累过程,在临床中常循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浊毒、络瘀、阴伤的发展规律,浊毒相干为害贯穿于慢性胃炎的全过程。浊毒是慢性胃炎发展、演变、反复难愈的主病机。浊毒的致病具有三易、四性的特征:即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四性则指其:迁延性、难治性、顽固性、内损性。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胃部,导致胃部细胞、组织的浊化,即病理损害过程;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组织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胃癌乃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阻于胃络所致,笔者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浊毒』。浊毒阻于中焦,气机壅塞,血瘀不行,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治疗以化浊解毒,化瘀消积为法。治疗开始患者正气尚存,可采用解毒抗癌攻伐毒邪,日久癌毒耗伤人体正气,治疗以扶正祛邪,1月过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笔者谨守病机,在前方基础上加减应用3个月,收效甚佳。继用成药巩固治疗,以防毒邪留恋复伤人体。(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5-22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浊毒理论辨治胃癌枢要——李佃贵教授验案发微》

胃癌乃"阳道实、阴道虚"之典型病候,《内经》明言"阳道实,阴道虚",胃腑属阳,其病多实。李师此案精妙处,在于洞悉浊毒胶结乃胃癌核心病机。案中患者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此乃浊毒蕴胃之明证。《金匮要略》云:"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弦脉主肝郁克土,细滑则示痰浊内蕴,三者相兼,恰合"浊毒内蕴,胃络瘀阻"之病机。

立方之要,首重化浊解毒。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为君,取其清热解毒、散结消癥之效,现代药理证实二者具显著抗肿瘤活性;茵陈、黄连为臣,功专清热化湿,《本草备要》谓茵陈"除湿散热结",黄连"泻心火而除脾湿";佐以木香、枳实、厚朴理气化滞,暗合"六腑以通为用"之旨。尤妙在当归、白芍养肝体而助肝用,既防苦寒伤正,又寓"治胃必调肝"之奥义。

二诊加虫类药颇具胆识。全蝎、壁虎、蜈蚣皆为血肉有情之品,《本草崇原》言其"能攻毒结于幽隐",现代研究证实其提取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李师运用之妙,在于严格把握"毒邪未尽而正气未衰"的窗口期,此正《医宗必读》"初者攻之,中者且攻且补,末者补之"的具体实践。

三诊转重食疗尤见功力。山药、白扁豆、薏米、粳米皆为甘淡实脾之品,遵《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之训。此案完整呈现"攻邪-扶正-调养"三阶段,深得"治病必求于本"之三昧。

今人治癌多重攻伐而忽调理,李师此案示人:胃癌治疗当恪守"化浊解毒不忘和胃,攻邪消癥兼顾扶正"的原则。其辨证思路融贯《内经》病机理论与现代肿瘤学认知,立方遣药兼取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实为中医肿瘤学"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典范。学者当于此案中细参浊毒理论之精微,体会"扶正祛邪"的动态平衡艺术。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6-25 0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胃癌临床验案评析

胃癌属中医学"积聚""胃反"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浊毒内蕴、胃络瘀阻。李佃贵教授以"化浊解毒法"立论,本案治疗思路深契《灵枢》"邪气留止积聚"之旨,体现了"祛邪扶正、标本兼顾"的学术思想,现从理法方药四维度析之:

一、病机辨析
患者胃脘拒按、苔黄厚腻、脉弦滑,显属浊毒壅滞之象。《难经》云:"积聚者,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也。"本案浊毒久羁,不仅损伤胃络(溃疡型癌变),更兼肝气犯胃(脉弦)、脾失健运(纳呆便干),形成"肝郁-浊毒-瘀结"的恶性循环。李师准确把握"浊毒胶结"这一关键病机,未囿于"以毒攻毒"常法,而是以"化浊解毒"为纲,佐以调和肝脾。

二、治法特色
1. 化浊解毒:方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为君,茵陈、黄连燥湿泄浊为臣,暗合《伤寒论》黄连汤"泻心消痞"之法。
2. 调畅气机:木香、枳实、厚朴组成"理气铁三角",取法《金匮要略》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之意,使气行则浊毒自化。
3. 肝胃同调:当归、白芍柔肝和血,香附、紫苏疏肝解郁,体现"治胃必调肝"的学术经验。

三、方药精析
初诊方暗含三大药对: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现代研究证实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传统药性苦寒而不伤胃。
白术-茯苓-内金:取法张锡纯"健脾消积"思想,既防苦寒伤脾,又助运化药力。
元胡-白芷:气血同治,《本草纲目》载白芷"能蚀脓血",针对溃疡型癌变独具匠心。

二诊加全蝎、蜈蚣等虫药,非简单"以毒攻毒",实取叶天士"虫蚁搜剔"理论,针对"久病入络"的病机转折。三诊转用食疗(山药、薏苡仁粥),暗合《饮膳正要》"谷肉果菜养尽之"的康复理念。

四、学术启示
1. 浊毒理论创新:李师突破传统"瘀毒"框架,提出"浊毒致病"学说,本案黄厚腻苔即为浊毒外候,治疗上强调"给邪出路"(通便、利尿)与"解毒散结"并举。
2. 分期论治智慧:急性期(初诊)重在祛邪,缓解期(三诊)注重扶正,体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经旨。

此案启示:胃癌治疗当把握"浊毒-气滞-正虚"的动态演变,李师方案既承仲景"保胃气"传统,又融合现代肿瘤学认识,堪称"古法新用"典范。学者当领悟其"化浊解毒"法度,而非拘泥单方验药,方能真正传承精髓。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