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10|回復: 2

[中医养生] 樊正伦·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2-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樊正伦,生于1946年,教授,研究员。〖中医养生智慧〗主讲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负责人、中医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详细介绍了樊老对于养生的理念,提出养生必须『顺时』~

f537f83e4600b551c88b228a0c7ff85c.png
c84c731ebc59e8fd55063773b727bc9a.png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樊正伦的『道』就从这句话开始。他说,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界中『万物』之一,顺应自然规律是毋庸置疑的。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顺时』其实不深奥

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在樊正伦看来,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到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

樊正伦解释,〖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

樊正伦建议冬天的室温不要过热,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起居无不『顺』

c9dda5e44bda0717d6d3abdc71791fab.png

樊正伦喜欢将人比喻成一棵落叶树。他解释说:『冬天树叶落光,原来分散于枝叶上的营养开始收向根部,枝叶营养相对不足;春天营养又从根部走向枝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而根部的营养相对冬季有所不足。人也是一样,春天气血由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充盈,布于体表;冬季内里相对充盈,表面相对空虚。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夏天为何多患胃肠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细菌滋生以外,夏天人体内部气血相对空虚,故易扰内,而秋冬体表之气不足固卫,所以容易感冒。』

由于人体具有这种『顺时』的特性,我们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调养进补。对此,樊正伦开了个『四季养生食谱』:

四季养生食谱

春季以养肝为主,无论男女均可吃点乌鸡白凤丸,可有效避免『春困』;

夏天宜补心,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生脉饮』,其中的麦冬、五味子等药既可补气,又可清肺热,有助于滋养心气,防止胸闷、气短、汗多等夏天的『应季病』;

大自然在秋天赐予我们丰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宝』,秋梨膏是秋季进补佳品,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的作用;

数九是补养的最佳时节,女性重在补阴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数九时宜吃阿胶膏,已过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黄丸,男性则可以金匮肾气丸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但发热感冒时应暂停滋补。

食养顺四时而变,作息亦是如此。『早睡早起身体好』是多少年来我们奉行的格言,但樊正伦认为,凡事不能一概而论,起居也应根据四季的特性随时调整,简单地说就是『跟着太阳走』。

起居:跟着太阳走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也容易『春困』,此时不宜长睡不起,而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以舒肝气。

夏天昼长夜短,主张『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但也不宜太晚,以23点前睡觉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炎夏人的情绪容易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火』,怒则加剧耗散充盈于表面的气血,故控制情绪为重要的养生环节。

秋天的起居原则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时气血由外而内逐渐收敛,为顺应气血收藏,睡眠时间也应逐步延长,情绪方面应注意勿『悲秋』伤肺。

到了冬天,我们就应该『懒』一些,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原则,『有些老人早起惯了,大冬天五六点钟天还没亮,就早早起来顶着北风出门锻炼,这简直是折腾自己。』樊正伦解释道,因为冬季外界寒冷,过早起床锻炼使得毛孔过度开放,反而不利于精气的储藏。

呵护阳气冬至始

18515cc45d1fea87e464a7f8063a3103.png

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按照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这也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日子,起居自有特别的讲究。樊正伦提醒,『冬至阴气鼎盛,阳气开始缓慢回升;而夏至是阴气开始生发的日子。此时,初生之气就像婴儿一样弱小,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在这两个时段,大家不要远行和剧烈运动,在家好好休息,对身体的补养是珍贵药物也无法比的。而春分、秋分之时,人体气血内外各半,运化正盛,外界气候冷暖适宜,故应该加强室外运动,以助气血运行。』

『一天如同浓缩的四季,子时与午时正对应一年的冬至、夏至,因而中医提倡睡「子午觉」,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樊正伦说,上午7~9点是一天之中胃气旺盛的顶点,9~11点脾运化功能强健,而15点左右是小肠的工作高峰,因而9点和15点是最宜进食的时间,如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吃饭者,可将进餐时间调整至此。夜班者不必勉强自己夜间禁食,但应选择清淡饮食,避免过高的『油水』对肝脏的损害。

〗〗编后语

马上要到冬至了,正是阴气长而渐至于极的时候。冬至起一阳始生,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冬至前后各4天并冬至日共9天的黄金时间进行艾灸,帮助壮大体内的阳气成长。冬至灸的主要穴位是:神阙、关元、气海。

小编的个人体会,冬至灸以后,脐后腹内有一点小小的温暖,整个冬天都不会觉得太冷,且在春天不易得病,您不妨试一下哦。

精选艾绒、饴糖、东北人参、怀姜枸杞枣膏、消痰橘红、九制黑芝麻、玉灵膏、消痛黑膏药、黑姜糖、优选艾柱艾条、特制加粗气海神针,欢迎访问岐黄养生小店,点击阅读原文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7-26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顺时养生:樊正伦中医养生智慧之精髓

樊正伦教授"顺时养生"的理念,实乃深得《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之三昧。此说非樊老独创,实为对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的精妙诠释与当代实践。今试析其要义,以飨读者。

中医养生之道,首重"顺四时"。樊老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为纲,诚为得《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之真传。其言"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实发人深省。今人夏则空调大行,冬则暖气过盛,此乃逆天地之气,违阴阳之道。《内经》云:"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樊老之论,正与此圣训相合。

其论室温调节尤为精当。冬不过暖,夏不过凉,此乃"阴平阳秘"之理。樊老引"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之经旨,指出暖气过盛致腠理开泄,气血耗散,形成"表虚"之态,实为临床常见之病理机转。此说与张仲景《伤寒论》"荣卫不和"之说遥相呼应,足见其理论之深厚。

饮食起居之"顺",樊老以落叶树为喻,形象阐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理。此喻暗合《周易》"变通配四时"之旨,亦与李杲《脾胃论》中"四时阴阳,人之根本"说一脉相承。其强调"晨起夜卧"之节律,正是《内经》"起居有常"的具体实践。

樊老养生智慧之可贵,在于将深奥医理化为日用常行。其说空调暖气之害,扇子之用,皆生活细节,却含至理。此正体现中医"大道至简"的特点,与朱丹溪"日用饮食之间,若能顺时调摄,可免药饵之费"的养生观不谋而合。

今人养生,多舍本逐末,或求奇方异术,或赖补品珍馐。而樊老独倡"顺时"之要,实为返璞归真之举。观其说理平实而义理精深,既承先贤之绪,又开时俗之蒙,可谓善述岐黄之道者。养生之事,贵在知常达变,顺时而行,此乃樊正伦教授给予当代人最宝贵的中医智慧。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28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顺时养生:中医生命智慧的本源之道

樊正伦教授提出的"顺时养生"理念,实乃深得《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之三昧。此说非樊氏独创,实为中医养生学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今经樊老以通俗之语阐发,尤显其现实意义。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此中精义,正在"从其根"三字。樊教授所言冬季室温不宜过高,正是恐其扰动阳气闭藏之机;夏季反对过度使用空调,亦是担忧遏阻阳气正常宣发。二者皆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天道,终致"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的后果。

细究樊教授"落叶树"之喻,实脱胎于传统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树木冬藏精于根,恰似人体阳气内敛于肾;春发新芽,又如肝气升发之象。此喻生动诠释了《内经》"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深刻哲理。现代人冬季贪暖、夏季贪凉,恰如强令树木反季生长,终将耗竭其根本生命力。

至于饮食起居之"顺",《周礼·天官》早有"四时五味"之说,樊教授所强调的"冬不食冰"、"夏不过饮",正是对《礼记》"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等饮食养生规范的具体发挥。宋代《养老奉亲书》更详述四时调摄之法,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此天地之正气也"的论述,与樊教授观点若合符契。

今人每以现代科技改变微环境为能事,殊不知《吕氏春秋》早警示"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樊教授对空调暖气的批评,正是对此古训的现代诠释。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强调"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乱",今日观之,尤觉其预见性。

养生之道,贵在知常达变。樊教授之论,看似浅显,实含至理。其价值不仅在于具体养生方法的指导,更在于唤醒现代人对自然节律的敬畏之心。当科技使人日益疏离自然之时,重温"顺四时"的古老智慧,或许正是疗愈现代文明病的良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